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丞相匡衡,小时借光大时盗土,并将矛头对准了陈汤

邦纬聊历史 2023-05-12 10:47:15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借着在墙上挖个洞,接着光读书,后来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叫凿壁借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还记得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吗?是的他就是后来的宰相匡衡。不过,匡衡的下场并不好,因为“盗土”,他被革职了。另外他和陈汤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矛盾,或许是因为匡衡成为宰相以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对陈汤这个“国中英雄”进行了多次打压。匡衡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是贵族,而是一位老农。匡衡家里没有出过秀才,只是因为家里有一位认得文采的亲属,所以他才能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匡衡家里没有书籍,所以他以做杂役的方法向他人借阅书籍。可是一天天过去,人也会慢慢长大,那个年代,家里条件有限,他不可能啃老的,每天白天都要在田里忙活,哪有功夫去看书,晚上更不用说了,家里就一盏灯,不可能让他用来读书的,他自己的又特别的想看。

最后呢他就在墙上把裂缝扩大了一点点,接着隔壁的灯光来看书,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毅力,在自己的坚持努力之下,步步高升,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当朝宰相。但是,“穿墙盗灯”的故事在鼓舞人心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某些问题。匡衡邻家中本来就有一盏油灯,他不走寻常路,而是直接挖墙,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可能会有人说,只是用一盏灯而已,拿了人家的,一点都不亏,这能算是偷吗?不过,仔细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匡衡的“凿壁”,究竟是用在了谁的墙上呢?如果匡衡挖的是隔壁房子的墙,那么很明显,那么他挖的就是“偷盗”。如果匡衡敲的是自己家的墙,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匡衡与隔壁的房子,共享一面墙,这个概率很低,但还是存在的。

一般来说,这种事情只会出现在亲朋好友身上,只有家里的老人建好了自己的房子,两兄弟需要一墙之隔,他们才会共享一面墙,不然的话,很少会让别人共享。所以,抛开两个家族的交情不谈,光是这面墙,匡衡家族顶多也就占了半面,另外半面肯定是隔壁的。匡衡出身贫穷,从小就没怎么读过书,不过他确实很有才华,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被一名大儒收为弟子,研习《诗经》,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汉代对文官的选择,有“由下至上”的“察”和“由上而下”的“征”两种。而征伐则不必赘述,其先决条件是要有相当的声望;而最重要的一种选材方法——察举,则是科举制度的一个雏形,其中有许多学问,都需要经过科举,方可入仕。其中有一种名为“贤良文学”的考核,考核的是对文采的掌握,也就是对经典的领悟,匡衡因为是学士,所以也可以参加。

那时,科举制度规定,取得甲等的,可以做大夫;能得一乙,可为皇子之子;匡衡连续9次应试,终于在最后一次应试中取得了C等的成绩,并被任命为太渊县的文官。当时的皇帝陛下,很爱听匡衡讲《诗》,所以对他印象很好。汉元帝继承皇位以后,当时自然灾害严重,又是火又是地震的,匡衡以《诗经》为指导,提出了“上善若水”的思想,受到了汉元帝的嘉奖,从此一飞冲天,成为了一代宰相。

说起陈汤,自然要说起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豪迈的话:“敢来我强汉,我必杀之!”起初,郅支单于与呼翰西单于都把他们的孩子当作人质,押往长安,以换取汉王朝的支持。到了后期,由于呼韩邪单于去长安面见皇帝,于是,整个汉朝的势力都倾向于他这个单于,于是,郅支单于就把主意打到了西域。郅支单于先后攻克了呼偈,坚昆,丁玲三地,名扬西部。实力增大,郅支单于就觉得没有必要再亲近汉王朝了,前往大汉,想要将自己的孩子从长安接回来,大汉将他的孩子交给了司马谷吉,让他将自己的孩子接回西域。不料,郅支单于出卖了他们,杀害了谷吉和其他汉朝特使。

公元前三十六年,大都统领甘延寿和陈汤一同前往西域,陈汤生性冷静,智计过人,看到郅支单于在西域横行霸道,对乌孙和大宛的所作所为,不由担心起来,觉得这位单于日后必成西域的一大祸害。由于郅支单于杀了汉人,陈汤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他。不过,由于陈汤和吕不韦身在西域,他们无法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汉地抽调军队,所以他们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利用驻扎在西域的军队,正式开始了对郅支单于的进攻。陈汤的意见获得了使者甘延寿的赞同,他当即向汉元帝提出申请,要求下诏,从西方各国调遣军队。陈汤担心没人同意这个意见,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那便是假传皇帝的旨意,最终杀了郅支单于,只不过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确实是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愤怒,特别是宰相匡衡等人,更是恨不得将之斩尽杀绝。

除了匡衡,中书令石显也对甘延寿的婚事耿耿于怀,和匡衡一同上书,请求汉元帝严惩两人。虽说石显权倾朝野,匡衡身为宰相,可是朝廷之中还是有不少忠心耿耿之辈的,比如原宗正刘向,就是陈汤的铁杆拥护者,最后还是刘向他们出面维护,所以陈汤才不至于因为匡衡等人的刁难而身陷囹圄。本来,大部分人都以为,这件事情很容易,郅支单以剿灭单于之名,只需要给陈汤和甘延寿以诛杀之名,就可以了。

不过,匡衡并不满足,大汉建国至今,唯一一个击杀过敌人国王的人,就是曹婴,他在项羽之后,第二次出兵,击杀过大宛的第二位统领李广利。灌婴的赏赐是5000,李广利的赏赐却是8000点,若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要闹翻天?匡衡站了起来,对他说:“我乃亡国之人,窃称无边,并非真正的单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的单于不过是一个被逐出汉朝的假单于,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匡衡的解释虽然不完全正确,可是韩邪单于既然投靠了汉国,那么他就得到了汉国的认可,所以匡衡的解释也是合情合理。汉元帝决定,和安远侯郑吉一样,将所有的功劳都记在心里,郑吉能得到一千零九十户的赏赐,那么陈汤和他的儿子,也能得到一千户的赏赐!但匡衡还是很不甘心,他堂堂宰相,也只有六百四十七里的地盘,这两个家伙只是一个单于而已,凭什么比他的地位更高?迫于无奈最后仅仅封了三百骑,后来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登基,但匡衡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以陈汤盗取康居国有财产罪,直接将其革除,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而之前与匡衡一同对抗甘延寿、陈汤等人的“石显”,绝对不是一般的“太监”,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汉代历史上最早一位“太监”。

汉元帝在位期间,石显仗着皇帝对他的宠爱,拉帮结派,排挤其他势力,搅动朝事,不少对他忠心耿耿的大臣被他陷害。当皇帝登基后,宰相匡衡就向石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将他的所作所为一一罗列出来,并且对他的部下进行了严惩,将他从朝廷中除名。不过,匡衡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匡衡做了这么多年的丞相,在石显残害无辜的时候,你却像个懦夫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石显身败名裂,你还好意思说什么忠心之人?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汉成帝才会在一纸奏折中,将狂极借着地图错误,私自扩充了四千余里的土地之后,将狂极革职为平民。

匡衡用功学习,为天下楷模!但,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在石显势力大的时候,他谄媚有钱有势的人;在面对民族英雄陈汤的时候,他不顾大局,所以才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