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奔吴”原因:被史书隐藏的太深,难怪帝乙会传位纣王

诸史 2024-02-26 00:27:05

史记记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分别为泰伯、仲雍、季历,因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泰伯与仲雍顾全大义,避让贤者季历,于是“奔吴”以示让位。

正因如此,泰伯与仲雍被后人称赞,孔子就称赞泰伯为“至德”,就是具有最高的道德:“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不称焉。”

问题在于,泰伯奔吴真的是在“让天下”,真是避让贤者季历吗?其实,这一段历史被史书隐藏的太深,搞清楚古公传位季历的原因,也就更能明白帝乙为何传位商纣王了。

古公迁岐:甲骨文改写认知

因为狄戎侵袭,古公亶父率部从豳(bin)地迁到岐山周原,在此营建城邑、开垦良田,成为周人崛起的根据地,此时为商王武乙执政。

但问题是,周原是一片沃土,按理说应有势力占据,不该是无主之地,既然如此,古公亶父如何迁岐?其实,这是一段被隐藏的历史,甲骨文改写了传统的认知。

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时期,周原地区有一周国,武丁将之灭掉之后,又册封了子姓周国。但以古公亶父能迁岐看,子姓周国显然早已灭亡,不然没有古公迁岐。

综合文献与考古可知,武丁时周国与子姓周国先后灭亡,商朝在西土的直属势力,退守到西安老牛坡遗址一带。既然如此,古公迁岐之前,周原“地主”是谁呢?

对此,文献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但却有隐藏的答案。史记记载:“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子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夫人。”这一记载透露了两条重要信息:

首先,古公至少有两任妻子,前妻生泰伯与虞仲,后妻太姜生季历。甲骨文中的“姜”是女性羌人,因此古公娶太姜,显然是与羌人的某个部落联姻了。

其次,季历所娶的“太任”,是商朝贵族挚任氏之女,而挚任氏或是武丁之子祖己后代,或是商朝大臣后裔,反正这代表古公部落与商朝联姻。

因此,古公迁岐之前的周原,可能交织着多股势力,最终古公通过与各方势力联姻的手段,得到各方的认可,在周原站稳了脚跟,由此族号也改为了“周”。

周公季历:贵在母亲与正妻

史记记载,古公亶父欲立季历,原因在于他“贤”。但这显然是以后世的政治道德去诠释历史,真实的原因在于周公季历的母亲与正妻显贵。

西部除了狄戎之外,羌人是另一股强大势力,灭商功臣姜子牙也是羌人,因此季历之母太姜的娘家非常强大,对还不够强大的周人部落来说至关重要。所谓子凭母贵,季历因为母亲的原因,地位显然也就更高。

除此之外,季历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因为他娶了商朝贵族之女,且还生子姬昌,因此姬昌可谓是商周联姻的“结晶”。因此,在姬昌出生时,古公就认定姬昌必能兴盛周族,其实是因为姬昌身负周人、羌人、商人的血脉,支持者众多的原因。

可见,古公亶父传位季历,不在于季历贤不贤、能力如何等等,而是因为季历“母贵”、“妻贵”的原因,导致他必须这么做,否则周国不会安宁,也很难得到羌族、商朝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泰伯奔吴”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事。

季历之后,传位姬昌,“子凭母贵”成为传统。姬昌至少有两任妻子,前妻去世之后,又娶了“太姒”,育有伯邑考、姬发、周公、毛叔四人,因为嫡长子伯邑考英年早逝,故而传位于姬发,姬发能够继位也是“子凭母贵”。后来姬发之子周成王,母亲是姜子牙之女邑姜,也是“子凭母贵”。因此,最迟季历时开始,周人已有庶嫡之分,已经实行传嫡不传庶。

余论搞清楚季历继位的原因,就更能明白纣王为何能够继位了。

史记记载,庚丁传位给了儿子武乙,之后“四世传子”,不再兄终弟及。但史记没有说传子时与“母贵”的关系,即没有说传给庶子还是嫡子,只说“子帝某某立”,直到纣王继位时明确说出“子凭母贵”,即“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如果只看这段历史,纣王能够继位似乎有点侥幸,因为母亲为正后而得位,导致“贤达”的微子启错失王位,如此更能突出纣王残暴与失国。但实际上,周人臣服于商朝,必然受到商朝的影响,应该是商朝推行父子相传时传嫡不传庶,使得急需商王支持的周人也采取同样方式传位,故而传位嫡子季历。

也就是说,身为嫡子的纣王,按照当时商朝情况本该得位,没有什么侥幸不侥幸的,更与贤不贤无关。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集等

21 阅读:4786
评论列表
  • 2024-03-07 07:20

    [点赞][点赞][点赞]有理有据。就是封建的社会里的一夫多妻也是正妻生都是嫡系至亲为正,妾生的副。地位都是不同的。

  • 2024-03-22 19:54

    太姒给文王生了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是为了营救被商纣王关押的父亲文王才死掉的,帝辛发觉身为西方伯长,就是西方诸侯之长的文王太有能力了,是大威胁,就囚禁了文王,长子替父亲死了,所以是嫡次子武王继位。后来天下初定不久武王就死了,才靠着亲弟弟周公辅佐年少的儿子成王,周公主外,召公主内,所以三个王叔叛乱,是周公去打的,除三奸 平东夷 营建东都洛邑,就是洛阳,并迁九鼎到洛邑。七年大事办完,成王长大,还政成王。周公后来封底在鲁,姜子牙也封在齐,就是为了镇压东夷,自己没空去,是长子去治理的封地,和他一样的是召公的燕国,也是长子去的,他俩要辅佐成王,原来他俩的封地是在陕县附近的,陕县为界,分东西而治,陕西的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 2024-05-06 22:12

    说白了就是要娘家有人

  • 2024-03-17 17:12

    纣王的同母哥哥因为出生时母亲还不是后,所以不是嫡子

    用户10xxx19 回复:
    正因为如此,微子启没死,还被周分封在宋,以继商祀,所以宋国附近的诗歌在诗经里叫商颂,颂是天子之地才能叫的,诸侯叫国风,鲁颂是因为周公辅佐成王有大功于周,被赐享天子之礼,同时辅佐成王的召公就没有这个待遇,而且鲁颂也是东周比较后面周王室十分衰微后才有的
    M. 回复: 用户10xxx19
    微子启就是一反骨仔。
  • 2024-05-21 21:30

    历史真有意思,很多事都埋藏在历史故堆里,要么从此消失,要么重见天日,只是还是不是本来面貌就很难说的清了[笑着哭]

  • 2024-02-28 12:46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 biu 3
    2024-03-07 07:18

    谁的得势力大,谁收益

  • A 1
    2024-03-08 03:45

    早期部落都是如此

  • 2024-04-24 13:04

    只跟实力有关

  • 2024-07-16 15:10

    [思考]

  • SHER 1
    2024-08-17 20:19

    太伯奔吴根本就是瞎扯

  • 2024-08-17 20:08

    后面吴国的统治者是泰伯的后裔?但是本身泰伯也不算是吴越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