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晓,今年二十七岁。五年前,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接到妈妈的电话,说姑姑生病了,需要人照顾。那时候我正面临找工作的迷茫期,听到姑姑生病,没多想就收拾了行李去了她的城市。姑姑叫林慧,是个典型的都市女性,独立、干练,年轻时就决定不结婚不生孩子,工作做到高管,身边朋友都羡慕她的自由和潇洒。可没想到,命运还是给她开了个玩笑。她被诊断出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虽然不致命,但生活中需要人长期照顾。刚开始的日子挺难的。姑姑习惯了独来独往,对我的关心总是冷冷淡淡。她总是板着脸,语气里透着不耐烦。可我知道,她不是不需要人,只是不习惯接受别人的照顾。我学着适应她的生活节奏,帮她做饭、打扫、跑医院。渐渐地,她的态度有了些微的变化,开始偶尔和我聊聊天,甚至在她病情好转的时候,拉着我去看场电影,或者一起在阳台喝杯咖啡。五年就这么过去了。我从一个懵懂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懂得照顾人、处理突发状况的成年人。看着姑姑的身体渐渐稳定,我心里有种成就感,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是值得的。直到那一天。我在整理姑姑书房的文件,偶然发现了她的遗嘱。出于好奇,我翻开看了几页。那一刻,我的心像被冰冷的刀子划过。姑姑在遗嘱里提到她的财产分配,详细列出了受益人:她的几个老朋友、慈善机构,还有她年轻时的一个前男友,唯独没有提到我。整篇遗嘱里,连我的名字都没有出现。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读了好几遍,生怕是自己漏看了什么。但答案明晃晃地摆在那里——我,照顾她五年的人,在她的生命里,根本不算什么。那天晚上,我坐在自己的房间,灯也没开。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回放着这五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为她熬夜做饭,陪她去急诊,在她情绪崩溃时默默抱着她。可这一切,在她看来,或许只是理所当然,甚至不值得一提。第二天早上,我做了早餐,像往常一样端到她床边。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了声谢谢。我盯着她的眼睛,突然觉得陌生。“姑姑,我想回家了。”我平静地说。她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怎么突然说这个?你不是说过要等我康复再走吗?”我笑了笑,声音有些发抖:“你已经不需要我了。”她没再说话,只是盯着我看,眼神里带着一丝不解和疑惑。可我已经不在乎了。我收拾了行李,没有回头。走出那扇门的瞬间,我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像丢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这些年,我以为自己在姑姑的生命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可事实证明,我只是个过客。她或许习惯了我的存在,却从未真正把我放在心上。回到家的第一晚,我睡得很沉。没有凌晨的急救电话,没有药物的提醒,也没有那个冰冷的声音在耳边指挥。我以为我会难过得睡不着,结果却出奇的平静。后来,姑姑给我打过几次电话,我没接。她发过几条短信,简单的问候,没有解释。我删了,没有回复。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找了一份喜欢的工作,交了一些新朋友。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想起姑姑,想起那些日子,心里会有点酸涩。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有些关系,努力了也无法得到回应。与其苦苦坚持,不如学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