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世之作,《观沧海》天下格局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5-03-17 13:48:32

曹操:《三国演义》中称他为曹阿瞒),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同时,曹操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曹操曾被封为“魏王”,在赤壁之战后退守北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

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在胜利回朝的途中,路过碣石山,曹操面对大海,意气风发,写下了这首《观沧海》。

当时曹操已53岁,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感慨人生苦短,又因北征胜利,更坚定了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秦始皇当年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也曾经到过碣石,并刻石留念。

向东行军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眺望大海时兴奋而庄严的心情,显示了君临天下的气势。曹操迈出这一步,踏上碣石,主动去寻找观海的契机。

人生亦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坐等机会与美好降临,而要主动迈出脚步,去探索未知,去寻找能让自己眼界开阔、心灵震撼的“碣石”。当我们勇敢地踏出舒适区,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全新的成长。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荡漾(无边),山岛耸立在海边,大海的全景,动静相称,刚柔并济,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大海的波澜壮阔与山岛的坚定屹立形成鲜明对比又和谐统一。

生活中,我们既有如海水般起伏不定的境遇,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也应如山岛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坚守内心的信念与原则,不被轻易动摇。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茂密,即便在海边这样看似艰苦的环境中,生命依然蓬勃生长。无论身处何种艰难处境,都不应放弃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和潜力,只要心怀向上的力量,就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郁郁葱葱,绽放光彩。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打着树叶,声音悲凉,海里涌起巨大的波浪,秋风带来凉意与萧瑟,却也涌起洪波,展现大海的磅礴力量。人生的挫折与困境,就如同这秋风,虽带来寒意,但也正是它们,激发我们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在困境中崛起,掀起属于自己人生的波澜壮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出现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产生出来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创设了一幅“海山秋色图”,展现出磅礴的气势,旷达的胸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曹操眼中的大海,能容纳日月星辰,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我们在生活中,也应拥有这样广阔的怀,不局限于眼前的琐碎,不被小事羁绊。

当我们以更宏大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烦恼,不过是沧海一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运得很啊,用这首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在曹操的其他诗歌里,曹操用诗歌记录下这一刻的心境与志向。

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观沧海》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表达了诗人曹操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曹操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势坤.齐家道!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1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