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宴请柳亚子,桌上言语不和,周总理起身离席,留邓颖超陪同

不急不躁文史 2024-12-28 02:18:52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和外交官,其展现的风度和魄力在世界各国都有目共睹,多少次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面对紧张严肃的外交氛围,周总理都能凭借他那独特的才华和风趣的性格化解尴尬和紧张,因此他也是毛主席身边最为得力的助手和朋友,而当初国民党党魁蒋介石就曾对周总理弃他而去耿耿于怀。

不过即使对于周总理这般谦谦君子而言,在几十年的社交场合中也难免有失态之举,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举办的一次宴席上,周总理和当时爱国民主人世柳亚子等人一起商讨建国大事,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场宴席却在行至高潮时状况迭出。

周总理说完话后柳亚子脸色骤变,随后总理起身离席,只留下妻子邓颖超陪同,场面一度尴尬不已。

那么这场宴会究竟发生了什么?周总理和柳亚子间又产生了什么矛盾呢?

爱国志士柳亚子

柳亚子1887年5月出生在江苏吴江一带,父母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相比于不少出身贫农的穷苦子弟,柳亚子的童年还是过得还是相对不错的,或许是在父母的熏陶和感染之下,柳亚子从小就展现出来不俗的文学功底。

他十分爱好读书,尤其是是诗词歌赋更是爱不释手,好在殷实的家境和开明的父母非常支持他读书,虽赶不上小说中所写的“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但是在吴江这一带也绝对算得上神童。

12岁那年,在同龄人还没上几年私塾之时,柳亚子就已经能流利背诵《杜甫全集》了,这在当时也引起不小的反响,而在短短四年之后,柳亚子就考取了秀才,与此同时也成为当地的名人。

但柳亚子显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深刻认识到了要急切改变国体的必要性,后来他成为了章太炎和蔡元培的亲传弟子,也正是此让他毅然决然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1906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引荐下,柳亚子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

在同盟会中有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武器就是手中的那杆毛笔,腐朽懦弱的封建统治被他们唾骂的体无完肤,这也成为旧时代黑暗的一盏微弱明灯。

所有的一切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达到了顶峰,柳亚子不理解孙中山先生的妥协,他辞去官职返回故乡纵情饮酒,一度沉浸在歌酒之中不理世事。

1923年底,寄情山水的柳亚子听说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共产党要联合国民党进行北伐。

柳亚子敏锐的嗅到了这其中的机会,他重新出山,只身一人前往广州担任监察委员一职。

但孙中山先生的离世让柳亚子十分郁闷,接替国民党政权的蒋介石专横独断,好不容易走上正轨但又发生着接连不断的内斗。

更为让人气愤的是,蒋介石假借孙中山先生的遗言,开始疯狂对我党人士进行屠戮虐杀,在会议上,柳亚子站起身来指着蒋介石的鼻子痛骂道:“你是先生的信徒还是叛徒!”

一向善于诡辩的蒋介石在此刻也不由得十分羞愧,可柳亚子毕竟是国民党的元老级重臣,碍于双方颜面后来的会议干脆也不让柳亚子参加了,而与此同时,共产党中毛泽东的出现让柳亚子仿佛寻找到了知音,这也直接改变了他后半生命运。

毛泽东结识柳亚子

柳亚子和毛泽东年龄相近,满打满算也差不过6岁,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一起谈心交流,柳亚子对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非常感兴趣,尽管见面时间很短,但是却一见如故。

此时的柳亚子虽然不确定共产主义能否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但他深刻明白靠着国民党是绝对无法有所出路的,为了国家存亡,柳亚子一度萌生出刺杀蒋介石的想法,可在柳亚子密谋决定出手之时,毛泽东和周恩来二人阻止了他.....

随着国共的决裂,毛泽东率领着队伍开始了长征的步伐,而柳亚子为躲避国民党的迫害,不得已远渡重洋一时间销声匿迹。

1930年之后,柳亚子眼见国内形势缓和,他又重新与我党构建起了联系,但对于柳亚子本人来说,他一直信奉着国父的三民主义,对国民党的恨也不过是对蒋介石的愤怒。

毛泽东从外地回到延安后,收到了柳亚子给他的信,这也不由得让他陷入一阵沉思,沉默之后他才说道:“像柳亚子这样的文人风骨太少,算得上人中麟凤。”

柳亚子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多方寻求帮助,希望重新回到国内参加国共第二次合作。

但小心眼的蒋介石一直没有放过柳亚子,抗日年间的大部分时间柳亚子都在四处流亡,皖南事变爆发后,柳亚子又在报刊上公开炮轰蒋介石的不作为,气愤的蒋介石看到报纸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柳亚子从党内除名。

在官场上失意的柳亚子只能把重心投在文学上,他潜心书籍,投身文学创作了不少作品,不过因为战乱和环境的影响,这些手稿大多都没保存下来,这也成为时代的一个不小遗憾。

在抗战后期,柳亚子一人悄悄回国,在重庆一带躲着蒋介石悄悄的进行着抗日运动。

1944年,蛰伏很久的柳亚子重新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在当时代表民主同盟人士积极奔走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等相关事项。

在此后柳亚子和我党的联系也就愈加密切,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消息后更是亲自写信为其祝贺,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主席前往重庆进行和谈,二人才重新相见。

建国前夕的一场宴会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央迅速召开会议,决定邀请民主人士参与政治协商,而柳亚子作为民主党派代表从南向北一路进发,6天的航程让柳亚子难言激动之情,在北平各方领导的热烈迎接和老友的重逢喜悦让柳亚子十分满足。

随着时间的流逝,柳亚子心中也开始感到一阵失落,那就是老朋友毛主席迟迟未肯现身,尤其是在听到黄炎培和主席的会见交流后,这份不满达到了顶峰,这也为之后的晚宴闹剧埋下了一颗不安定的种子。

长久压抑的内心和文人间骨子中的傲人性格让柳亚子的内心变得敏感多疑,一次照顾他的工作人员因为没有给他找到爱吃的蔬菜,两人还产生了激烈冲突,情急之下的柳亚子还给了对方一巴掌,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轰动。

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先生在得知柳亚子的消息后特意在自己家里摆设一桌酒席招待柳亚子,其实平常周总理十分朴素简单,晚饭更多时候不是在食堂吃一口就是带着旧干粮在办公室熬夜通宵,宴请宾客在当时十分少见。

傍晚六点柳亚子一身灰色布衣准时赴约,在从外到内的小路上,柳亚子看到随处可见的兰花,心里忍不住一直暗夸周恩来的细心,原来周总理早就打听到柳亚子的喜好,等到饭菜上齐后,柳亚子更是对总理十分佩服。

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周恩来和柳亚子在很多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周总理说:“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工农群众。”

而柳亚子则固执己见的说:“我们应该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不能只看重眼前的这些文化,也不能只强调为工农服务,难不成除了工农外中国就没有别人了吗。”

宴会上的气氛一时间十分凝重,不一会周总理的警卫员过来低声耳语了几句,周总理起身说道:“柳先生,我还有公务急需要处理,现在必须离开,不好意思。”

周总理离开后,原本吵闹的饭桌一下鸦雀无声,邓颖超想说些什么但柳亚子情绪低落一时也不好开口。

在他印象中,周恩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失态”,但同时他也没想到,自己多年的读书经历和见闻,竟然在如今的新中国环境下格格不入。

这场宴会上的交锋改变了周恩来与柳亚子二人的关系,同时这也展现了当时那个时代文人思想和新政权意识形态上的冲突缩影,而这也成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困扰柳亚子人生的一件往事。

1956年过后,已过古稀之年的柳亚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个人作品的整理和收集上,也正是这几年踏实下心来的平静,让他重新回想起7年前周恩来对他说的那番话。

一年之后在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部著作整理后,柳亚子留下了一句话:“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同时也是人性的探索。”时至今日他也才和周总理有了文学和人民之间关系的共鸣。

参考资料:[1]孙有光:周恩来批评柳亚子牢骚太盛[J].炎黄春秋

友情提醒:本文整体版权属《史行途》所有,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选编、摘编本人作品,否则属于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要负责法律责任。

2 阅读:961
评论列表
  • 2024-12-29 10:37

    自视清高的酸臭文人都这样,总以为自己才高八斗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