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蒙宋战争的最后一战,南宋最后的海军为何被元军歼灭?

香玩转过去 2025-03-10 03:07:08

公元1279年,在广东江门市的崖山,爆发了蒙宋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决战,在这一年的正月,张弘范率领元军攻至崖山,困守在崖山的南宋军民,即将迎来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自临安城失陷之后,南宋朝廷便一路南逃,不愿投降的南宋军民,在崖山进行了最后抵抗。而崖山海战的失败,则标志着大宋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也在南宋灭亡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蒙古军队

公元1276年,在经历数月的围困后,临安城的守军向蒙古将领伯颜投降,而一些不愿投降的南宋军民,则在张世杰等人的率领下,沿着海岸线一路南逃,此时的南宋已经大厦将倾,即便有文天祥这样的忠义之士,也无法拯救危在旦夕的南宋王朝。

到了公元1278年,张世杰率领南宋军民逃至广东沿海,在途中因遭遇台风损失许多船只,年幼的宋端宗赵昰,也因溺水而患病去世,其弟赵昺随后在崖山继承皇位,而同样年幼的赵昺,最终则成为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

在赵昺即位的同时,曾试图反攻江西的文天祥兵败被俘,张世杰得知消息后,便决定在崖山修建据点,当时的崖山还是一座海岛,其左侧为银州湖入海处,银州湖西岸则是汤瓶山,这种两山夹一海的地理位置,无疑让崖山成为易守难攻之地。

△宋末帝赵昺

当赵昺抵达崖山时,其麾下还有二十万效忠自己的南宋军民,他们在经历数年的逃亡后,终于在崖山找到落脚之地,他们为自己的劫后余生感到庆幸,并且在崖山度过一个让人难忘的春节。

而身为宋军统帅的张世杰,此时却一刻也不敢松懈,面对不断南下的蒙古军队,张世杰集结了南宋最后的海军力量,他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试图利用元军不擅长水战的弱点,在坚守崖山的同时进行游击作战,以便在形势好转后进行反攻。

而在距离崖山千里之外的元大都,忽必烈仍在密切关注着来自战场的消息,他对元军的节节胜利感到喜悦,同时下令彻底消灭南宋的流亡势力。

负责围攻崖山的任务,则被交给深受忽必烈信任的张弘范,此人是蒙宋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其父张柔原本是金国人,后来在蒙金战争时向蒙古人投降,当蒙古联宋灭金时,张柔曾在蔡州之战负伤倒地,随后便被南宋名将孟珙救回营地。

公元1279年的正月,从潮州方向出发的张弘范,率领元军抵达崖门附近,其兵力约有两万,士兵多是擅长水战的汉军,并且装备了五百余艘战船。

而已经沦为俘虏的文天祥,此时正在张弘范的战船上,张弘范曾多次逼迫文天祥招降张世杰,但是均被文天祥拒绝,为了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文天祥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面对来势汹汹的元军,张世杰昼夜苦思破敌之策,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幕僚向张世杰献策,他认为宋军应当据守崖门入口,如果战胜元军便可以继续坚守,如果战败也能从银州湖撤退,以此来防止宋军最后的舰队被全歼。

不过这位幕僚的建议,最终却被张世杰否定,当时的张世杰认为,如果派兵坚守崖门,便会与敌军进行长时间对峙,这样的消耗战不但会让士气下降,还会导致守军的物资消耗殆尽。

而且此时的崖山,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南宋军民,但是可战之兵十不存一,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士兵的士气本就低落,如果战前便留下逃亡的路线,极可能会导致南宋士兵不战而退。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张世杰最终决定背水一战,他下令焚毁陆地上的房屋和宫殿,然后将一千艘战船用绳索连接在一起,在银州湖东岸与元军进行决战,而这种连环船的战术,不但可以防止士兵逃亡,还能对战船上的物资进行快速补给。

到了同年的正月十四,在崖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张弘范趁涨潮时率军进入银州湖,双方随后便爆发激烈的海战。

为了攻破宋军的连环船,张弘范决定使用火攻,他下令用小船装满茅草等易燃物,然后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不过曾在焦山之战遭遇火攻的张世杰,早已料到元军会再次火攻,他此前便已经在战船上涂满海泥,导致元军的火攻战术收效甚微。

元军的首次进攻宣告失败后,张弘范便立即改变战术,他派兵占领银州湖西岸的汤瓶山,然后在补充淡水的同时,对崖门的海湾进行封锁,以此来防止南宋军队突围。

而在崖门被封锁之后,元朝将领李恒率军抵达银州湖北口,他所率领的一百余艘战船,随后便对银州湖北口进行封锁,使宋军陷入两面夹击的局面。

当银州湖被彻底封锁后,张弘范还使用了元军惯用的穿插战术,他派出士兵乘快舟在崖山登陆,然后对宋军的补给线进行破坏,导致坚守在战船的宋军士兵失去淡水和柴火,他们在与元军交战的同时,被迫以干粮度日,并且因为饮用海水而呕吐不已。

同年的二月初六,就在宋军士兵因缺水而士气低落时,张弘范兵分四路发起总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宋军士兵在饥渴中奋力拼杀,使李恒指挥的北路元军伤亡惨重。

当李恒率军撤退后,元军便以奏乐声来迷惑宋军,听到歌声的宋军士兵,误以为元军正在宴会,导致士兵们也开始松懈起来。

而元军的奏乐声,则是张弘范约定好的总攻讯号,当歌声结束后,用来遮挡元军伏兵的船布突然被揭开,张弘范率领水军发起正面进攻。

元军士兵的箭雨将宋军士兵打的措手不及,手持盾牌的步兵则跳上宋军战船的甲板,此时的宋军士兵已缺水多日,他们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仍然无法阻挡元军的攻势。

看着自己的手下相继阵亡,自知大势已去的张弘范,急忙抽调兵力保护赵昺所在的龙船,并且下令砍断绳索试图突围。

△纪念陆秀夫与宋末帝的雕像

而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此时正在丞相陆秀夫的陪伴下,在龙舟上观察战况,当看到宋军的战旗接连倒下后,陆秀夫与赵昺进行了最后的交谈。

此时的陆秀夫深知难以突围,为了不让赵昺受辱,陆秀夫最终背着幼主跳海殉国,其余大臣和家眷也纷纷效仿,此壮烈之举让在场者都为之动容。

此时正在与元军激战的南宋军民,得知赵昺殉国的消息后,便在痛哭后放弃抵抗。在经过数年的流亡后,这些幸存的南宋军民,已经久经国破家亡之苦,他们在万念俱灰后追随皇帝跳入海中,而国祚319年的大宋王朝,就这样在海浪声中退出历史舞台。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