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炸翻政府大楼,死伤数据令人难接受

罗马讯息 2025-04-21 10:15:00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军对乌克兰苏梅市发动导弹袭击,双方对伤亡数据各执一词,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应。这场袭击不仅暴露了俄乌冲突的残酷现实,也再次将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于这场持续两年多的战争。

俄罗斯国防部在战报中明确表示,此次袭击针对的是乌军“谢韦尔斯克”战役战术集群的指挥人员会议。俄方称,两枚“伊斯坎德尔-M”导弹精准命中目标,造成60多名乌军士兵死亡。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强调,俄军行动仅针对军事目标,并指责乌方“利用平民作为掩护”,在人口稠密区域部署军事设施。

“伊斯坎德尔-M”导弹资料图

然而,乌克兰方面给出的数据与俄方截然不同。苏梅州检察院公布,袭击已导致35名平民死亡、117人受伤,其中包括15名儿童。乌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现场照片,显示一枚导弹击中大学建筑,另一枚在街道爆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他强烈谴责俄方“蓄意拖延战争”,并呼吁国际社会对俄罗斯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俄媒“连塔网”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袭击发生时,乌军正在苏梅国立大学会议中心举行表彰活动,而乌军方“在活动前召集了平民到场”。这一说法试图将责任推给乌方,但缺乏独立第三方的证实。

伤亡数据的巨大差异不仅反映了双方的信息战策略,也凸显了现代战争中平民所面临的灾难性风险。在缺乏透明调查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只能基于各自立场选择相信哪一方的说法。

袭击发生后,欧美多国领导人迅速表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必须对俄施加“更强有力的压力”以推动停火。法国总统马克龙指责俄罗斯“公然无视人类生命和国际法”,并强调需采取“决定性措施”迫使俄方停止军事行动。英国首相斯塔默则要求俄罗斯立即无条件停火,并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回应耐人寻味。他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整场战争都很糟糕。”这一模糊表态既未明确支持乌克兰,也未批评俄罗斯,与其此前“24小时结束战争”的承诺形成对比。泽连斯基借此机会公开喊话特朗普,希望他亲赴乌克兰考察战况,并强调“俄罗斯从未真正寻求和平”。

特朗普资料图

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发言更具战略意味,他直言此次袭击证明“俄罗斯的和平意愿毫无价值”。这一表态暗示,西方可能进一步调整对乌军援政策,尤其是在乌克兰近期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

就在苏梅袭击事件发酵的同时,土耳其媒体传出俄乌可能于4月15日至16日在安卡拉就黑海航运安全举行谈判的消息。土耳其国防部证实,会议将讨论“军事规划中的海上安全内容”,但未透露具体参与国家。

然而,乌外交部迅速否认了这一消息,发言人季希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与俄罗斯进行双边会谈。”这一表态反映出乌方对谈判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在俄军持续进攻的背景下,任何形式的和谈都可能被解读为“示弱”。

如果谈判最终成行,可能成为冲突转圜的关键节点;若彻底破裂,则意味着战事将进一步升级,甚至可能蔓延至黑海航运领域,影响全球粮食和能源市场。

就在国际社会聚焦俄乌冲突之际,朝鲜近期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朝中社报道称,该国成功试射了新型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可覆盖整个亚太地区。这一进展不仅加剧了半岛紧张局势,也可能间接影响俄乌战局。

高超音速导弹资料图

有分析认为,朝鲜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正在加强。如果朝方向俄提供武器或技术支援,乌军将面临更大的战场压力。此外,朝鲜的动向可能分散美国的战略注意力,使乌克兰在争取西方援助时处于更不利的位置。

面对俄军的持续攻势和西方援助的摇摆,乌克兰的选项正逐渐收窄。泽连斯基多次强调,唯有“真正强大的压力”才能迫使俄罗斯停火,但欧美内部对援乌力度存在明显分歧。

苏梅袭击事件再次证明,俄乌冲突已进入消耗战阶段,双方均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数据争议与国际博弈的背后,平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随着朝鲜等外部变量的介入,乌克兰的破局之路愈发艰难,而停火似乎仍遥不可及。这场战争不仅考验着两国的耐力,也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1 阅读:105

罗马讯息

简介:新闻阅览、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尽在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