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如果在网上问:“我家宝宝哄睡困难,该怎么办?”
得到的90%的回答会是,给孩子建立睡前程序。
什么是睡前程序?所谓睡前程序就是在孩子入睡前,进行一系列固化的睡前活动,为入睡做准备,常见的流程:
第一步:带孩子洗漱完成,换上睡衣;
第二步:调暗灯光,放点舒缓的音乐
第三步:给宝宝讲一个睡前故事,或者一起看会书;
第四步:关灯,轻拍宝宝入睡。
以上就是妈妈们常听到的睡前程序,确实,睡前程序的建立能够帮助宝宝养成好的睡眠作息习惯,但为什么说“睡前程序被滥用呢?因为很多妈妈抄作业抄得太死板,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差异性和动态性,过于僵化的睡眠程序反而让孩子痛苦万分。
曾经有一位妈妈吐槽自己的孩子入睡困难,每次哄睡都让自己抓狂。
那是一个2岁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妈妈说,每次都是自己催着孩子入睡,一抱到床上去,孩子就想下去。尽管自己每次都是很温柔地开始睡前程序,换衣服、换尿不湿等,但孩子会各种不配合。
当妈妈按照自己固定的睡眠流程做完,关灯让孩子入睡,孩子会请求再讲一次故事,如果拒绝。孩子就会开始要求下床,妈妈把他拖回床上,最终孩子崩溃大哭,孩子几乎每次都是在哭闹声中入睡,妈妈也很痛苦。
为什么睡眠程序对自家孩子一点作用都没有?
你知道睡前程序的核心点吗?为什么孩子入睡前会“闹觉”,为什么孩子起床后也爱哭。
入睡是清醒到睡眠,再从睡眠到清醒的过程,对孩子而言,这2种模式的切换还是比较难,因为每次模式的切换都意味着要分离,睡着了就要和妈妈分离,和玩具分离,孩子对这种分离是存在恐惧感的。
睡前程序就是需要帮助孩子缓解这种不适,它的核心是孩子。那么孩子在睡前需要什么呢?
总结成3个词是:“高质量陪伴”、“放松稳定的妈妈”、“全身心地关注”。很多妈妈说,我就是这么做的,放下手机,陪着看书,讲故事,这难道还不够吗?
差别在于,有些妈妈会认为,我这一套程序下来,孩子就应该入睡,孩子必须按着我的节奏和流程来,我说睡觉的时候,孩子就要睡觉,我说看书,还是就必须看书,这样子,你哄睡的重心就不再是你的孩子了,而是,你想快点走完这个流程,做完这些事,可孩子不是机器,哪能那么听话。
要做到灵活应用睡前流程,其实很简单,妈妈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加入观察和放松就行了,观察孩子的状态,放松自己的心态。
比如,孩子正专注地玩着一个玩具,我们不妨耐心等5-10分钟,当孩子从玩具中抬起了头,我们再带着孩子去洗漱;
孩子可是很聪明和敏感的,你看似平和,内心却焦躁不安,孩子感受到的也是不安,自然无法入睡。
棠妈寄语:当我们给孩子建立睡前程序时,如果只是僵化地执行,孩子是无法感觉到关爱和关注,相反,父母和孩子之间会因为这些“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所隔开,阻碍了亲子关系的建立,睡前程序反而成了枷锁,挡在了你和孩子之间。
我是棠妈,中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平台母婴育儿原创作者,专注分享婴幼儿护理知识、亲子早教方法、家庭教育理念,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咨询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