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夏后氏的葬俗有四个特征:
一是木棺一次葬。
二是棺外有火烧墓坑的仪式。
三是随葬猪下颔骨。
四是随葬玉器。
这四个特点并非夏后氏葬俗一直都有的,也并非所有夏后氏的墓葬都会具备上述四个特点。
但是,只要是夏后氏人群,他们的墓葬必然符合上述四个特点中的最少一个。
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形式,就属于最典型的夏后氏人群。
其中,随葬下颔骨的传统,至今还有。
据民族志材料记载:
海南的黎族会把宰杀的牛或猪的下颌骨全部连同其他随葬器物一起放置在棺上,云南永宁的纳西族也随葬猪下颌骨,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会把平时吃剩下来的下颌骨作为财富的标志悬挂在室内墙上用以展示。
黎族和纳西族,如今都是远离中原的少数民族。
但是,这是两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他们会不会是夏后氏的遗族呢?
先来看看黎族,黎族是木棺一次葬,随葬猪下颔骨,这两点和大汶口的夏后氏人群一模一样。
研究人员基于Y染色体数据分析,认为黎族属于百越一脉,起源于约11000年前,在大约4000年前,黎族祖先开始移居海南岛,由于岛屿的隔离环境缺乏与周边群体的基因交流,基本上保持了4000年前的基因状态。
4000年前,大致相当于《史记》中夏朝太康失国的时间。黎族祖先会不会是那个时候来到海南岛的呢?
接着再来看纳西族。
纳西族也是木棺葬,但是下葬之前会先火葬,也会随葬猪下颔骨,很可能与夏后氏为同一个族群。
纳西族的祖源地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更早的时候应该在北方,是从甘肃一带南下的,具体南迁时间不详,至少也是在三千年前。
纳西族来到甘肃之前,更早的时候是在河南舞阳贾湖,时间是在九千年至7500年前。

夏后氏东巴文字
三星堆文明中有不少与夏后氏相关的痕迹,应该也是纳西族在南迁过程中留下的。
纳西族是一个保存了较多夏后氏传统的民族,有丰富的文字记载和史诗,纳西族的东巴文,东巴经,是距今至少一万年以前的夏后氏祖先东巴什罗创造的。
夏后氏的东巴文字,应该是和有虞氏甲骨文同时诞生的,时间均在一万年以前。同样属于夏后氏文字的还有古彝文、水书等文字。

夏后氏东巴文
据说,在40例纳西族人基因检测,发现主要是Q1a1a1-M120、D1、O2a1三个支系。
在海南黎族群体中的主要单体群则是O1a*和O2a。
综上所述,纳西族和黎族共有的基因是O2,这也就是夏后氏的基因。
巧的是,我们说过,有虞氏的基因,也是O2。
夏后氏和有虞氏都以颛顼为祖,崇奉黄帝,这一点再次从基因上得到了印证。

夏后氏水书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