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王常传

晓明阅览过去 2025-01-15 15:20:40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未,为弟报仇,亡命江夏。 译文: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县人。在王莽统治末年,王常为了给弟弟报仇,逃命流亡到了江夏地区。 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 译文:过了很久,王常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的绿林山起兵,聚集了数万人。众人拥立王常为副将,攻打附近的县城。 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王莽遣严尤、陈茂击破之。 译文:后来王常与成丹、张卬另外率军进入南郡的蓝口一带,号称 “下江兵”。王莽派遣严尤、陈茂率领军队击败了“下江兵”。 常与丹、卬收散卒入蒌谿,劫略钟、龙间,众复振。 译文:王常和成丹、张卬收集被打散的士兵进入蒌谿,在钟县、龙县一带劫掠,队伍的声势又重新振作起来了。 引军与刑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译文:王常等率军与王莽的邢州牧所率大军在上唐交战,王常所率军队把对方打得大败,于是王常乘胜率军向北进军到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 译文:在这个时候,汉军和新市、平林的各路起义军都在小长安吃了败仗,汉军各部人马都打算各自解散离开。 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 译文:刘演听说下江军在占据了宜秋,立刻与刘秀以及李通一起前往王常的营垒,说:“希望能拜见下江军中的一位贤明将领,商议重大事宜。” 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 译文:成丹、张卬一同推举并派遣王常去见刘伯升等人。刘伯升见到王常后,用联合作战的好处来劝说王常。 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译文:王常恍然大悟,说道:“王莽篡位弑君,残害虐待天下百姓,老百姓思念汉朝室,所以豪杰纷纷起兵反抗王莽政权。如今刘氏将要复兴,刘氏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啊。” 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伯升曰:“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遂与常深相结而去。 译文:我确实想舍身来为你们效力,辅助你们成就大业。”刘伯升回答说:“如果大事成功,我怎敢独自享受胜利的果实呢?”于是和王常结下深厚的交情后才离开。 常还,具为丹、卬言之。 译文:王常返回后,把这些情况详细地对成丹、张卬进行了说明。 丹、卬负其从,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 译文:成丹、张卬倚仗着他们的部众,都说:“大丈夫既然起兵,就应当自己做主,为什么要受他人的控制呢?” 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 译文:王常心里还是倾向归附汉室,于是委婉地劝说自己手下的将帅道:“以往汉成帝、汉哀帝在位的时候,汉室衰微且皇帝没有子嗣,所以王莽才能够趁机篡位。 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 译文:王莽在拥有了天下之后,政令却苛刻严酷,这样日积月累后,王莽政权已经失去了百姓的拥护之心。 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 译文:老百姓们歌咏思念汉室,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才使得我们这些人能够趁着这个时机起兵。 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 译文:百姓所怨恨的对象,就是上天要抛弃的;百姓所思念的对象,就是上天要扶持的。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 译文:要干一番大事业,一定要向下顺应百姓的心意,向上契合上天的旨意,这样功业才能够成就。 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译文:如果倚仗强大的力量,凭借自身的勇猛,放纵情感、肆意贪欲,即便得到了天下,也必然会再失去它。 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 译文:即使像秦朝、项羽那样在当时拥有最强大实力的政权,尚且最终走向覆灭,何况如今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聚集在民间草野之中呢?按照这样错误的发展方向去行事,那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 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属也。” 译文:如今南阳地区的刘氏宗族大部分都已起兵,我观察到那些前来商议大事的刘氏宗亲,都有着深远的计谋、宏大的谋略,具备王公大臣那样的才能,和他们联合起来,必然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是上天眷顾,来保佑我们这些人的呀。 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 译文: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性格倔强但是见识不多,但向来敬重王常,于是都道歉说:“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这些人几乎要陷于不义的境地了。愿意恭敬地接受王将军的指教。” 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译文:下江诸将随即率领军队与汉军以及新市、平林的军队会合。 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遂俱进,破杀甄阜、梁丘赐。 译文:于是各路人马齐心合力,士气更加旺盛,各路人马汇合后一同进军,击败并诛杀了甄阜、梁丘赐。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 译文:等到各路将领商议拥立刘姓皇族为帝的时候,只有王常和南阳的士大夫们意见一致,计划拥立刘伯升为帝,但是朱鲔、张卬等人却不听从这个建议。 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译文:等到更始帝刘玄被拥立为帝后,任命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其为知命侯。 别徇汝南、沛郡,还入昆阳,与光武共击破王寻、王邑。 译文:后来王常另外带兵去攻取汝南、沛郡,返回后进入昆阳,和光武帝刘秀一起打败了王寻、王邑。 更始西都长安,以常行南阳太守事,令专命诛赏,封为邓王,食八县,赐姓刘氏。 译文:更始帝西行在长安定都后,任命王常暂代南阳太守的事务,准许他自行决定诛杀与奖赏之事,封其为邓王,享有八个县的食邑,还赐给王常刘姓。 常性恭俭,遵法度,南方称之。 译文:王常生性恭敬、节俭,遵守法令制度,在南方地区颇受人们称赞。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 译文:更始帝政权失败后,在建武二年的夏天,王常带着妻子儿女来到洛阳,袒露上身主动归附刘秀。 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 译文:光武帝刘秀见到王常后十分高兴,慰劳他说:“王廷尉辛苦了。每每想起从前一起经历艰难困苦的日子,都十分难忘啊。” 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臣蒙大命,得以鞭策托身陛下。 译文:之前不来也不往,难道违背了平日的誓言吗?”王常叩头谢罪道:“臣下承蒙陛下的大恩,能够执鞭驱马,将身家托付给陛下。 始遇宜秋,后会昆阳,幸赖灵武,辄成断金。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 译文:起初在宜秋相遇,后来又在昆阳会师,有幸仰仗陛下的英武神明,最终能够同心协力成就大业。更始帝不能正确估量臣这个愚笨之人,把南阳这样重要的地区交给了臣。 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 译文:赤眉军引发的祸乱,让臣感到痛心失望,认为天下又失去了秩序和法纪。 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于遗恨。” 译文:听说陛下在河北即位,臣顿时心里敞亮,眼前明朗,如今能够拜在宫门之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恨了。 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 译文: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您开个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就不用担心南方的局势了。” 乃召公卿将军以下大会,具为群臣言:“常以匹夫兴义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为知命侯。 译文:于是光武帝召集公卿将军以下的众多官员举行大规模集会,详尽地对群臣说:“王常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发动义兵,能清楚地知晓上天的旨意,所以更始帝封他为知命侯。 与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译文:王常与朕在军旅中相遇,彼此之间特别亲厚友好。”光武帝特别加以赏赐,任命王常为左曹,封为山桑侯。 后帝于大会中指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译文:后来光武帝在大规模的集会中指着王常对群臣说:“这个人率领下江的各位将领辅佐保卫汉室,心意坚如金石,是真正的忠臣啊。” 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遣南击邓奉、董令诸将皆属焉。 译文:在当天,王常被升迁担任汉忠将军一职,然后被派到南方指挥部队去攻打邓奉、董的叛军,并且朝廷命令各部将领都归其统属。 又诏常北击河间、渔阳,平诸屯聚。五年秋,攻拔湖陵,又与帝会任城,因从破苏茂、庞萌。 译文:后来光武帝又下达诏令,命王常率军向北去攻打河间、渔阳等地的叛军,王常率军平定诸多聚集在一起的贼寇及反叛势力。建武五年的秋天,王常率军攻克了湖陵,之后又与光武帝在任城会师,接着跟随光武帝一起击败了苏茂、庞萌。 进攻下邳,常部当城门战,一日数合,贼反走入城,常追迫之,城上射矢雨下; 译文:在攻打下邳的战役中,王常率部在城门处与叛军展开战斗,一天之内交战了数次,叛军抵挡不住王常所部的攻击,转身逃入城中,王常乘胜率军追击,这时城上的敌人射箭如同雨点般落下。 帝从百余骑自城南高处望,常战力甚,驰遣中黄门诏使引还,贼遂降。 译文:光武帝带领着一百多名骑兵,从下邳城南的高处观望这场战斗,看到王常率军作战十分勇猛、奋力,于是赶忙派遣中黄门带着诏书前去,命令常带领部队撤回,叛军最终就投降了。 又别率骑都尉王霸共平沛郡贼。 译文:之后王常又另外率领骑都尉王霸一起平定了沛郡的贼寇。 六年春,征还洛阳,令夫人迎常于舞阳,归家上冢。西屯长安,拒隗嚣。 译文:在建武六年的春天,王常被征召返回洛阳,光武帝还下令让王常的夫人到舞阳去迎接他,王常回到家乡后前往祭扫祖坟。之后,王常率军向西屯驻在长安,以抵御隗嚣。 七年,使使者持玺书,即拜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 译文:在建武七年的时候,光武帝刘秀派遣使者带着加盖玉玺的诏书,就地拜授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他的位次规格使得他在与各位将领一同议事的时候,能够独坐一席,与众不同。 常别击破隗嚣将高峻于朝那。嚣遣将过乌氏,常要击破之。 译文:王常另率军队打败了隗嚣下属将领高峻所率军队。后来隗嚣又派遣将领率军经过乌氏,王常出兵半路拦截并击败了这支敌军。 转降保塞羌诸营壁,皆平之。九年,击内黄贼,破降之。 译文:王常先是成功劝降了那些原本归附隗嚣、守卫边塞的羌人各个营垒,并且将相关地区都平定了下来。到了建武九年的时候,王常又率军攻打内黄的贼寇,击败了他们并使其投降。 后北屯故安,拒卢芳。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译文:王常于建武九年(公元 33 年)率军北上屯住于故安,抵御卢芳。建武十二年(公元 36 年),王常在屯所去世,谥号为节侯 子广嗣。三十年,徙封石城侯。永平十四年,坐与楚事相连,国除。 译文:王常去世后,其子王广继承爵位。建武三十年,王广徙封为石城侯。永平十四年,王广因与楚王谋反事有牵连,封邑被废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