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骑手“送娃”有多少风险

冯海宁 2025-04-10 17:54:06

“同城帮买帮送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帮助消费者解决生活当中的燃眉之急。近期,“喊个跑腿接送孩子”话题频繁冲上热搜,家长通过“跑腿”平台下单,委托骑手接送未成年子女上下学。这样的服务看似解决了家长的时间管理问题,但其中涉及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跑腿送娃”现象去年就引起热议。今年春节过后开学时,有媒体记者尝试在某外卖平台下“跑腿”订单,有外卖骑手接单后表示,“只要价格高,都可以送”。言外之意包括跑腿送小孩。尽管平台“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中明确禁止送娃,但只要有人敢下单,不填写“送小孩”,外卖骑手就敢接单。

虽然“跑腿送娃”便利了家长,但这种现象中暗藏多种风险。在跑腿骑手“送娃”过程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拐卖、儿童走失或意外伤害等问题,既给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带来难以承受之重,涉事跑腿骑手乃至相关平台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平台规则,“跑腿送娃”是明确禁止的行为。

“跑腿送娃”本质上属于一种客运服务。根据《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客运经营,违法所得超过2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跑腿骑手显然不具备客运资格,除要承担发生意外的风险,还将面临违法风险。

即便外卖平台将“送小孩”纳入“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也没有给用户下这种订单的选项,但如果外卖骑手私下违规接单“送小孩”,恐怕平台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因为外卖骑手是平台员工或劳务人员,而且用户通过平台下单,平台就有责任对跑腿骑手加强培训和管理,对骑手的配送过程进行监督。

从家长角度来说,将孩子交给没有客运资质的跑腿骑手,一旦发生安全问题,难辞其咎。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其中就包括保障其人身安全。当家长未尽到安全保障责任,要为后果负责。即跑腿骑手、相关平台、家长,这三方都有责任。

所以,有必要精准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上述三方引起高度重视,将保护未成年人安全“置顶”。同时,学校要对学生及其家长发出安全提示,严禁家长通过跑腿骑手“送娃上学”。各地交警部门则要加强路面执法,对携带未成年人出行的跑腿骑手进行调查核实,一旦发现违规运营,应当依法严肃处理。

在禁止跑腿骑手“送娃上学”的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家长的无奈和需求。不否认,某些家长因懒惰而将孩子交给跑腿骑手,这类家长必须反思自身责任。但还有部分家长因为工作或突发事件,无法送孩子上学,如何为这部分家长分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关部门能否牵头相关企业共同研究破解家长难题?

坦率说,家长需要送娃上学或接娃放学服务,也是正常需求。如今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堵,当部分家长送娃上学与工作单位南辕北辙,就需要有人提供“跑腿送娃”服务。如果城市能开通更多通勤公交,或者配备公共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长忧虑就有解了,也能避免跑腿骑手“送娃”风险。

0 阅读:16

冯海宁

简介: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