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是港妈:学习语言

摩登语言学 2024-10-11 21:20:43

大学时读语言学曾接触一个概念,就是美国心理学家 Eric Heinz Lenneberg 在 1967 年,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人类在幼儿至青少年期间,即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会更容易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可以更有效地完全学懂语言,达至母语水平。错过这个关键期,学习语言就会相对困难。虽然 Lenneberg 的假说主要用来解释学习母语,但很多人都借用此说来研究学习第二、第三语言。

这假说受到不少批评和质疑,当中的评论主要针对错过关键期的部分。有些成人不但可以学懂第二、第三语言,而且能纯熟地运用,不比关键期的学习差。自身经历让我对假说的第一部分给予肯定,小时候在适合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对学习语言确实有深远的影响。好好掌握小朋友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一个重要的抉择。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6岁时,随家人到加拿大生活2年。那 2 年学了什么?除了玩和几个法文字外,我甚么都记不起。2 年的英语环境对一个小朋友来说有什么影响?我得到了不知从哪里来,讲英文的自信和与母语相近的口音。回港后,比我年长 4 年的表姐拿了她的英文书叫我读出来,她很惊讶,即使我不认识那些字,但我仍可以琅琅上口。

回港后的第一堂英文课,老师一听我的口音,就选了我这个插班生当英文科长。短短2年的英语环境,其实不只影响我往后几年的校园生活,英文说得流利对求学、求职和升职都有优势,也同时给我很多不同的机会。学习语言的动力和兴趣亦相当重要,特别是对学习第二、第三语言。我曾在专上学院教学生英文。由于英文只是必修的副科而非主修科,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英文或对英文没有兴趣。第一堂,我都会习惯测试同学的英语能力,能力较好的同学占班中的 5 至 8%,包括从英文中学升上来的学生。我发现有些学生是因为某些诱因而需要用英文,所以能力会比其他同学好。

有个男学生喜欢看 NBA 球赛,也认为要听英文旁述才够原汁原味,所以他的英文口语流利而且认识的生字都比其他同学多。当中也有学生因为兼职的需要,而努力追上英文的程度。因此,就算从前是接受相近的教育,关键期过后,这群学生因为有动力和兴趣,英语能力会比其他同学好。倘若小朋友对语言学习有兴趣,家长不妨让他们学习第三种语言。趁他们还在关键期内,能学好语言,达至母语水平的机会较高。即使过了关键期,仍可以学习其他语言,只是不奢求口音一定能达到母语水平。学海无涯,只要抱着学语言的初衷和恒心,一定能学好第二、第三语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