孩子“玻璃心”通常是家长自己挖的坑,不及时纠正,娃很难有出息

棠妈育儿成长 2022-05-23 23:01:11

前两天,收到一位粉丝朋友的私信,她说:“自家孩子快4岁了,最近感觉孩子变得特别敏感,不能接受一点点批评,对胜负非常执着,甚至对于别人不同的意见,他也不能接受。”

这个妈妈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自家陪孩子玩搭积木叠高的游戏,如果积木楼倒了,他就哭闹,甚至赌气不玩了,还顺带把其他人的积木也推到,你要是说他,他的哭声就越来越大。

妈妈很无奈地说,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后,自己只能通过“怒吼”或“恐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停止哭泣,事后自己又觉得做得不对。

说到“玻璃心”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孩子“玻璃心”起来,大多数父母招架不住。一点小事就哭,父母语气稍微严肃一点,孩子就泪眼朦胧,嘟嘴巴了,明明做错的是孩子,但是他还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孩子的这些表现,让父母们不仅怀疑,自己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抗挫能力是不是太差了?

如果你家3-6岁的孩子也出现了这一现象,那么,首先要先恭喜大家。说明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发展得很不错,他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了。

不少家长又困惑了,既然孩子自我认知发展不错,为何还会“玻璃心”?

“夸”出来的玻璃心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个老人2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孩子俨然成了家里的C位中心。

尤其是隔代亲的老人,可以为孩子“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就这样的成长环境,家长越是处处围着孩子转,孩子越是玻璃心。

现在很多家长,都特别会“夸”自家孩子,并且毫不吝啬,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都要夸一下,“宝贝真乖,宝贝太棒了,真厉害了,太了不起呢!”

这种无处不在的“夸”,正是孩子养成“玻璃心”的根源之一。

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曾做过一个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孩子如果从来没有挨过批评,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就会很容易变成“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没有任何好处,他们今后的人生可能接受不了任何的批评,一点点批评就会将他们的内心摧毁。

所以,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学会接受批评,这对孩子完整人格的塑造和未来学业、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赏识教育也要有度,孩子的成长需要夸奖和期待,同样也需要批评和引导,过度盲目的夸赞,只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的认知。

当遇到一点挫折时,这种“无所不能”的假象就会被打破,孩子就会被挫败感包围,于是孩子哭闹、发脾气。盲目的毫无缘由地夸赞对孩子而已不是“爱”,而是“玻璃心”的催化剂,胡乱“夸”得越多,孩子遇到挫折的心理落差就有多大。

惯出来的“玻璃心”

当孩子不小心跌倒了,绝大部分老人的做法是跑过去抱起孩子,边哄边说:“宝宝不哭,这个地方坏,把我宝宝绊倒了,我们打它。”然后还要象征性地拍一下地面。

当两个小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同一批老人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那个小朋友不听话,我们不跟他玩了,奶奶帮你打他,你别哭了。”

这样的方式似乎能快速平复孩子内心的“委屈感”,停止哭泣,老人觉得自己目的达到了,能吃不哭就行,谁对谁错对孩子来说不重要,他还是个孩子,不需要懂这些规则。面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冲突,最亲密的照顾者给到的答案永远是:“都是别人的错,你别哭了。”

对于三观尚未形成的孩子,若是胡乱的“夸”会让孩子失去对自我的正确认知,那么,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护犊子”的行为,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我做什么都是对的心理,要是我受委屈了,那肯定是别人做的不对。

孩子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父母多说几句就大哭大闹,批评一顿就离家出走……

这类孩子的“玻璃心”,其实大多是家长娇惯出来的。

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玻璃心”

常言“忠言逆耳”,其实,不仅是孩子不喜欢批评,我们大人也不喜欢挨批评,面对孩子“玻璃心”的情况,父母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1、不做“温室里的花朵”

孩子在自我意识萌发的初期,没有体验过挫折的孩子,自我评价通常较高,会有一种“自己是宇宙中心”的错觉,在加上父母的刻意保护,不希望孩子体会失败的滋味,孩子丝毫没有体会挫折的机会,这样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无法进行全方位保护,孩子与挫折正面遇上,自尊心就会大大受到打击。

所以,克服“玻璃心”的第一步,父母首先要收起自己的心疼,在孩子安稳度过3岁安全感养成的关键期之后,父母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体验挫折,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失败和犯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刻意为难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小时候的小挫折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心理弹性。

2、允许孩子失败

有玻璃心的孩子,往往有好强的家长。很多父母做到放手,却忘了引导。

正如作家龙应台说过的:“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常说的话大概是:“加油,宝贝,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而当孩子真的失败时,却肆意批评和责骂,这让孩子越害怕失败,越害怕父母失望的眼光。

所以,当面对孩子失败,父母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我们表现得过分介意、不满、无法容忍,孩子往往会更害怕挫折,父母不妨对孩子说一句:“做不到也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付出了,就算失败了,妈妈会依然爱你。”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3、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批评

曾经有一个大概5岁的小男孩,让我眼前一亮,他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旁边的小伙伴哈哈大笑,有些小朋友直接说了:“笨死了!”的话。

这样的场景多少有点尴尬,但是这个小男孩却很快平复了自己的情绪,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笑着说:“摔一跤不是很正常,你们能保证自己不摔倒吗?”很快又和朋友们一起玩了起来。

孩子正确认识了挫折和他人评论,就可以做到能屈能伸,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陷入情绪旋涡。

如何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批评呢?

1、表扬和批评相辅相成,在表扬完孩子后,可以点出“美中不足”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批评和表扬是同样常见的。

2、把自己失败的经历分享给孩子听,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失败,这不丢人。

3、批评对事不对人,让孩子明白批评不代表父母不爱你了。

写在最后,生活哪能一帆风顺,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接触挫折,孩子才能越早积累面对失败的平常心,你觉得呢?

0 阅读:41

棠妈育儿成长

简介:中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