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担忧F-35被“一键关闭”,洛马表态不需要,有的是简单办法!

角逐有星间 2025-03-14 04:55:02

随着德国曝出“F-35可能被美国一键关闭”的劲爆消息,比利时、瑞士和英国也纷纷响应后,已经遍布欧洲、拿下上千亿美元订单的F-35,顿时涌上风口浪尖。以至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不得不站出来解释,消除舆论带来的恐慌,尽管这份解释看起来更残酷——美国有很多更简单的办法,中止买家使用F-35,根本不需要“一键关闭”。

欧洲国家对“F-35可能被美国一键关闭”的担忧达到顶峰

有关美制战斗机设有后门,可以“一键关闭”的说法由来已久。大概在2021年,网上盛传“韩国F-35A每天都需要美国提供动态密码才能起飞”,最后闹到韩国国防部出面澄清。怎么说呢,“一键关闭”、“动态密码”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宣传加工、利于普通人了解的手段,和“一人可抵一个师”差不多。从物质上来讲,“一键关闭”和“动态密码”不是不现实,而是卖家往往不需要,也不会选择用这种太明显的手段。

当年韩国F-35A也是盛传被美国密码控制

事实上,在国际军贸中,买家动手段基本上是必然的。早年装备性能主要依赖硬件时,还得搞点换发动机、防护钢板的低端操作。现在绝大部分武器都离不开软件,做手脚就更加简单了——通过控制软件维护、升级,可以非常轻松且没有痕迹地赋予束缚,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经济收益。以F-35为例,其F-135发动机、雷达和航电的核心设备,都必须送回美国维护、升级,买家如果擅自开封,将失去维护和升级权益。此外,F-35机身表面隐身涂料,也需要专用设备维护,这同样都控制在美国手中。

隐身战斗机的维护难度很大

说得直白点,虽然F-35买家都花了巨资,但美国只要不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价值2亿美元的隐身战斗机,就会在几个月内变成废铁。那能不能利用这几个月间隔,满足军事方面的需求呢?

还是不能。二战结束后任何一场强度上来的军事冲突,最后一定能溯源到有限的几个国家身上,这是因为只有这几个存在,具备大规模提供军事物资的能力。战斗机平时训练和战时消耗强度截然不同,大规模作战必须有卖家提供全方位支持——亚美尼亚在2019年重金采购了4架苏-30SM,开战后由于俄罗斯拒绝提供支持,后来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战斗机成建制作战对保障体系要求很高

现代历史上,只有一个脱离原生技术体系,却维持装备战斗力,相对成功的例子——伊朗F-14A。哪怕在美国断绝供应之后,伊朗F-14A仍然在两伊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击落伊拉克数十架战机。但之所以说只是“相对成功”,是因为伊朗早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重金采购80架F-14A、每个中队16架战斗机中只有4架正常使用,剩余4架全部列为储备。再加上美国因为人质事件,也私下为伊朗提供了相应零部件,才让F-14A一直坚持下来。不过即使如此,伊朗F-14A也只撑到1984年,再往后就很少取得战果,并且击落的还都是米格-21、幻影F1等落后一代的机型。

伊朗F-14的例子确实独一无二

绝大部分国家只能接受美国的苛刻条件,哪怕买二手也不例外——最近一个倒霉蛋是阿根廷,其在花费6.5亿美元买到24架二手F-16后,惊讶地发现,美国开出了高达9亿多美元的升级、培训、维护和弹药补给合同。用英国学者贾斯汀·布朗克的话来说,“如果你只有F-35来自美国,那确实需要担忧依赖性,但假如你的通讯、情报、弹药、预警等系统全部指望美国,那完全不需要担心”——F-35失效根本不是主要问题。

0 阅读:4

角逐有星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