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4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官员的口中听到了这样这样一篇文章: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大概讲述的就是武则天的上位历程。刚骂完,紧接着就制造舆论,写道: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大概意思是:风在吼,马在叫,宝剑已出鞘,战士在咆哮。快加入我们的战斗吧,咱们组团,把武则天干掉!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他好好的一个文艺青年,为何要造反呢?

让我们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为了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每个王爷都会储备人才,诗人们也愿意跟着王爷们做事,近水楼台嘛。比如,王勃跟过英王,王维、杜甫跟岐王走得很近,刘禹锡、柳宗元跟的太子以前是宣王,李白也跟过永王。
骆宾王是义乌人。那一年,二十岁的骆宾王,没有回老家做小商品生意。他雄心万丈,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经朋友引荐,他进了道王李元庆的幕府,但道王是一名不合格的HR,没看出骆宾王的才华。某天,道王要下属们“说己之长,言身之善”:来来来,我要分配岗位了,大家有什么才华,都写出来。众人马上开启自夸模式,比如在全球五百强工作过、参与过十亿元的项目、获得过“优秀班干部”荣誉等等。
只有骆宾王站着不动,他轻轻吐出两个字:“我不。”“小骆啊,难道你不想升职加薪?”道王问。“我想,但有没有本事,是要别人说的,不是靠自己说的。”当然,这是他说出来的话。没说出来的话是:连我的才华都看不出来,这样的老板跟他作甚。就这样,骆同学裸辞了。
贞观盛世,大唐牛气冲天,哪里不服打哪里。当时的有志青年,都想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关于这一点,一个叫杨炯的大神说得很清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也是骆宾王的梦想。社会我骆哥,人狠话不多。说去就去。那年秋风萧瑟,骆宾王出了长安,一骑绝尘,直奔遥远的西域。在战场上,他亲临一线,做了指导员。在一场又一场的拼杀中,挥洒着凶猛的青春。烽火连天,人头滚滚,鲜血染红了脚下的黄沙。骆宾王在战壕中拿出小本本,写了一首首杀气腾腾的诗: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是不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没错,这就是唐朝边塞诗的开端,后来的“边塞F4”组合——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这会儿还没出生呢!后世知名的初唐诗人当中,骆宾王是唯一参加过战争的人。数年之后,一个中年汉子走在长安西郊的渭城桥上。他眼神犀利,胡楂凌乱,脸上留有刀疤。骆宾王活着回来了——在那个“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年代。
军人转业,通常都是进公检法系统,骆宾王也一样。到了长安,他做了一名侍御史,协助督导官员。这个官职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就是个正八品小官,人微言轻。按理说,官虽然不大,毕竟是朝廷京官,有编制的,以骆宾王的才华,稍微灵活一点,慢慢来,肯定会高升的。可如果是这样,他就不是骆宾王了。

愤青的主要特征就是:看不惯,就开撕。一般愤青面对的只是普通角色,骆宾王是愤青Plus版,他开撕的人,是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