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子18岁被倒卖3次,最终以2700元卖给50岁大爷

远明读书 2024-12-18 13:37:10

你见过被拐卖后,还对买家心存感激的人吗?

在河北曲阳县的一个村庄,就有这样一位女性。

她18岁时被拐卖,经历了人贩子的凌辱。

随后以2700元的价格,被卖给了一位50多岁的农村老汉。

最后,被迫与一位比自己大6岁的大龄剩男成婚。

她多次尝试自杀和逃跑,均未成功。

然而,后来她却自愿留在了这个小山村。

把公公婆婆当作亲生父母,还为丈夫生育了两个孩子。

声称,公公曾救过她的命。

这种巨大的反差令人震惊。

那么,这位女性为何会这么说呢?

1/ subtitle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极花》一书,以被拐卖的女性为主角。

细腻地描绘了,一个被拐女性的心灵变迁。

从学生到妻子,再到为农村丈夫生育孩子。

书中的故事,令人不寒而栗。

书中的女性,被整天关在一个昏暗的房间。

感觉自己如同宠物,周围的家具,都像尸体一样阴森。

这部作品,不仅是贾平凹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反映了类似悲剧的真实存在。

在河北曲阳县,就有一位名叫郜艳敏的女性。

她的经历,与《极花》中的女主人公极为相似。

1994年,年仅18岁的郜艳敏,在许多人刚考上大学的年纪,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她来自河南许昌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还有两个弟弟。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初中毕业后,便离家打工。

那一年的中秋节,郜艳敏独自一人在石家庄火车站,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

她格外小心,牢记父母的叮嘱,不与陌生人交谈。

郜艳敏在火车站遇到一名女子,该女子似乎已有所了解,直接上前与她交谈。

对于刚满18岁、初次离家的郜艳敏而言,她的防备心较弱。

因此,这名女子很快便掌握了郜艳敏的大部分信息。

随后谎称,自己也是河南人,并向郜艳敏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

声称正在招聘工人,且工资优厚。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机会,郜艳敏心动了。

她外出打工的目的,就是赚钱。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她决定抓住。

于是,她答应了女子,放弃了回家的计划,选择跟随女子去面试。

两人迅速达成一致,随后郜艳敏上了女子所乘的面包车。

但上车后,她立刻后悔了。

2/ subtitle

车内还有几名男子,郜艳敏一上车,就被他们控制住了,无法发出声音。

车辆从石家庄出发,一路驶向一个小山村。

之后,郜艳敏便被看管起来。

事实上,郜艳敏所遭遇的,是一起拐卖妇女的案件。

这类案件,通常由团伙实施。

他们的作案手法,是先派女子与年轻女孩闲聊,套取信息和信任。

然后以各种理由,将女孩骗上车。

一旦女孩上车,就会被立刻控制,此时他们的行动已成功一半。

郜艳敏被这样的团伙拐骗,被关在小黑屋里,经常受到人贩子的侮辱和欺凌。

18岁的她,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心灵遭受了巨大创伤。

她曾试图撞墙自杀,但被救回。

人贩子警告她,不要寻死,因为她还有父母。

听到这番话后,郜艳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但很快又被卖给了另一个人贩子。

这个人贩子行为粗鲁。

郜艳敏被买下后,遭到了蹂躏和经常的打骂,最终崩溃。

但很快,人贩子再次将她转卖,这次买家是刘老汉。

刘老汉向全村借钱,凑够了2700元,将郜艳敏买回家。

安排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在下岸村,许多媳妇都是拐卖而来,目的是为单身男性传宗接代。

由于农村存在大龄剩男问题,作为家族男性,传统上需延续香火,这与贾平凹《极花》中的现象相似。

郜艳敏的丈夫比她大6岁,她初嫁时曾尝试自杀3次,均被救回。

同时,她得知了河南父母的情况,更加崩溃。

原来,她失踪后,父亲愁白了头,母亲哭肿了眼。

得知父母为自己伤心,郜艳敏决定调整心态。

初嫁时,她常逃跑,被抓回即挨打,后来甚至被锁在屋里。

但她逐渐顺从,不再反抗。

刘老汉对她的限制也放宽,允许她给家里写信。

父母收到信后,得知女儿还活着,稍感宽慰。

但仍为女儿被拐卖到小山村而担忧。

3/ subtitle

为了让父母安心,婚后一年,郜艳敏和丈夫一同回到她的老家许昌。

见到父母,她大哭并紧紧抱住他们。

表示不想回河北,想留在许昌。

但这个要求被父母拒绝,他们坚持认为郜艳敏应回河北。

因为她的婚姻状况村里人皆知,留在家里难以再嫁。

最终,郜艳敏不得不回到河北。

后来,逐渐与丈夫安稳生活,并育有两个孩子。

初期,丈夫常在醉酒后对她实施家暴。

后来,郜艳敏凭借初中学历,成为村里学历最高者,转职为乡村教师。

这一身份转变,为她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向。

执教后,她不仅看到村里孩子的希望。

自身在村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丈夫的暴力行为,也随之停止。

2006年,一名摄影师发现了郜艳敏,并发表了她的一组照片,引起广泛关注。

随后,她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这是极高的荣誉。

此事曝光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她的公公。

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共同生活,郜艳敏已将公公婆婆视为父母。

考虑到公公年老体弱,她不愿其受到法律追究。

因此,她声称,是自己请求公公买她回来的,以避免持续的人贩子虐待。

对于过往遭遇,郜艳敏选择了宽恕。

尽管她对公公有所辩解,但这是个人选择,并不符合法律原则。

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惩罚。

事实上,若未遭人贩子拐卖,郜艳敏的人生轨迹或许截然不同,拥有另一番景象。

0 阅读:2

远明读书

简介:每日分享优质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