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好房子”建设的两会聚焦内容汇报

慧筑云 2025-03-14 11:28:28

在全国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提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需求,多位代表委员也围绕建筑科技、装配式建筑和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现将相关核心内容汇报如下:

一、提升房屋建设标准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善标准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立标准:标准水平是房屋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同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重要调整是将住宅层高标准提高至不低于3米,以此提升房屋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性能,增强居住舒适度。

强科技: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着力解决隔音差、渗漏、开裂等常见问题,并积极推动全屋智能化,使居住环境更加智能便捷。

抓项目:通过举办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激励设计师针对多样化的居住需求,精心设计不同户型、面积的“好房子”。倪虹部长还指出,各地应优先将保障房建设成“好房子”,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老房子,提升整体居住品质。

二、装配式建筑引领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殷翠平建议推进装配式建筑产品化建设交付模式创新变革,实现建筑行业的标准化生产与集成组装,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标准化生产:借鉴汽车制造中标准化零部件生产与集成组装的模式,建筑部件通过统一设计模数、预制构件和装配工艺,实现精准生产和质量控制,确保建筑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集约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综合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培育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建筑企业,形成龙头品牌效应,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示范项目引领:各地政府可先行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如学生公寓、消防站等,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为推广应用积累经验、树立标杆。殷翠平建议启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革新传统建设审批程序,并出台鼓励政策,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助力“好房子”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倪海琼建议以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模式创新,系统性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为城市更新注入“绿色动能”,同时该技术也适用于新建住宅,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和能效,具体措施包括:

密封保温技术:推广使用高效的密封、保温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气密性和隔热性能,显著减少热量损失,从而提升居住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

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太阳能光伏板、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动建筑领域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专项资金支持:设立专项绿色审批通道和补贴政策,鼓励开发商和业主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减轻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项目的经济负担,提高市场对超低能耗建筑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四、开发绿色耐久新材料支撑“好房子”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建议围绕“好房子”建设,加强新型建材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完整的可持续生态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绿色材料研发:开发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建材,从源头上提升建筑的绿色、低碳、安全和功能水平,为“好房子”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建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政策支持保障:统筹部署“十五五”时期“好房子”高品质建材重大专项,科学制定细分领域和关键技术指标清单,通过政策引导持续提高建材创新与质量水平,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

五、建立房屋定期体检与维修制度保障居住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李丽娟教授和洪杰分别提出了关于房屋定期体检和维修的具体建议,以应对我国城镇房屋“老龄化”挑战,确保居民居住安全,助力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李丽娟教授建议

修订《物业管理条例》:明确维修基金使用规则,要求物业定期公开资金明细,接受业主监督,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引入第三方审计和智慧物业平台: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监控资金流向,对挪用、滥用行为进行严格惩处,确保维修基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效率。

PPP模式筹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设立专项基金账户,通过结合公共收益、定额缴费和政府补贴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洪杰建议

出台行政法规条例:尽快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条例,明确对一定楼龄老旧房屋进行定期强制体检和维修的制度安排,从法律层面保障房屋定期体检与维修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简化流程:降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门槛,盘活公共维修基金,为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市场提供资金支持,提高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老旧房屋维修改造的进程。

建立市场化机制:建立“20年以上楼龄房屋强制楼检和翻新”市场化机制,这不仅能有效解决既有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能创造一个每年数万亿级的可持续市场,激活建筑施工、建材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机遇,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和经济增长。

0 阅读:0

慧筑云

简介:打造中国智慧建筑第一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