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为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准备了吗?

都市烟火气 2025-01-09 14:40:40

新冠疫情开始致命肆虐五年后,一个棘手的问题依然存在:世界准备好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病了吗?

世界卫生当局警告,应对未来的大流行病还需更多举措

作为抗疫核心的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以确定下一个威胁可能来自何处,并确保全球做好应对准备。

不过,尽管这个联合国卫生机构认为,相比新冠疫情来袭时,世界的准备更为充分,但它也警告称,我们的准备还远远不够。

世卫组织的看法

当被问及世界是否为下一次大流行病做了更充分的准备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期表示:“既准备得更好了,也还不够好” 。

他警告称:“如果下一次大流行病今天就来袭,世界仍会面临一些同样的弱点和脆弱之处。”

“但世界也从这场大流行病中吸取了许多惨痛教训,并已采取重大举措强化防御。”

世卫组织传染病防范与应对司司长玛丽亚・范・克尔霍夫表示,我们将面临另一场大流行病,这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

“由于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也由于新冠疫情,情况已有诸多改善。但我认为,世界还没有准备好应对另一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或大流行病。”

专家观点

世卫组织成立的大流行病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给出的评估十分直白。

该小组称:“2025 年,世界还没准备好应对另一场大流行病威胁”,理由是在获取资金以及疫苗等抗疫工具方面,不平等现象依旧存在。

荷兰著名病毒学家玛丽昂・库普曼斯告诉记者,mRNA疫苗的成功研发与快速生产,对下一次大流行病而言是个 “游戏规则改变者” 。

不过,她警告称,在虚假信息泛滥到 “惊人” 程度的情况下,“疫苗犹豫现象似乎有所加剧”,这意味着如果下一次大流行病很快来袭,“我们在疫苗使用方面会遇到重大问题” 。

美国 SAS 研究所的疾病流行病学家梅格・谢弗表示,公共卫生机构需要四到五年时间来升级系统,以便更快地检测和共享信息。

她说:“不,我认为我们并不比应对新冠疫情时准备得更充分。”

不过,她补充道,“我确实相信,作为一个社会,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通过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限制出行和人际互动来保护彼此。”

缓解举措

为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病并减轻其影响,各方已采取了一些措施。

位于柏林的世卫组织大流行及流行病情报中心开展合作监测,以便更好地发现威胁并加以缓解。

世界银行大流行病基金自 2022 年以来已发放 8.85 亿美元赠款,为 75 个国家的近 50 个项目提供资金。

南非设立了一个mRNA疫苗技术转移中心,以提升当地疫苗生产能力;韩国建立了全球生物制造培训中心,以优化应对举措。

新的全球警报按钮

新冠疫情暴发后,世卫组织于 2020 年 1 月 30 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这是《国际卫生条例》下的最高警报级别。

但直到当年 3 月 11 日谭德塞将此次疫情描述为大流行病时,大多数国家才迅速行动起来。

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 6 月对卫生条例进行了修订,新增了一个更高的 “大流行病紧急状态” 警报级别,要求各国采取 “迅速” 的协调行动。

大流行病条约

2021 年 12 月,各国决定着手起草一项关于大流行病预防、防范和应对的协定,以避免重蹈新冠疫情暴露的覆辙。

经过多轮谈判,世卫组织 194 个成员国大体上就协定内容达成了一致,但仍有几个关键分歧点。

一条主要分歧线存在于拥有大型制药产业的西方国家与担心再次被边缘化的较贫穷国家之间。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拟议中的快速共享新出现病原体,以及随后由此衍生的抗疫益处,如疫苗等的义务。

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已推迟一年,至 2025 年 5 月。

寻找下一个威胁

全球专家一直在努力确定下一次大流行病威胁将来自何处。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汤姆・皮科克告诉记者,应当 “非常严肃” 地看待 H5N1 禽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

世卫组织委托 200 多名独立科学家评估了 1652 种病原体,其中大部分是病毒。他们确定了 30 多种重点病原体。

其中包括引发新冠疫情、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中东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寨卡病毒病的病原体。

名单上还有 “X 疾病”—— 这是一个占位符,代表目前未知的可致人类疾病的病原体。

当前的计划旨在积累广泛的知识、工具和应对措施,以便能迅速适应新出现的威胁。

0 阅读:23

都市烟火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