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这话中的“水”,如何理解?

依依聊文化 2025-04-22 09:28:57

“坟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这是在农村一句人们比较熟悉的俗语,尤其在水稻主产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流传较广。

不过,与此相近的一句俗语,即“坟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更为这些地方的民众所熟习,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一些人认为,这两句俗语互为变体,意思是说,如果前一句为最早出现的俗语,后一句就是变体;如果后一句为最早出现的俗语,则前一句为变体。

实际上,这两句俗语并不是互为变体,而是古代一句俗语用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解释,或者说,属于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句古俗语就是:“穴(或宅)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

在民间风水习俗中,“穴”,不仅仅指墓穴选址位置,同时也指房屋的选址位置。

古代典籍中,在阴宅和阳宅选址时,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龙真穴的”,其大意是说,在葬坟和建房时,要寻找和确定一块被认为是真正吉祥,且能够带来好运的土地点位,即穴位。

换一种方式说,就是寻找到的这块土地上,山脉走势和形态确实是真实的,并且存在一个气场最集中的点。古代认为,这个点就是“穴”,是葬坟或建房的真实地址的点位,是吉祥之地。

如此,如果是建房,“穴”指的是房屋的地基,也称屋场;如果是葬坟,“穴”指的是坟墓的墓穴,在农村,民众习惯称为“屋场”,即阴屋场。

古代先民从开荒开始,历来居住在农田的四周,靠近他们的耕地,以便于日常的劳作和生活。这种居住方式,随着家庭发展为家族,一代代传承,就形成村庄,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好,水源有保障,规模大的村庄,就发展成为城镇,甚至大城市。

农村的这种居住方式,一直传承到现在。现在的农村,村庄的周围的田地、山林,基本上都属于所在地的村庄。

在地广人稀的古代,开垦荒地为耕地时,古人有选择在什么地方开垦的空间,一是要地势平坦,二是水资源丰富。首先是江河、溪流能带来灌溉之利,促进农耕丰收,又以江河和溪流汇聚之地为好。其次是没有江河和溪流汇聚之地,也要以雨水形成的地表水能汇聚的地方为好。

俗语中的“水又聚”,通常指一个地方的地形为盆地形状,有大小之分。这种盆地形状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地较多。一般来说,河水、溪水、地表水山上流下来后,汇聚到盆地之中,然后通过水口流出。

在我国的农耕时代,这种经验认知,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升华为水象征流动、变化与滋养,象征财富,并形成了“水主财”的传统文化符号。

于是,也就有了“宅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这里所说的“宅前”,当然是指人的住宅前面。对于农村来说,住宅前面为明堂,平坦而开阔之地,通常来说是耕地。农村的门前田通常来说是最肥的农田,也是产量最高的农田。

古代人的生活必须品,最主要的就是两种,即穿衣所需的衣服,吃饭需要的粮食。这些都要靠耕地来生产,古代衣服的原料主要是农田种植的桑麻,而吃的粮食,主要是耕地产出的“五谷”和其他杂粮。

宅前水又聚,一是说明水资源丰富,对农来生产的灌溉非常有利。二是水往往能够带来肥沃的泥土或者腐质土壤,这些也是农家的“财富”。如此,这种地方的土壤也就非常肥沃,在没有化肥的农耕时期,有利于提高粮食与其他作物的产量。

对于农耕时代的农村来说,能够拥有这种自然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与其他作物的产量,既能高产,又能稳定持久,因此,俗语才说“辈辈衣食足”。

再说,人的生活也需要水,“门前水又聚”的地方,不仅对农业生产的灌溉有利,也为人们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如果这种地方是江河之地,还给人们的出行和货物运输带来方便。

正是因为如此,古代才有了“宅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随便风水习俗在民间盛行,这句俗语也被纳入到风水学中,并成为一句风水俗语,其民俗含义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于是,也就有了“门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和“坟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两个方面的说法。

这主要是源于古人“事生如事死”的观念,人们认为,先人坟墓的选址,应该与房屋的选址同理,既然房屋“门前水又聚”是吉祥之地,那么,“坟前水又聚”也是吉祥之地。这就是“坟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这句俗语的来由。

有很多的人也许感到很疑惑,有江河与溪流的地方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地方,很多地方是没有江河与溪流的,就会看不到明显“水聚”的情形,难道这样的地方就不能建房和葬坟了吗?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里再具体介绍一下。

农村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下大雨,或者说不是雨季连续下雨,有很多地方是看不到流水的。一般来说,这样的地方也有“水聚”,那就是下雨时,地表的流水汇聚在一起,也是“水聚”。

这就好像徽派建筑中的“四水归堂”一样,如果不是下雨天,是看不到天井内屋檐水滴落到天井,只有下雨天才能看到这种景观。

因此,这种地方也是农地建房或葬坟时,可以选址的地方,也被民间视为吉祥之地。

总之,“坟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这句俗语,从表面上看,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是我国古人对农耕文化的一种拓展,也是古代道孝文化的一种体现。

2 阅读:739
评论列表
  • 2025-04-23 08:47

    全部是村子的图片、怎么说是坟前水又聚、辈辈衣食足呢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