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压应<130/80!2025最新共识:这类降压药益处最大

鸟儿评健康 2025-03-20 16:41:17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实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因此,贯穿糖尿病治疗全过程的,除了要控制好血糖以外,还应该最大程度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血压管理】正是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支柱之一!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压究竟控制到什么程度才好?在众多的降压药当中,又有哪一种最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临床益处呢?

这篇文章,就一次性把糖尿病患者降血压的两大“核心要点”给大家说清楚。

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

与很多人印象当中“<140/90mmHg”的血压控制目标不同,一直以来,糖尿病患者在血压控制方面都是“从严要求”的。

比方说,不论是早年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还是近期刚刚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均一致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30/80mmHg”,而不是“<140/90mmHg”。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再比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与《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4版》也都同样指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30/80mmHg”。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4版》

也就是说,不论是从糖尿病的控制角度、还是从高血压的治疗角度来看,同时存在糖尿病与高血压这两个问题的患者,都确实需要把血压给降到“<130/80mmHg”的水平。

因为,有非常确切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并且,预防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

具体来说,收缩压每下降10mmHg,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就可下降13%,心血管风险下降11%。而【强化降压】(降压目标<130/80mmHg)则可以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使全因死亡率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心梗、脑梗等)进一步降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建议优先使用【普利类】降压药

临床上,可以用于降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包括以下这5种:

以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等代表的【地平类】降压药(CCB);以卡托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为代表的【普利类】降压药(ACEI);以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等为代表的【沙坦类】降压药(ARB);以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为代表的【洛尔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以及,以氢氯噻嗪为代表的【噻嗪类利尿剂】。

虽然,原则上,这5种常用降压药都可以用于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但是,不得不说,在对血糖代谢的潜在影响以及能为糖尿病患者所带来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上,这5种降压药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首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有对各种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做总结。

其中,就明确提到:【噻嗪类利尿剂】与【洛尔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在大剂量使用的时候,容易影响糖脂代谢。

言下之意,这两类降压药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对血糖代谢造成某些不利影响。因此,它们都不是糖尿病患者应该优先选用的降压药。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而临床观察发现,【洛尔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有时候可能会“掩盖”糖尿病患者身上的低血糖症状,从而带来比较严重的健康后果。

所以,【洛尔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尤其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那么,除开【噻嗪类利尿剂】与【洛尔类】降压药,剩下的另外3种常用降压药当中,谁又更适合糖尿病患者呢?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所引用的研究数据:相较于【地平类】降压药(CCB),【普利类】(ACEI)或【沙坦类】降压药(ARB)更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以及心力衰竭风险。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

也就是说,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虽然【地平类】降压药、【普利类】降压药以及【沙坦类降压药】均不会带来明显的不良代谢影响;但是,相较于【地平类】降压药,优先使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来降压,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因此,《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也明确建议: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该“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降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

这里,【普利类】降压药(ACEI)之所以总是与【沙坦类】降压药(ARB)一同出现。是因为,从作用机制上来看,这两类降压药非常相似。它们都是通过作用于人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来发挥降压作用的。

不过,哪怕再相似,它们也依然属于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着区别。

比方说,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普利类】降压药有可能引起“干咳”的不良反应,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就是因为难以耐受这个问题,而不得不选择放弃使用这类药物;而【沙坦类】降压药则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降压治疗上,【普利类】降压药与【沙坦类】降压药又究竟是不是“完全相等”呢?

对此,2025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权威发布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应用的专家共识》给出了最新的解答:

第一,与包括【沙坦类】降压药在内的其他4种降压药相比,【普利类】降压药(ACEI)更能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发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

第二,有研究证明,在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普利类】降压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沙坦类】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也就是说,假如更进一步去探究的话,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普利类】降压药与【沙坦类】降压药也并非“完全一样”。

目前来看,似乎有不少医学证据认为【普利类】降压药更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益处。

因此,基于此种观点,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先从【普利类】降压药开始用起。

当然,假如确实因为干咳等因素而难以耐受【普利类】降压药,再换成【沙坦类】降压药也不迟。

还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对于血压水平比较高(≥160/10mmHg)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只使用某一种降压药可能不够。这时候,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进行联合治疗。

而在降压药两两联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方说,【普利类】降压药一般不与【沙坦类】降压药联用;再比如,【噻嗪类利尿剂】也最好不要与【洛尔类】降压药同时用于糖尿病患者。

一般而言,比较推荐糖尿病患者所采用的降压药搭配有:【普利类+地平类】、【沙坦类+地平类】、【普利类+小剂量利尿剂】、【沙坦类+小剂量利尿剂】、【普利类+小剂量洛尔类】又或是【沙坦类+小剂量洛尔类】。

总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记住,【血压管理】的核心有两点:

第一,血压控制目标不是“<140/90mmHg”、而是“<130/80mmHg”;

第二,常用的5种降压药,【普利类】或【沙坦类】是“首选”。但相对来说,先从【普利类】开始用起,或能带来最大的临床益处。

【参考文献】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5年3月 第53卷 第3期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3,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9月 第52卷 第9期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