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三个师的留守处主任,55年分别授上将、中将、少将

朕侃过去 2025-03-06 03:16:27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不久,八路军主力便东渡黄河挺进前线抗战,为了保卫陕甘宁安全,八路军总部设立了总留守处,各师也设立了留守处,当时留守陕甘宁的八路军部队主要是原陕北、陕南红军。

八路军总留守处主任由军委参谋长萧劲光担任,115师留守处主任由原陕南红74师师长陈先瑞担任,120师留守处主任由原陕北红27军军长贺晋年担任,129师留守处主任由原陕北红30军军长阎红彦担任。

到了1937年11月,中央对留守部队进行了整编,各留守部队除了第385旅旅部和第770团外,其余均整编为警备团,八路军3个师的留守处主任均改任团长,贺晋年担任警备第一团团长,阎红彦担任警备第三团团长,陈先瑞担任警备第四团团长。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贺晋年被调往东北工作,先后担任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阎红彦在中野工作,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陈先瑞则先后担任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副军长、陕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到了1949年全军统编时,贺晋年、阎红彦则均担任了副兵团级职务,贺晋年为第15兵团第二副司令员,阎红彦为第3兵团副政委,陈先瑞则仅任第19军副军长。

建国初期,三人中在部队发展最好的是贺晋年,1950年5月贺晋年被调往东北军区任职,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军区是建国初期六大军区之一,比兵团要高一级,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东北军区的司令员是同为陕北红军出身的高岗。

阎红彦此时已转入地方工作,工作重心不再任职,先后担任川东区委副书记、川东行署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四川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等职。陈先瑞则参加了抗美援朝,先后在志愿军第19兵团担任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1952年全军评级时,阎红彦因转入地方工作而未参加部队评级,贺晋年被评为副兵团级,陈先瑞被评为正军级。

到了1955年授衔时,贺晋年作为当时参加52年评级的原陕北红军将领中级别最高的一位,原本是作为陕北红军代表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但是由于受高的影响,在上报军衔时,东北军区上报贺晋年的军衔为大校。

后来朱老总、彭老总、贺老总三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分别向毛主席反映这一情况,毛主席知道后表示:“贺晋年怎么能评大校呢?最起码得评少将”,于是贺晋年最终被授予少将军衔,成全军唯一副兵团级开国少将。

由于陕北红军早期的主要将领大多在建国前牺牲,比如刘志丹、谢子长等,最终确定陕北红军在上将中仅有1个名额,既然贺晋年无法授上将军衔,便需要再找一位陕北红军代表,毛主席亲自点名阎红彦授上将。

阎红彦曾担任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陕北红30军军长,以这样的资历足以作为陕北红军在上将中的代表。1955年授衔前夕,阎红彦虽说工作重心在地方,但在当时他还兼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而陈先瑞则作为陕南红军的代表授中将军衔。

0 阅读: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