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探访了位于河南驻马店的李一航。
这位80后青年,当时已年满30岁,被誉为深圳宝安的“废品回收大王”。
镜头前的李一航,憨态可掬。
其外貌,与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角色王宝强颇为相似。
他甚至,在现场模仿了王宝强的经典台词:“嘿,谁是贼啊?站出来让我瞧瞧。”
尽管李一航与王宝强的人生轨迹,有诸多相似之处。
他们有着共同目标,都是外出打拼。
只为赚取微薄收入,让父母摆脱贫困。
然而,早在十年前,李一航已收到郑州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但他却毅然放弃学业,选择南下深圳,从事废品回收工作。
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令人好奇。
1/ subtitle
小
标
题
1984年,李一航出生于驻马店新蔡县的赵楼村。
他的诞生,给李家带来了喜悦。
同时,也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笼罩上了阴影。
当时,赵楼村的居民,普遍生活拮据。
外出打工,成为谋生的主要方式。
不幸的是,李一航的母亲,在产后不久便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和劳动能力。
这无疑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李一航的父母,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出人头地。
在父母的安排下,李一航在老家学习。
而父母,则前往深圳打工挣钱。
父亲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
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供李一航上大学,为他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父母离家后,李一航独自守在家中。
由于家境贫寒,他们家成为全村唯一没有通电的住户。
晚上学习时,李一航只能依靠手电筒照明。
2003年高考结束后,李一航的堂叔为他带来了一包钱。
那是他父母多年积攒下来的血汗钱。
然而,当李一航打开包裹时,却惊讶地发现……
这包钱,并未装满百元大钞。
而是由大量五毛、两毛、一毛的硬币,以及少量五分硬币组成。
其中五毛钱,占据了绝大多数。
连一元纸币,都鲜少见到。
总计金额,仅有465元。
面对这包钱,李一航陷入了沉思。
这显然是父母多年积攒的心血。
尽管他仔细清点,但结果并未改变。
与此同时,郑州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已送达。
鉴于李一航的家庭状况,班主任在报到前与他进行了交谈。
老师强调上大学的重要性,并表示,会共同面对困难。
然而,面对未来的学业与在深圳辛劳谋生的父母,李一航最终选择了放弃上大学。
在父母眼中,他是骄傲的存在。
但在这个贫困的家庭中,他自觉应在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以改善家庭状况。
做出决定后,他听闻深圳充满机遇,于是带着465元,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其中302元,用于偿还上学时借来的生活费。
剩余的163元,则购买了前往深圳的车票,票价为160元。
因此,当李一航抵达深圳时,身上仅剩3元。
2/ subtitle
小
标
题
生活的艰辛,他早已深有体会。
而在深圳,他品尝到了第一顿“甜”。
在一家河南面馆,他点了一碗最便宜的面,价格为5元。
用餐后,面馆老板注意到他脚边的布袋,猜到他是初来乍到。
老板询问他的情况,得知他无钱结账后,并未要求他刷盘子抵债,而是直接免单。
尽管,李一航坚持要帮忙或留下仅有的三元钱,但老板还是让他离开了。
用餐结束后,李一航计划寻找所谓的“机遇”。
但在深圳,显然没有现成的财富,等着轻易拾取。
首要任务,还是是寻找工作。
他最初谋得的职业,是在天桥边修理手表。
这份收入,虽足以维持基本饮食,却无力承担更多。
如租房以避风雨。
因此,李一航只能在天桥下栖身。
那时的深圳,街头随处可见凉席。
虽不能如寓言般弯腰即拾金钱,却能轻易在路边发现衣物、被褥等遗弃物品。
至于夜晚车辆轰鸣,李一航逐渐习惯,甚至能安然入眠。
然而,修表的工作并未持续太久。
因天桥摆摊,需缴纳二十余元管理费。
这对李一航而言,是一笔难以承担的开支,迫使他另寻出路。
更令他心痛的是,在深圳偶遇了以卖甘蔗和乞讨为生的父母。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他,却未敢上前相认。
那天,他整日未进食,心中立下了出人头地的誓言。
缺乏专业技能的李一航,转而开始拾荒。
即便面对他人的异样目光,他也未曾退缩。
一次偶然,他捡到了一部手机,出售给维修店后获得了300元。
这让他意识到,电子行业潜在的巨大利润。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2004年,李一航终于找到了可能带来财富的行业。
自那次手机交易后,他开始专注于电子废品的收购。
逐渐,他在深圳建立了广泛的人脉网络,对电子废品的回收与出售渠道了如指掌。
2004年,他租下了一间小屋,接来了父母,一家得以团聚。
而李一航的事业真正腾飞,则是在2006年。
3/ subtitle
小
标
题
在从事电子废品回收的两年间。
为了照顾父母,李一航不辞辛劳,日夜劳作。
甚至,曾一天搬运过6吨货物。
他在深圳宝安、华强北等地,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并特别记住了,一位名叫潘云贵的老板。
潘云贵曾向李一航承诺,若日后有资金需求,可联系他进行投资。
2006年7月,李一航发现了一个投资良机:一家电子厂倒闭,急需出售一批手机物料。
他邀请了几位废品回收商商讨价格。
但因缺乏本金,只能在外旁听。
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调,直至90万,仍无人接手。
李一航亲自查看物料后,发现这些并非废品,而是全新的待料。
只需找到愿意购买的厂家,他便能作为中介赚取差价。
于是,他闯入会议室,大声宣布:“90万,我们老板要了。”
然而,当时的李一航,连9万都未曾见过,更别提90万。
他那天真模样,在场的人并未信他。
李一航表示,将立即联系老板潘云贵。
潘云贵与他仅有一面之缘,是在李一航上门回收电子废品时相识。
李一航铭记着这位可能提供投资资金的贵人,并当场拨打了潘云贵的电话。
潘云贵未曾料到,自己随口的一句话,竟被李一航铭记如此之久。
每当李一航来电,潘云贵都以为是诈骗电话而挂断。
这让开着免提的李一航倍感尴尬。
最终,李一航以立下军令状的方式,赢得了潘云贵的信任:
若这批货无法盈利,他愿意无偿为潘云贵工作。
双方签订合同后,潘云贵才同意出资90万购买这批物料。
李一航迅速为这批物料找到了买家。
仅用三天时间,便跑遍了深圳的电子厂。
最终是以130万的价格成功出售。
短短三天,李一航净赚40万。
然而,最终的最大受益者是潘云贵。
他还额外给了李一航10万作为奖励。
这笔资金,为李一航带来了新的机遇。
李一航的母亲,期望他能返回老家,安定下来结婚生子。
然而,李一航怀揣梦想,认为留在深圳,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拒绝了潘云贵提供的10万元资助,转而请求对方协助自己创立一家公司。
潘云贵不仅帮忙完成了这一心愿,还额外赠予了李一航5000元。
收到这笔钱的那天,李一航兴奋地在房间里将钱抛撒在床上。
尽管此举略显浮夸,但他的初衷,是为了改善父母的生活条件。
创业初期,李一航的父母,未能见证他的成功,便相继离世。
在世时,也未能享受到他带来的幸福生活。
然而,随着事业的逐步稳定。
李一航对各类机器的拆解技术愈发熟练,他开始将废旧机器中的金属部件分类回收。
到2013年,李一航的团队已发展壮大,并接到了一批待处理的废旧手机。
在这个行业中,有人会将报废手机翻新后出售,对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但李一航坚守原则,承诺会将所有废旧手机销毁。
并拍摄了砸毁手机的视频传给厂家,以此赢得了业界的良好口碑,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
2014年,凭借出色的口碑和实力,李一航实现了年收入400万元的佳绩,并为自己购置了一辆奥迪汽车。
然而,当他事业有成时,父母已不在人世。
且他已有近十年,未回河南老家。
次年,央视记者采访李一航,双方约定在驻马店会面。
李一航借此机会,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家中院子杂草丛生,显得荒凉。
但得知李一航即将归来,村民们主动帮忙恢复了供电。
从邻里口中,李一航了解到自己儿时生活的艰辛。
但这也反映了,当时整个村庄的普遍状况。
当前社会,挑战普遍存在。
李一航能在深圳开辟一片天地,实属不易。
其展现的毅力,尤为值得称赞。
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探索。
而李一航,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为尽孝心放弃大学学业,不顾世俗眼光投身废品回收。
关于贫寒家庭,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的疑问一直存在。
但有一个永恒的真理:唯有先生存下来,才可能迎来逆境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