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离美元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目标【上】

幼萱解析 2024-05-28 01:51:10

中国将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要改变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而是要实现一个更加多样化--从而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但中国还有一个目标:一个在中国境外广泛用于贸易和投资的人民币将帮助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由于人民币将成为主要货币,就像美元主导美国的势力范围一样,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将具有巨大的区域影响力。 然而,将人民币确立为区域储备货币,更不用说作为全球货币,说起来容易做 起来难。这是一项需要几十年而不是几年的任务。中国自己也从未指望进展顺 利。 当然,国际化有时会让位于其他政策考虑,如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因此,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中央银行储备中的份额仍然很小。但有迹象表明,中国对国际化的态度的转变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加快这一进程。

目标。假设国内有一天能够完全实现其目标,那么全球金融和货币格局会是什么样子? “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自列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以来一 直是国家政策。然而,中国从没有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提出过明确的设想。 人们普遍认为--特别是在美国--大国的最终目标是改变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货币。中国国际化的态度的转变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加快这一进程。中国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并不是要改变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而是要帮助实现一个更加多样化--从而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但中国还有一个目标:一个在中国境外广泛用于贸 易和投资的人民币将帮助中国在亚洲和其他地区开辟自己的地缘范围。如果单独的美元不能发挥锚的作用,那么人民币和日元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充当稳定因素。

”决策者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种全球利益,这将有助于纠正目前世界经济的不 平衡,即2021年美国占名义产出的24%,但提供60%的储备资产。

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帮助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样化,可以帮助减少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负担。提供更多样化的国际 储备资产可以更好地支持......实现其目标。”在这个阶段,中国说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好的全球货币体系时,包括中国在2017年达沃斯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完全专注于辐射金融范围,在必要时优先考虑国家利益。

金融范围。目前,中国设想了一个多货币秩序,其中人民币是与美元和欧元并列的全球货币。但重要的是,中国还认为人民币是一种主导货币,可以支撑一个货币。这 样一个在地理上不一定是毗连的,而是由属于中国战略影响力的国家组成的,能够为中国提供独立于美国的西方所需的东西。中国将亚洲视为其地缘范围。但就中美 在金融领域的较量而言,亚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拥有全球储蓄池的相当大一部分。表面上看,中国不需要吸引外国储蓄。中国的国内储蓄约为GDP的45%。正如我 们所解释的,中国的高储蓄率--国内金融和其他因素的结果--最初是一件好事,使中国能够迅速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其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并增加国家财富,而不会出现国际收支危机。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共识,

即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更多的消费,因此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必须下降。此外,中国的金融市场必须进行全 面改革,使其不仅能更好地调剂中国的储蓄,而且能调剂其影响范围内的国家的储蓄。 中国和美国联盟核心每年的总储蓄流量大致相等。因此,为了拥有一个可以对抗美元主导的金融范围,中国必须关注美国联盟影响力较小 的地区,特别是日本以外的亚洲和印度。 分析表明,那些加入“一带一路”的亚洲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有很高和中等的可能性,它们的年度总储蓄流量几乎占到了亚洲总量的三分之二。 理想情况下,大国也希望整个欧洲都在其地缘的影响范围内。无论是从地 缘的角度,还是作为拥有可观储蓄的最大经济体,对中国来说,欧元区的关键

国家是德国。此外,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德国企业在中国 有大量投资。在前总理默克尔时代,中国和德国都在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方面进行 了深入投资,并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默克尔在任期间12次访问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之前,中国有合理的机会将德国争取到自己身边,但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极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促使柏林的新联盟对普京采取了坚定的 立场,尽管德国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德国也慢慢但肯定地意识到,基于与中国协同作用的国家工业战略走向,德国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制造能力。这表明德国 现在更愿意站在中国一边。拉美和非洲对中国很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中国建立自给自足的势力范围所 需的能源、金属和粮食。但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它们提供的东西很少。

中东--沙特阿 拉伯和阿联酋--的重要性当然是石油,以及在较小程度上的储蓄流动。

中国对稳定货币秩序的愿景。假设人民币在其影响范围内上升为锚定货币,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将占据主导地位。欧洲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结束后,德国马克开始作为该地区的锚定货币,联邦银行在欧洲货币政策中占据了 主导地位。了解中国打算如何运行其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是为了确定 哪些国家可能会觉得它们很有吸引力,也是为了弄清楚它们将如何影响美元主导的势力范围并与世界其他国家互动。在中国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度设计与发达经济 体有很大不同。拥有决定中国汇率和利率政策的最终权力的机构是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执行 货币政策,但与西方中央银行不同,它不是独立的。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载于人民银行的成立法,由全国人大批准。

《人民银 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该法还规定:“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 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批准后执行。” 国务院和银行对这一安排如何运作尽管这些细节没有公开。简而言之,银行是货币政策的渠道,但并不决定货币政策。当然, 作为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的货币事务上比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另一个关键方面是,由于总体宏观经济立场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和联系比西方国家通常的情况更密切。正如所解释的,“保持货币稳定有两层含义--对内,保持价格稳定;对外,保持汇率稳定,处于适应性和均衡水平。

银行有多个目标。这些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不一定在发生时宣布。 例如,在2017年的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呼吁货币政策要在不同的政策目标之 间取得平衡--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家庭福利和防止 金融风险。 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中国无意改变这一安排,这意味着其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可 信度最终取决于中国实现稳定和增长的可信度。中国正将其体系作为美国全球金融秩序的替代方案。中国希望通过提供经济和金融稳定,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就像整体经济一样,描述为一个混合的数量和价格体系,但其中行政指导仍然是关键。正如多种目标一样,它 也有多种工具--包括基于数量和基于价格的--来执行货币政策。

我们在实现市场化利率方面的进展。重要的是,中国在政策制定方面一直很务实。价格控制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有时其效率并不令人满意,可能无法实现监管目标。”因此,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通过数量和价格控制实施货币政策,同时部署宏观审慎政策,以维持金融稳定和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政策已经成为许多经济体和跨国组织的焦点。 国内的做法不同,其活动范围广泛,决心识别金融风险,并大胆使用监管来防止这 些风险诱发危机。 中国的金融市场长期以来由众多的监管机构监管,但在中国金融政策的制定已经变得越来越一体化。2017年7月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加强中国人民银 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防系统性风险方面的责任。该委员会还负责确保机构间的协 调以及货币、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更好配合。

金融发展委员会由中国的经济和 金融问题最高顾问担任主席。 2018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监管机构被合并为中 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这次重组中,在很大程度上重新获得 了对金融监管的控制权,因为银监会的作用被缩减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监督者。 2018年,作为机构改革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应负责起草有关银行和保险业的重要法律和法规, 并设计审慎监管体系。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政策制定者发现了金 融风险,他们就会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尽管结果参差不齐。他们的措施包括从2010年开始控制影子银行的扩散,到阻止导致2015年股票市场 崩溃的保证金融资。还采取行动,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 这一事实,再加上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承诺来克服国内对金融改革的阻力, 正如我们所讨论的那样,一直是塑造中国做法的强大动力。

在2020年推出“三条红线”。 这种正面应对风险的决心。中国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打好三场关键战役,其中第一场是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如果金融失衡不加控制,不仅会构成经济问题,也会构成威胁“如果对这些问题听之任之,肯定会滋生系统性风险,产生 破坏性影响,严重危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0 阅读:0

幼萱解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