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武帝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把汉朝的威名远播四方。可到了晚年,一场“巫蛊之祸”,闹得整个大汉朝廷天翻地覆,太子刘据自杀,皇后卫子夫自尽,无数人牵连其中,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有人说汉武帝才是巫蛊之祸的主谋,是搞垮卫家、杀死太子刘据的真凶。
在巫蛊之祸发生前,汉武帝对太子刘据的态度就很值得琢磨。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原本汉武帝对他也是寄予厚望的。可随着时间推移,朝堂局势发生了变化。巫蛊之祸前一年,刘据在朝堂上的依靠越来越少。他的舅舅卫青和表弟霍去病早已去世多年,当时朝堂中他能依靠的就只有公孙家了,丞相公孙贺是刘据的大姨夫。
就在这时候,出事了。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挪用军饷被下狱,按说像公孙家这样的大家族,皇帝一般都会给几分面子,只要公孙贺能在前朝立功,儿子被释放也不是没可能。公孙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就去捉拿朱安世,想着借此机会救儿子。可谁能想到,这一抓,抓出了大麻烦。朱安世在狱中给汉武帝写了封信,说公孙贺的儿子和汉武帝的女儿私通,还说公孙贺父子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连埋人偶的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朱安世这话很可疑,很可能是故意诬陷公孙贺一家,毕竟是公孙贺把他抓住的。虽然史料没记载朱安世是受人指使,但他肯定是居心不良。可汉武帝呢,居然就信了,直接把公孙父子下狱。这事儿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公孙贺一家被杀,意味着太子刘据在朝堂上最后的依靠没了。而且这一牵连,卫子夫的女儿、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都被杀了。汉武帝连自己亲生女儿都不放过,这事儿可就不简单了。事后,汉武帝也承认杀公孙家父子证据不足,就凭一个逃犯的供词就定了罪。
汉武帝晚年还做了件事儿,让大臣们心里都有了想法。他六十三岁时有了幼子刘弗陵,对这个小儿子那是寄予厚望。刘弗陵十四个月才出生,汉武帝就把刘弗陵出生的宫殿更名为“尧母门”。尧在历史上那地位多高啊,这一举动让很多人觉得汉武帝有易储的想法。卫子夫早已失宠,刘据性格仁义,和汉武帝不太像,就像刘邦的嫡长子刘盈一样,子不类父。而且汉武帝还多次夸刘弗陵聪慧,有自己当年的样子,这让朝堂人心动荡,太子心里能不多想吗?可汉武帝作为父亲,却没有任何举动宽慰太子。
再看看巫蛊之祸发生时刘据的表现。巫蛊之祸时刘据正值壮年,因为汉武帝晚年身体原因,国家大事基本都在刘据手里,他已经相当于代理皇帝了,军权政权都有。虽说母亲卫子夫失宠了,但她还是皇后,在大汉皇后权力不小。卫青和霍去病、公孙贺虽然不在了,但他们的势力还在,卫青和霍去病之前的下属肯定会支持刘据。就这么厉害的一个太子,江充居然敢搜查他的东宫。这就能看出刘据性格单纯,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没想到有人会诬陷他。江充找出人偶的时候,刘据要是果断点把人杀了,说不定后面的事儿就不会发生了。可他没这么做,还让江充把事儿宣扬出去了。后来刘据围了丞相府,都把丞相府围了,居然还没把丞相刘屈牦杀了,让他逃出京城向汉武帝汇报。
后期汉武帝的行为就更让人觉得可疑了。他重用和太子不和的人,在他的鼓励下,江充才敢对太子出手。江充一个臣子,要是没有汉武帝在背后撑腰,他哪敢对太子不敬啊。汉武帝还重用苏文,这人在巫蛊之祸前就一直收集刘据的错处,给汉武帝打小报告,很多都是莫须有的事儿,汉武帝心里门儿清。巫蛊之祸时,汉武帝身边都是和刘据不和的人,他能不知道这些人想干啥?江充就是得了汉武帝的暗示才搞出巫蛊之祸这事儿,汉武帝都说自己睡觉梦到有人扎自己了,江充能不明白啥意思?
就算在太子宫中挖出小人,汉武帝要是想保全太子,办法多的是。康熙都能两立两废太子,汉武帝只要把太子叫到身边问问不就清楚了?可他不见太子派去的人,皇后卫子夫的人也不见,就是不想听太子解释。刘据一直想解释,汉武帝就是不给机会。甚至汉武帝离开长安都像是故意的,这样事后就好像和他没关系了,就是要逼刘据造反。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汉武帝晚年是被小人蒙蔽,才落得个丧妻、丧子的下场,可怜得很。可这么一分析,难道汉武帝真的是巫蛊之祸的主谋,是故意搞垮卫家、杀死太子刘据的吗?这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呢?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