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在莫干山的上皋坞原先有个房子,七八十年代农村房的设计模样,但是荒废多时。18 年⺠宿产业还是蒸蒸日上时,他便想着重建这个房子,一来可以作为⺠宿有点营收,二来考虑到早先的房子结构并不稳妥,同时空间上跟北面的邻居有些粘连,便想通过重建来一通解决掉。
通过船⻓和小⻘的引荐,设计团队收到了老郑的设计委托。老郑要求很很简单,在良好的设计基础上能有足够多的房间。设计团队把房间作为一个概念的引子,串联起整个设计。
每个作为建筑的房间
设计团队将建筑看成是多个房间的集合,而把每个房间看成一个建筑。于是,对于整体建筑的采光,通⻛,视线的设计规划就被分解成了对每个房间的环境分析。
每个‘建筑’的景观研究 © 泛式建筑 / far workshop
采光
多面采光对于塑造一个空间的立体感及通透性尤为重要,每个房间建筑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受到周边的环境及相邻的房间的日照干扰迫使团队调整房间的形态来获得多面采光的可能性。插入的院子也为每个房间的多面采光提供了机会。
通⻛
多面采光以及开窗带来了自然对流通⻛的可能性。
综合了上述视线,采光以及通⻛等众多因素,最终形成了每个房间的形态。
作为建筑的房间的社区性
既然房间看成了建筑,那么建筑的集群便形成了社区。我们希望这种社区性能在空间上有所表达。在二层及三层的处理上,我们有意的在房间之间插入了一些露天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或是阳台,或是以露台的形式。房间的住客可以在这些空间乘凉聊天或者欣赏⻛景。而这种公共空间同时意想不到的给了整个建筑如同山谷般的空间结构,视线通过这些空间穿透过去,消减了建筑的实体感。让居住在北侧的村⺠也能从这些空隙中瞥⻅南侧的⻛景。
与北侧邻居粘连的院子
考虑到采光的问题,设计团队在设计初期便确定了在建筑北侧插入一个院子,院子的介入又可以让房子跟北侧的邻居保持一段距离。老郑原来的房子是一个祖上传统四合院部分空间的延伸,所以内部还保留着老四合院的木质结构,颇为有趣。但是如此一来,这房子跟边上的房子没有了清晰的结构边界。这正是老郑所不希望的。团队的初衷还是希望能尽量把原有的木结构保留住,既然无法将其吸收进建筑内部,那么让这些结构成为庭院的一部分也未尝不可。于是,院子的设计就是根据原先这个木结构来确定范围及走向,让这些结构残留能成为院子的一个记忆留存。项目从 2018 年开始,到了 2024 年才算真正的结束,整个 6 年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这残落的木结构一直都还保留着。但是由于一直疏于对木结构的防护,最后一刻老郑以结构腐烂之名将其拆除,甚是可惜。
院子和木构遗存© 泛式建筑 / far workshop
© 王莽源
未被规训的空间
村里人们对于空间的使用充满了临时性和随机性,这时常激起团队的兴趣。客厅对于他们来说无处不在,比如一张放在⻔口的椅子就可以变成跟邻居聊一个下午的会客室。餐厅也是,两条⻓凳并起来,搬到一个有窗的位置便可以形成一个吃饭的氛围。在“现代”概念来临之前,这是否就是人们日常对空间使用的常态。空间没有被指向性的设计成特定的功能,它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团队想起了相传周文矩构画的一个个由文人,家具和自然所营造的小空间形态,所有的这些小空间串在一起,在绢帛这个无方向性的大空间中缓缓展开。
琉璃堂人物图,周文矩(相传) © 图源网络
在一楼的公共空间,设计团队试图营造这样的一种无指向性空间。团队我们以中间木柱为中心嵌入一个 45 度旋转的正方体,空间有了某种隐秘的均质性。空间多入口的设置进一步模糊掉一楼空间的特定性。客厅餐厅家具的摆放变得不再显而易⻅,似乎任何局部都可能成为餐厅或者客厅,抑或其他被激发的功能。平面图没有提供任何正式家具摆放的可能性,而是希望老郑能给出他的答案。
无指向空间(公共空间)的几种使用的可能性 © 泛式建筑 / far workshop
在上层的每个房间设计中,团队也希望未来空间能承担除了作为卧房以外其他使用的可能性。五边形的房间以及多面采光消除了空间的方向性。这极大的解放了房间床及家具的摆放定式,带来了特殊的居住空间体验。
无指向空间(房间)的几种使用的可能性 © 泛式建筑 / far workshop
钢结构中“虚伪”的木柱和山石
钢结构的采用一方面为了提高乡村施工的精度,另一方面解决一些转⻆开窗导致产生很多抽柱的问题。在郑宅中,钢结构没有被显性的暴露出来,而是以一种刻意的方式隐藏起来。在一楼公共空间中,设计团队用一根木柱替换了其中一根钢柱,并且显露在正中间。这是室内唯二显露出来的结构构件,另外一个便是支撑楼梯的山石。木柱的介入指向原有房子中曾经的木结构遗存。在木柱与周边结构的交接处理上,团队以一种莽撞的方式将木柱下端直接础在水泥地面上,上端跟钢结构的交接让天花将其封存。木柱粗笨的连接方式像一个玩笑,故意将其构造性细节隐藏起来,而留下某种装饰性构件的错觉。
与木柱并置的另外一个显露结构为山石。团队挪用了中国园林中的置石传统,并将其作为支撑楼梯的结构构件。置石从而便有了其具体的建筑意义。山石的介入让原本的结构变得更为具象,但又模糊不清,一种类似木柱装饰性构件的错觉显现。
木柱与山石作为两个具象结构锚点,与抽象的一层无指向性空间并置,竟使得一层空间交织出中国园林的质感。2024 年初,项目完工,一些民宿品牌老板前来咨询,希望跟老郑合作来运营民宿,老郑却有了一些新的想法,父母年事已高,他打算把父母先接进来安顿,其他事情再慢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