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每天都吃的【列净类】降糖药,可致“中毒”?3招防住救命

鸟儿评健康 2025-03-18 16:22:52

近年来,以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为代表的【列净类】降糖药,凭借其独特的降糖机制和多重临床获益,已经成为了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明星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可以经尿液排出大量的葡萄糖,除了能够带来强大的降糖效果以外,更被证实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以及慢性肾病进展!

这使得,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开始使用【列净类】降糖药。

不过,在这一看似“完美”的降糖利器背后,却暗藏着一种可能致命的“中毒”风险。

虽然,这种“中毒”的总体发生概率不算太高,可一旦出现,便有可能进展为危及生命的情况。

特别是,由【列净类】降糖药所引起的这种“中毒”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这使得其健康危害被进一步提升了……

那么,【列净类】降糖药究竟是如何引起“中毒”的?正在服用这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又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这种“中毒”呢?

致命危机:“血糖水平不高”的“酮症酸中毒”

临床上,最为常见、也最受医生重视的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叫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当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突然严重不足时,会使得机体无法正常地利用葡萄糖来供应能量。如此一来,机体就会被迫疯狂地“燃烧脂肪”来代替葡萄糖供应能量。

可是,短时间内大量的“脂肪燃烧”会带来一个很明显的副作用,这就是脂肪分解后的产物---各种酮体(比如丙酮、β-羟丁酸等)会在人体内大量堆积。

从酸碱属性上来看,酮体多属于“酸性物质”。因此,酮体在人体内的堆积就很容易引起血液pH值的下降,从而造成“酸中毒”。

简言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本质,是由“胰岛素严重缺乏→脂肪大量分解→酸性的酮体迅速堆积→酸中毒”这一链条所引起的急性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危及生命。

而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因此,这类患者还常常伴随有血糖水平的显著升高,比如血糖>13.9mmol/L。

这也使得医生往往习惯于通过血糖是否有严重升高,来判断患者出没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然而,近年来,有一类“血糖水平不高”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见。

患有这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体内,同样存在着酮体的堆积与酸中毒现象,但其血糖水平却常常<11.1mmol/L。

毫无疑问,这就很容易给医生的诊断带来“错觉”,从而增加误诊、漏诊的风险。

对此,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就明确提到:随着“SGLT2i”这类降糖药的使用,这种“血糖水平不高”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正变得越来越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这里,“SGLT2i”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英文简写。它正是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目前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非常热门的【列净类】降糖药。

那么,【列净类】降糖药又为何会引起这种“血糖水平不高”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呢?

首先,【列净类】降糖药可以通过尿液将血糖给排出体外,并且,血糖水平越高,排糖往往就越多。因此,在规律用药过程中,不太容易出现血糖>13.9mmol/L的情况。

然后,【列净类】降糖药至少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制来升高“酮症酸中毒”的概率:

机制一:葡萄糖大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会间接刺激人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会明显促进脂肪分解的激素;

机制二:【列净类】降糖药在促进尿液排糖的同时,也会同时抑制住尿液当中酮体的排出,这使得脂肪分解所产生的酮体更容易出现堆积效应;

机制三:尿糖浓度长期升高往往会带来“渗透性利尿”作用,从而带走更多人体内的水分,而这则会增强酮体对血液酸碱度的影响。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上述机制其实并不足以直接引起酮症酸中毒,它们只是为酮症酸中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只有当某些“诱发因素”出现时,比如手术应激、胰岛素用量突然减少、严重感染、大量饮酒、禁食或者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等,酮症酸中毒的风险才会呈指数级增长!

简言之,目前的临床观察发现:“规律服用【列净类】降糖药” + “某些特定诱发因素”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不高”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大增!

只需做好3点 便可让风险大大降低

虽然,这种 “血糖水平不高”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听上去非常可怕。但是,基于它的发生机理,大家平时只用做好以下3点,便可做到“高枕无忧”!

第一 避免诱因

前面已经提到,“诱发因素”会导致【列净类】降糖药相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概率呈指数级增长。

反之,只要避免出现这些“诱因”,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典型的高危场景。据报道,有不少正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患者就是因为外科手术后的禁食(碳水摄入突然减少,促进机体“燃烧脂肪”),从而诱发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好在,按照医学指南的要求,在接受需要禁食的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以前,暂时停用【列净类】药物,往往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再比如,“严重感染”也是一个“隐形雷区”。

当身体遭遇肺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应激激素,而这些激素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

并且,严重感染很容易引起诸多不适与症状,从而“掩盖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因此,对于正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要尽量预防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而一旦出现了疑似严重感染的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接受处理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必要时,可以暂时停用药物,改为胰岛素短暂控制血糖。

还有,热衷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比如生酮饮食)或“间歇性断食”的糖友,也要注意。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时,机体生成酮体的效应会显著增强。这时候,若是再搭配上【列净类】降糖药,则无疑是给酮体的堆积“火上加油”……

因此,建议正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尽量保持均衡饮食模式,每日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要低于40%;同时,也最好谨慎采用“断食”等方式来控制体重!

最后,正在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应避免突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而有饮酒习惯的患者,也需要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过程中杜绝大量饮酒的情况出现。

第二 保证充足的饮水

前面同样有提到,【列净类】药物通过尿液排糖,很容易形成“渗透性利尿”作用,从而带走身体当中的水分。而水分的减少、血容量的下降,都会让酮体在堆积时,更容易造成血液pH值的下降。

因此,反过来思考,只要每天适度增加饮水量,便可以抵消掉这种“渗透性利尿”作用。

一般来说,建议正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约4瓶矿泉水)以上,高温环境或运动后最好再额外补充500毫升。

多补水,除了可以避免酮症酸中毒以外,也对降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很有帮助。

第三 对不明原因的症状保持警惕

【列净类】药物相关酮症酸中毒最危险之处就在于:其血糖不高,并且症状与很多常见疾病高度相似。

比方说,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胃肠炎;再比如,呼吸急促常被当作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病征兆;甚至,意识模糊都有可能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所有正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牢记:只要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正装时,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且,在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列净类】降糖药。

特别是一旦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乏力、呼吸带有烂苹果味、不明原因腹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接受“血液酮体”而非“尿酮体”检测!因为,有时候,常规“尿酮”试纸可能无法有效检测出【列净类】降糖药相关的酮症酸中毒。

应该说,通过上述“三级”防控体系,既可以让2型糖尿病患者充分享受到【列净类】降糖药所带来的“心肾保护”益处;同时,又能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给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2,【争鸣】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获益及潜在风险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3月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