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股市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波动,前四天的大跌与最后一天的迅猛回升让投资者的心情如同坐上了一台情绪的升降机。
市场的这种波动,往往不是经济基本面的直接反映,而是投资者情绪的直接写照。
就在昨晚,中国资产再次成为焦点,中概股大涨2%,纳指金龙中国指数更是飙升3%。
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政策面,即分母端逻辑,而企业业绩这一分子端逻辑的体现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市场能否持续走出长牛与慢牛的行情?
具体是什么?听我一起来说道说道。
1.土地财政已经逐渐失去了其独特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股权财政。从金融三部委到发改委,再到财政部和统计局,一系列政策除了针对楼市、民生等问题外,最大的指向就是股市。
那股市为什么被赋予这么高的地位呢?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变得非常低,一旦价格开始下跌,就很难再有反弹的机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下跌速度之快,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一年内下跌速度达到了30%。
二是,过去,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来平衡收支。但现在,随着房屋销售的低迷,地方政府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财权和事权的关系。
三是,土地财政的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型的方向很可能是股权财政。这就意味着,通过股权分红等方式来弥补土地财政的退出是最佳的方式。
随着股权财政的到来,地方政府可能会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融资和重组中,通过获取企业的股权来实现收益。这一过程中,一级市场的作用可能远大于二级市场。
因此,股市的定价权对外至关重要。
在3000点的水平上,市场难以掌握定价权,而6000点则完全不同。
过去,地方政府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房地产,因为房地产的高价值能显著推动GDP增长。但现在,政府需要转向培育企业的产业链,以转变其职能,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股市的定位已经变得非常重要,甚至可能影响到政策的战略核心。从中国的发展史来看,结合现有的发展痛、难点,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情况:
一是,以前,咱们这边的市场特点呈现的是需求无限,生产有限,因此,制造业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一直到2018年,咱们都是制造业为主。
2018年的贸易战和随之而来的封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增强自身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激发了我们发展自主生产的决心。
然而,这也带来了产能过S的问题。加上老百姓的资金多用于房地产投资,消费能力受限,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了挤压。
二是,随着消费支出的减少,民众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房价和股市的暴跌削弱了人们的消费信心,资产负债表受到重创。
举个例子,在过去,房价的大幅上涨给了人们一种安全感,他们认为即使需要,也可以通过出售房产来获得资金,这种预期促使他们更愿意消费。
但如今,房价下跌,打破了这个预期。
三是,中国的股市市值400万亿,股市在90万亿,财富错位。如果股市市值涨一倍,也是能带动很大的消费动力的。主要理由如下:
1、当股市上涨时,大家的财富感知增加,可能会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然而,这种财富效应并非一直显著。例如,美国股市在2008年大衰退之后,财富效应似乎已经消失,股市上涨并未明显增加消费支出。
2、在中国,房地产财富占居民总财富的比重高达69%,而权益资产和公募基金占比仅为6%左右。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于促进消费更为关键。
3、活跃的股市可以增加投资者的财富感知,从而可能促进消费。但是,如果股市的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撑,可能会产生泡沫,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3.关于未来市场的走势,长牛的行情是值得期待的。长牛是肯定的。
首先,财政政策的落地时点备受关注。市场当前仍处于估值修复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过渡到由业绩增长驱动的行情。
其次,未来股市的资金流入将会增加,这对股市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活跃度可能提升。
第三,当前股市仍然处于估值修复的阶段,时常回调的概率很高。
你怎么看?一起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