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汉朝后中国人才叫汉人,在此之前我们有个更霸气的称号

鉴史忆往呀 2025-02-19 11:12:03

咱中国人的称谓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像“炎黄子孙”“汉人”这些,打小就刻在咱骨子里。可您有没有琢磨过,为啥汉朝之后咱才普遍被叫做汉人,那在这之前,咱又有啥特别的称呼呢?这背后的门道可深了去了。

先说说为啥咱不叫秦人。都知道汉朝是以王朝命名的,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是秦朝啊,为啥后世不称自己为秦族、秦人呢?这统一可不只是军事上把地盘归拢到一块儿,文化上也得统一才行。就好比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咱对清朝的印象明显好于元朝,这文化融合就起了大作用。

秦朝那时候,统一之前中原是七国并立。秦始皇虽然把这七个国家合并了,派军队到处驻守,官员也统一管理,看着像是文化统一了,实际上更像是文化征服。这是在秦始皇强硬手段下推进的,没有做到文化包容和融合。在秦朝之前,几百年的文化思想早就深入各国每个人心里,哪能一下子就改变呢?而且秦始皇手段严酷,这就更不利于民族融合了。最重要的是,秦朝二世就亡了,从秦始皇统一到汉朝建立,满打满算才19年。这么短的时间,根本来不及让之前春秋战国549年延续下来的文化实现融合。汉朝建立的时候,好多人还没习惯秦国统治呢,这就是为啥后世大家不称自己为秦人。

再讲讲汉人这个称呼的来历。汉人起源于汉代,用汉代的名字命名。秦朝末期天下大乱,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和项羽成了势力最大的俩主儿。起事之前,诸侯们有个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带着二十万大军率先攻入关中,按说该当关中王,可还没坐稳,项羽带着四十万大军就到了。刘邦没办法,只能退守汉水一带,成了汉中王,“汉王”这词儿第一次出现在历史里。

在封建王朝,老百姓对汉水有着特殊情感,民间传说汉水通向银河,所以“汉”在百姓心里就代表着“天”。刘邦称帝后,就把“汉”用作国号。大汉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两汉加起来有四百多年国祚。时间一长,人们心里就都觉得自己是汉人了。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事儿影响太大,让大汉在人们心里扎了根。而且大汉时期,中国疆域空前广阔,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就算汉代灭亡了,汉人这个称呼也一直传了下来。

那汉朝之前咱叫啥呢?其实,春秋和战国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形成原因主要有分封制、礼乐崩坏和周朝内部统治问题这三点。到后来周天子权力越来越小,诸侯王有权力又有兵力,谁愿意一直屈居人下啊,很快就自立门户发展势力。到战国时期,各国发展差距拉开了,文化发展也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百姓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就开始用自己国家的名称称呼自己,像秦人、楚人、齐人等等。就像《三国演义》里张飞自我介绍“我乃燕人张翼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不少人也是这样介绍自己,但这不是个总的称呼。

在远古时期,中原大地有好多部落,出名的也就那么几个。有个部落发明了轱辘车子,还有个部落在农业上厉害,找到了不少中草药,这俩部落首领就是黄帝和炎帝。炎帝部落农耕厉害,最早进入渭河平原,部落水平蹭蹭涨。黄帝部落生活在陕北,地理条件一般,但人们更骁勇善战。俩部落发展大了,都看上了华北平原,那就只能打一架分胜负。阪泉之战炎帝输了,华北平原归了黄帝。可黄帝有大局观,没把炎帝赶走,而是和他结盟,这就是最初的华夏族。后来蚩尤战败,九黎部落剩下的人也融入了华夏族,“黎民百姓”里的黎民就出自这儿。黄帝和炎帝手下的氏族共称为“百姓”,当时黎民没姓氏,是被统治阶层,百姓是统治阶层,有姓氏的都是贵族,从这时候起,炎帝和黄帝的华夏族统一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叫“华夏儿女”。再往后经历了尧舜禹,到了大禹把位置传给儿子,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建立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叫法,现在咱大多称自己为“中国人”,华夏人、汉人、炎黄子孙也都是咱。您觉得这些称谓哪个最能代表咱中国人呢?来评论区说说您的看法呗。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