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申报正高级,提高评审通过率,课题论文是“加分项”

平湖一柱 2025-02-09 15:51:18

有位教师说,他申报正高级,表11综合荣誉3件全是市级荣誉——市优秀教师、市最美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最后评审却没有通过,原因在哪里?

问他表16业绩成果3件填报的都是啥?他说,有一个省级优课,一个市级教工作先进人个,一个市级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

综合看,这位教师之所以没有通过正高评审,业绩成果还是弱了一点的缘故,缺少课题成果、论文论著……

教师职称正式评审,不是像单位推荐一样,给荣誉赋分,分高者通过,是评委综合评议——按照《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进行综合评议,一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二是比较优势,在符合条件的教师中评选出“最合标准”教师。

本文开头这位申报正高的教师,3件市级综合荣誉的确不算弱,但实话实说,3件业绩成果却算不上强。

鲁教师发〔2023〕1号文件中,对正高级教师的标准要求,不仅要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业绩突出,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班主任)方面要“形成可供推广和借鉴的德育经验或模式”,教学方面“应提供近3年个人教学特色经验总结”,教研方面积要“极参与教研组、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在培养指导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效果明显。”

所有这些,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表16业绩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和业绩成果,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来说包括6项,教师申报正高至少要具备其中之一(“6选1”):

1.市级以上一门优秀课程教案;

2.省级以上结题课题主持人;

3.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或省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4.教育教学论著独立或第一作者;

5.核心期刊2000字以上论文独立或第一作者

6.成果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独立或第1位。

教师无论综合荣誉有多少,级别有多高,只要不具备6项条件其中之一,就没有资格申报正高级,这充分说明,“代表性研究和业绩成果”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着,如果一名教师这6项成果都具备(实际上,限填3项,3项就可以了,注意,是3个项目,而非同一个项目的3件证书),在正高级评审中,当然就具有了优势。

综上,开头这位教师虽然凭借一个“省优课”迈进了正高级评审之门,但“代表性研究和业绩成果”很显然还是弱了一些:

——优质课是一种教学能力单项比赛,展现的是仅是课堂教学能力;

——市教学先进个人,是一种教学质量奖,仍是教学成绩方面,是前面综合荣誉3中的“一小部分”,

——市级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课一样,也是一种单项教学能力展现,

此三项,都是“实体能力类”,非研究类,不能体现经验、模式、成果等可复制、可推广型业绩成果,与县域内“公认为教育教学领军人物或教育家型教师”尚有一段距离啊。

【结语】教师申报正高级职称,一方面,综合荣誉(限3件)绝不能少,级别也不能低;另一方面,代表性业绩成果(限3件)中,持有优秀课程教案,课题成果,论文论著是核心和关键。

换句话说,申报正高,3件业绩成果中,最佳、最硬、最好是“6选1”中的3件,才能在正高评审中具有竞争力,提高通过率!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1 阅读: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