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杜比采前 Winternitz 自动化磨坊建筑群是建筑师约瑟夫·戈查尔(Josef Gočár)的早期代表作品之一,至 2013 年不再使用,次年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团队设计的目标是将这座历史建筑整合进新的综合体中,使其处于核心位置。此次项目的资金由市政府、地区政府及私人投资者共同提供,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空间,用于文化、教育及私人活动。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设计团队创造了一个由重要城市空间和建筑物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包括文艺复兴城堡、佩尔什廷广场和自动化磨坊。通过拆除部分现有建筑物,强化主入口的门户位置,从城市历史区域一侧开辟场地全新的视野。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创造两个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公共空间是该工厂复兴计划的关键。设计团队通过设计一个种有印度榕丛的广场来作为主入口,每棵树旁设有砖砌灌溉水渠。作为一个安静且具有代表性的入口区域,这里预期将会举办市集等活动。与此同时,新的建筑群内部,团队设计了一个“工厂庭院”,用于举办展览、音乐会或户外戏剧表演。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整体方案的一个重要元素是色彩。整个建筑群包含多个不同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由四个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因此需要协调各个方案,使之统一。设计团队努力将所有新的干预措施融入到一个统一的色彩方案中,延续自动化磨坊原有的砖砌墙体颜色,包括步行区域也采用了砖石和红色砂浆铺设。团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整个区域显得更加和谐,不同功能的建筑物虽然各具特色,但不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GAMPA 画廊和 Sféra 教育中心新建筑群位于前 Winternitz 自动化磨坊的北侧,由市政府资助,是两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GAMPA 画廊位于地面层,Sféra 教育中心位于其上方,二者之间预留有间隙,除了可以为内部空间引入自然光线,也可以让这两座建筑的体量在视觉上不至于过于庞大。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Sféra 教育中心建筑抬升,确保了学生学习工作所需的安静环境,而位于低层的 GAMPA 画廊则与公共空间有更紧密的联系,其屋顶也对公众开放。整个建筑采用砖砌结构,与自动化磨坊的公共空间相连。通过这些公共空间,参观者可直接进入大厅,那里设有接待处、更衣室和卫生间,这种设计丰富了该区域的空间使用。户外还设置有一个可以容纳 250 人的露天剧场,夏季可以举办各类活动。
© Aleš Jungmann
画廊设有两层,主要利用顶部照明。为了让空间使用更有弹性,画廊内的隔断墙采用活动式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展览需求,调整空间的大小及配置。夏季时,画廊的底层可以将隔断墙完全打开,与庭院相连接。办公室位于二层,通过单独的楼梯进入。另一侧,是一个艺术家驻地工作室。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Sféra 教育中心位于 GAMPA 画廊上方,通过两座楼梯相连,这两座楼梯同时也是结构支撑的一部分。Sféra 教育中心是一个专为中小学学生提供技术和自然科学教育的空间,设有顶级设备的教室和实验室。接待处和更衣室位于第四层的入口大厅,可以通过地面层的主入口进入。两部楼梯和电梯都有明确的主入口和逃生通道。每层设有两个教室,分别为工作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位于入口大厅旁边,对面是卫生间。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在建筑中心,团队设计了一个双层投影空间,空间中央布置了一个球形投影装置,能够展示和模拟地球自然现象。纺织、图形、木材和金属工作坊位于建筑的底层,具有自然采光;位于顶部的物理、化学、自然科学和机器人实验室则通过配有金字塔形遮阳板的天窗获得顶部照明。顶层实验室附近设置了一个球形游乐场,供学龄前儿童通过游戏了解自然和物理现象。为了让 Sféra 教育中心成为一个更具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团队与布拉格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师生合作,设计了具有创意的壁龛,来满足不同工作的教学活动需求。屋顶设有锅炉房和机房,通过垂直楼梯可达。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在建筑设计时,设计团队通过清晰的结构和材料设计来回应、反思建筑表达的真实性问题。团队采用砖砌墙体作为承重结构,裸露的混凝土为承重混凝土结构,耐候钢板的外立面为非承重外壳,力图在内外部实现材料设计的统一。
© Aleš Jungmann
画廊的底层采用砖砌结构,延续了磨坊的工业建筑风格。裸露的砖墙不仅展示了墙体本身的自然效果,也与文物保护建筑进行呼应,它作为空间塑造的核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裸露墙体的设计无需修饰,但需要精细的工艺处理。其他结构元素如天花板、墙壁和地板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整个建筑向我们展示了其建设的真实面貌。设计团队对所有材料的颜色进行了精确匹配,尤其是混凝土部分,在调色过程中,团队尝试了近 30 个样本,直到找到理想的颜色。设计团队最终决定将这些调色的样本镶嵌进入口大厅的砖墙中,以此纪念这段调色历程。磨坊部分,团队采用了彩色混凝土作为结构和地面材料。
© Aleš Jungmann
磨坊的结构由 3×3 米的承重混凝土肋梁组成,肋梁支撑着沿立面边缘布置的 X 形梁,这种结构能够帮助跨越 9 米的跨度,并允许安装必要的配电系统,从而避免了内部需要额外支撑的情况。X 形梁作为一种混合型穿孔墙体,有助于通风。外立面上的光面板配有绝缘层,并用耐候钢板覆盖。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
© Aleš Jun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