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33岁男子殉情,妻子4个月前去世,思念成疾无法释怀

纪百事 2025-04-16 16:36:12

2025 年 4 月 12 日凌晨,深圳的朋友圈被一条黑白照片的动态轻轻划破:“阿振,一路走好。” 照片里的年轻男人穿着浅蓝色衬衫,左手无名指的婚戒在路灯下泛着微光,身旁的女子挽着他的臂弯,嘴角还沾着未擦的冰淇淋 —— 那是他们恋爱时在老街夜市随手拍的,如今却成了生命最后的注脚。谢某振的家属在动态里确认,他于 4 月 11 日上午在家中离世,终年 33 岁,距离妻子因病去世不过 113 天。

消息传开时,谢某振的书房台灯还亮着。书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停在 4 月 10 日的深夜,钢笔字迹在 “领证四周年” 几个字上洇开大片墨渍,旁边是妻子生前最爱的草莓发卡,塑料齿痕里还卡着几根棕色发丝。客厅的餐桌上,两副骨瓷碗里盛着冷透的白粥,其中一副碗沿留着淡淡的口红印 —— 那是他每天清晨习惯性的摆放,仿佛对面的人只是临时起身,下一秒就会笑着说 “粥要趁热喝”。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自妻子去世后,这个家就成了时间的琥珀。衣柜里,妻子的米色风衣依然挂在他的深色西装右侧,衣摆处还别着他们蜜月时买的贝壳胸针;冰箱冷冻层第三格,整整齐齐码着 23 颗手工汤圆,那是妻子住院前熬夜包的,标签上的 “振哥专属” 字迹已有些模糊;就连阳台的晾衣架,永远空着右侧第三个位置,那里曾是她晾晒真丝围巾的地方,如今挂着她最爱的薰,风过时会飘出若有若无的铃兰香。

“他总说,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住着她的影子。” 谢某振的大学室友坐在沙发上,盯着墙上的结婚照叹气。照片里的两人举着刚领的结婚证,背景是深圳湾的晚霞,妻子的头靠在他肩上,而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她脸上。这样的温柔,在妻子离世后化作了偏执的执念:他每天开车绕经妻子生前的公司,在地下停车场待满 40 分钟 —— 那是她以前下班等电梯的时间;每周三深夜,他会把手机里的 237 条语音消息循环播放,听到 “老公今天加班吗” 时,总会对着空气说 “我在”;甚至在妻子的忌日,他带着她的骨灰盒去了趟香港,在维多利亚港的星光大道上,为两个空位买了两张摩天轮票。

社区网格员记得,上门时,谢某振正对着洗衣机发呆。滚筒里只有一件他的白衬衫,却放了三倍的洗衣液 —— 那是妻子生前总嫌他 “洗不干净”,特意调的用量。“他说,洗衣液的味道能留住她的气息。” 网格员指着窗台上的蓝雪花,枝叶蔫黄却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这是她怀孕时买的,他每天对着花盆说话,说‘宝宝快发芽了,妈妈在等’。”

在谢某振的手机里,草稿箱躺着三条未发出的消息。一条写给父母:“爸妈,衣柜第三层有给你们准备的体检卡,别舍不得用”;一条写给妻子的妹妹:“小羽,爸妈以后就麻烦你多照看”;最后一条没有收件人,只有一行字:“原来没有你的世界,连呼吸都是多余的。” 而他的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着妻子的 108 个 “习惯”:爱吃荔枝味的酸奶,讨厌香菜却喜欢芫荽的名字,左肩胛骨下方有颗米粒大的痣…… 最后更新时间是 4 月 11 日凌晨 3 点,新增的一条写着:“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来陪你了。”

深圳的春末总是潮湿,谢某振的葬礼上,妻子的家人捧着两人的合照,照片边缘被泪水洇出淡淡的褶皱。当牧师念到 “在天愿作比翼鸟” 时,不知谁轻声说了句:“他只是太怕孤单了。” 这句话像颗小石子,投入沉默的人群,激起一圈圈隐痛的涟漪 ——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里,有多少人把爱情当作唯一的锚点,当锚链断裂时,便再难找到浮向水面的力气。

谢某振离世后,他的办公桌上多了束白色雏菊,旁边是未完成的项目书。第一页贴着张便签,是妻子生前的字迹:“我的工程师先生,要加油哦!” 便签角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如今看来,竟像滴未落的泪。生命的残酷从来不是离别本身,而是当一个人把全部的光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时,光灭了,便再难看见自己身上的星光。愿这世间所有深情,都能在孤独里长出新的根须,而不是随着记忆的凋零,一同埋进春天的泥土里。

0 阅读:21

纪百事

简介:分享热门话题 分享有趣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