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由于它的主要剧情是揭露官逼民反,宣扬农民起义,很多人便以为《水浒传》在明朝一定是禁书,但实际上,在整个明朝此书都颇为流行,许多士大夫也对其推崇至极。俗话说,得国正者,唯汉与明。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反抗暴政起家的,自然不会过于打压《水浒传》。不过好景不长,到了崇祯年间,明政府的统治已经昏庸腐朽,全国起兵造反的农民数不胜数,《水浒传》才成了禁书。
在《水浒传》流行的二百多年,书中活灵活现的英雄好汉们对广大书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催生了一大批效仿者。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往往从《水浒传》中得到启发,有的是采用其政治口号,如李自成的“奉天倡议”就是从“替天行道”修改而来;有的是仿效其决策战术,如张献忠把《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埋伏攻袭拿出来用于实战;还有一群河盗,其首领把宋江的名号冠在自己头上,把自己想象成统领一百零八好汉的“公明哥哥”。
其中有一支起义军,对《水浒传》的模仿更是有模有样,不仅在梁山揭竿而起,给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沉重一击,还同样接受了招安,堪称“骨灰级粉丝”。而之后没几年明朝就灭亡了,崇祯帝吊死于煤山。问题来了,当时明王朝此时已经危机四伏,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还要接受招安?他们被招安后又是否如愿获得了朝廷的庇护呢?
这支起义军的领袖名为李青山,他本身就是山东梁山寿山集人,从小深受《水浒传》的熏陶,梦想成为乱世枭雄。此时的梁山泊虽然已经不再是宋代八百里烟波浩渺的水域,但也素来多水,灌莽颇深,李青山自幼在此地玩耍,对地形了如指掌,一旦钻到灌丛里就如鱼入大海,一溜烟不见人影。
梁山泊又和漕渠紧密连接,自元代开凿会通河,梁山就成为了南北漕运的必经之地。李青山发现,每次东南来的运粮船经过这里,等待开船闸时都会排很长的队,“闸层次栉比,不数里即衔尾”。而且枯水期等待蓄水时粮船还集中于梁山一侧,这样一来控制了安山闸就等于控制了漕运,李青山正是看重了这一点才在梁山泊发动起义的。
不过起义大事能成,还得借天势。明朝此时正巧是多事之秋,不仅吏治腐败、经济衰退,还天灾不断,纵然崇祯帝有心励精图治,但奈何国家已经到了烂泥扶不上墙的地步。崇祯十三年(1640),就在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等地发生旱灾蝗灾,百姓的收成寥寥无几,到了冬天草木俱尽,无情的饥荒开始吞噬百姓的生命。
倘若次年丰收还好,偏偏第二年又是旱荒大饥,直接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灾荒发生后,朝廷本应发挥赈灾济民的功能,可此时他们却在为剿灭农民军和应付后金入侵疲于奔命,国库又无钱赈灾,于是对灾荒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下灾情便一发不可收拾,百姓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山东诸镇群盗四起,所到之处只见饿鸱衔人肠,道路尸纷纭,普通人已经处于无法生存的状态。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山东各地的纷乱动荡对李青山造成了很大触动,他一方面想聚集人马在乱世中保卫村寨与自己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是把起义大事当成了一门投机生意,希望通过与朝廷对抗的方式引起政府的关注与重视,进而实现被招安后加官进爵的目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李青山开始召集昔日党羽,掠取远近马匹兵仗,聚集数千人上了梁山,并招揽附近州县灾民入伙来扩大队伍。由于梁山泊地域狭小,物资匮乏,为了获取与朝廷长期斗争的粮草与物资,李青山除了劫掠附近州县外,还抢夺国家漕粮,向路过的运军收取货物税收,派遣其手下分据韩庄等八个闸口,直接切断了王朝的经济咽喉。
虽然李青山的起义事业方兴未艾,但他并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一直在寻找被招安的机会。崇祯十四年(1641)的夏天,当时新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北上京城途中,经过山东济宁时,李青山对其大表忠心,称自己是率众护漕,并非造反。周延儒考虑到朝廷内外交困的现状,为了稳定地方社会,保障国家运道通畅,也一口答应了授予他官职。
但李青山实际上获得的是类似于“弼马温”一样的底层官职,史料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李青山在兖州同知李芳蕴的率领下疏通河道,干的都是苦力活。由此看出,朝廷并不是真心实意对待李青山,而是先稳他一手,暂时缓和山东混乱的局势,之后伺机除掉他。就连那位搭桥牵线的周延儒也密奏崇祯帝,建议尽快除掉李青山这个心腹大患。
察觉到朝廷的企图后,李青山先下手为强,率领起义军一口气攻破了东阿、新乐,并南下抵达扬州沙河店,劫漕船三十,转而夜攻东平,杀了一千余人,官兵二百。李青山的巨大声势传回京城后,皇帝大怒,朝廷下定决心派兵武力镇压,会兵二万五千剿贼。
李青山的手下都是什么人?大部分是当地走投无路的灾民,为了混口饭吃上的梁山,这些组织涣散、武器落后的农民军哪儿见过这阵仗,遇到正规军队自然是一碰就碎,李青山也被生擒活捉,押赴京城当街凌迟处死。
事实证明,想通过起义招安谋求官职的想法无异于与虎谋皮,深受忠君思想的束缚的李青山,终究被朝廷背叛,落得了与宋江等梁山好汉同样的结局。而当时国力匮乏的明王朝,也因为假招安一事彻底失去了缓和农民起义局势的机会,反而要将有限的兵力拿来镇压李青山,最终王朝覆灭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