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晋文公称霸,命运多舛,在花甲之年继位,终修正果

雁玉历史 2024-09-28 13:59:12
命运如此多舛,正果终于修成——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年轻时爱好结交贤士,十七岁时身旁即有贤士五人。当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已经长大成人,献公即位为君时重耳时年二十一岁。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骊姬害死太子申生后,又进一步诬陷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参与了申生谋害国君的活动。公子重耳听到消息立即逃回蒲邑(今山西隰县西北)。

晋献公二十二年,献公派军攻打蒲邑。蒲邑人想迎战,重耳不同意。晋军攻入城内,宦官勃鞮在后面追赶,抓住重耳的衣袖挥刀便砍,将重耳的衣袖斩下一截。重耳随即逃到狄国去了。狄是他母亲的故国,这年重耳已经四十三岁。

到了狄国后,一次狄国攻伐另一支赤狄隗咎如,俘虏了他们的两位公主。狄国国君把赤狄的长女赐给重耳为妻,生下伯鲦和叔刘二子。在狄国住了五年,晋献公逝世。

当时,里克派人前去迎接重耳,欲立他为国君。重耳畏惧被杀,不肯回晋国。

不久,晋人就迎立重耳的弟弟夷吾为君,这就是晋惠公。惠公即位后,始终畏惧重耳回国争夺君位。第七年,便派人去狄国刺杀重耳。狐偃听到消息后劝重耳投奔齐国。

出发前重耳对夫人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回不来,你就改嫁好了。”

夫人笑着回答:“等你二十五年,我坟墓上的柏树都会长大了。虽然如此,我愿意等你回来。”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后离开。

重耳一行前往齐国,途经卫国时,卫国正遭受邢国和狄族的侵袭,所以卫文公没有依礼节招待公子重耳。

卫国的执政大夫宁庄子提醒卫文公说:“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个善良的好人,晋国与我们卫国的先祖又是亲族。晋国的先祖是唐叔,唐叔是武王的儿子;卫国的先祖是康叔,康叔是文王的儿子。周代建立功勋的是武王,上天的使命将落在武王后代的身上。假如姬姓国家不灭绝,能守卫天下的必是周武王的后代。武王的后代在今天唯有晋国昌盛。公子重耳有德行,如果上天让晋国强盛,将来统治晋国的必是重耳。一旦他当了国君,必会称霸诸侯,征伐不礼遇他的国家。那时,卫国就难逃灾祸了。”然而,卫文公不听从。

重耳等人离开卫国都城向东行走,经过五鹿(今河南濮阳南)不远,饥饿难耐,便向一个百姓乞讨饭食。那人将土块放在碗里献给重耳,重耳非常恼怒。

随从赵衰解释说:“土块象征着获得土地,这是上天的赐予呀!二十年之后,晋国必会得到这里的土地。”重耳转怒为喜,接过土块,继续赶往齐国。

到了齐国之后,齐桓公以厚礼接待他们,并将女儿嫁给重耳,重耳生活得非常舒适。两年后齐桓公去世。重耳在齐国一住就是五年,因为很爱他的夫人,根本就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子犯等人眼见齐国内乱,不能帮助重耳夺回国家,便在野桑树下商议回国计划,没有注意到夫人的侍女正在采桑叶。侍女听到他们的计划,随即将此事告诉了重耳的夫人。

夫人劝重耳离开齐国:“夫君是一国公子,如不谋求回国,何时才能成功?”重耳不依从。

无奈,夫人便同赵衰等人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放在马车上,疾驰出齐国都城。

离开齐国后,重耳开始寻找别的大国作依靠。途经曹国,曹国的国君对重耳很不礼貌。曹国大臣僖负羁提醒曹国国君说:“晋国的公子来到我国,地位与我们平等,是否应该以礼相待?”

曹国国君不以为然。僖负羁只好自己送饭给重耳,并赠送他玉璧。

重耳没住几天就离开了曹国,前往宋国。虽然宋襄公在泓之战中刚刚受伤,但得知重耳贤能,便以礼相待。只是由于宋是小国,没能力帮助重耳,重耳一行离开了宋国。

经过郑国的时候,郑国的国君郑文公也没把重耳当回事。既没礼遇他们,也没杀害他们。

重耳一行离开郑国后,又取道南下,来到了楚国。

楚成王以诸侯的礼节接待重耳,重耳不敢接受。赵衰劝说道:“楚国用如此隆重的仪式来迎接你,这是上天有意要授命于你,应该接受。”重耳从未受过这样的招待,显得十分拘谨。

酒至酣时,楚成王故意问重耳:“如果公子将来回国为君,怎么样报答我的盛情款待?”

重耳随口说:“羽毛、象牙、玉帛这些宝物都是楚国的特产,晋国远不能比,真不知用什么来报答。”

楚成王进一步追问:“话虽如此,难道你真的一点也不想报答我的厚待吗?”

重耳无可奈何地说:“如果一定要我回报的话,万一晋楚两国将来发生武力冲突,我将撤退三天行军的路途。”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正遇到晋国发生内讧。

秦国人与太子圉素有怨仇,看到晋侯在国内不得人心,重耳虽流亡国外却人心所向,便派人来到楚国,请重耳到秦国去。楚成王便将重耳护送出了国界。

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盛情款待重耳。重耳带着赵衰到了秦穆公宫中,秦君招待重耳完全依照接待国君的礼仪,对赵衰像贵宾一般。宴会结束后,秦君觉得重耳及其臣下气象非凡,将来必成大事。

第二天,秦穆公再次宴请重耳,在宴会上,宾主双方用赋诗的方式表白心志。

穆公赋了一首《采菽》,说:“君子来到我这里,我用什么赐予你?虽没什么赐予你,车轿乘马作礼品。”

赵衰听后让重耳立即拜谢,穆公也马上还礼。赵衰让重耳赋《黍苗》,诗中道:“田中细小的黍苗,全靠雨露的恩泽。”

赵衰随后说:“重耳仰仗陛下,犹如黍苗依赖春雨一样。如果陛下能使黍苗受到泽润,长成丰硕的谷实,献祭到祖庙里,这是无尚的功德。换句话说,陛下若能东渡黄河,率军以复兴公子之业,这正是重耳的愿望。假使重耳有德,当了晋国国君,还能不听从陛下的吗?”

秦穆公叹了口气,然后说:“能指挥天下诸侯的将是公子重耳,大概不会是我了。”

晋惠公十四年秋天,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不得民心。晋国大臣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劝说重耳回国,他们在国内接应。重耳决定返回晋国。

同年十二月,秦国军队护送重耳回国。重耳一行走至黄河西岸,子犯将保管的玉璧还交重耳,说:“我跟随公子奔走天下,犯了许多错误,我不愿自己将来因罪而死,现在就离开公子吧!”

重耳郑重地说:“如果我回国后不与贤臣同心同德,就让这东流的黄河把我冲入大海!”说完,把玉璧投入黄河为誓。

当时,介子推也随行,看到这场面暗自思忖:“公子的大业实受上天之命,子犯还以为是他的贡献,竟然向公子邀功,真是厚颜无耻,这种人难以共事。”后来,他辞官隐居了。

晋文公元年春天,在秦国军队的护卫下,重耳一行渡过黄河,令狐、白衰、桑泉三邑不战而降,归附了重耳。

进入曲沃后,重耳立即到祖庙祭祀,并派人刺杀晋怀公。当时晋怀公已从都城绛出逃,在高梁被人杀死。重耳即位为晋国国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四十三岁开始流亡,在外漂泊十九年,此时已经六十二岁了。

晋文公即位之后,狄国国君把文公在狄国的夫人季隗送回晋国。当初虽约定二十五年为期,时光转瞬已经阔别七载了。

晋文公还对那些追随他流亡的臣下论功行赏。当时,几乎所有的随从都获得了赏赐或官职,唯独介子推不向文公提出要求,而文公也暂时忘却了他。

介子推对母亲表白自己的想法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如今只剩下文公一人在世,惠公和怀公也没留下子孙后代。上天既然没有使晋国断绝烟火,就必会降下大命使某个人来为晋国主祭,这位主祭人不就是文公吗?然而,一些臣子却认为文公得国是自己的功劳,这岂不是贪天之功吗?看看现在的朝中,贼臣把自己的罪过当成功绩,君主又大加封赏,上下欺骗,我怎么能跟这些人共事!”

子推的母亲劝他说:“你不愿混同于这些人没关系,但你应该跟国君说明白,否则,有谁能理解你?”

介子推淡淡地说:“我认为那些人沽名钓誉,我效仿他们去摆自己的功劳和清白,岂不同他们一样了吗?”

于是母子一同隐居山中。

后来,晋文公想起介子推,千方百计找不到,就在一块绢帛上书写封赐介子推的文书,惆怅地说:“寡人以此表明自己的疏忽罪过,也是为了表彰一位善良的忠臣。”

自从晋文公回国即位之后,积极治理内政,富国强兵,第二年就想向外扩张争霸。

子犯劝阻说:“称霸天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应该逐步地教育人民,让百姓懂得什么是礼法和信义,使他们肯于服侍陛下,然后霸业才能成功。”恰在这年周王室发生王子带之乱,周襄王从王都出逃到郑国的汜城,襄王派人向秦国和晋国求助。

秦穆公火速率军赶到黄河岸边,准备护送天子回京。晋国大夫狐偃着急地对晋文公说:“陛下若要称霸诸侯,最好的办法是扶助周天子,这不仅能获得仁义美名,而且能借机驾御诸侯。切莫错过!”晋文公让史官先占卜,得到了大吉之卦,于是决定出兵勤王。他先派人辞退了黄河对岸的秦国军队,然后亲率大军沿黄河而下。

三月十九日,晋军抵达阳樊,文公派右师领兵包围温邑,派左师到汜城迎接周襄王。

四月初三,周天子在晋军的护卫下重新返回京都。晋军攻破温邑,抓住了王子带,然后处死。

四月初四,晋文公正式朝见周襄王。周襄王很感激晋文公,赐盛宴款待他,还赏赐了大量币帛、财物。

晋文公借机请求襄王准许自己死后使用天子葬礼的仪式,周襄王拒绝说:“仪式是地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现在周王朝的正统还没有改变,怎么会有两个天子?寡人并不认为你真的想那样做。”随后,周襄王把阳樊、温原、攒茅等地封赐给晋国,晋国的领土开始扩展到南阳一带。可是阳樊地方的人民并不愿归服晋国,晋文公派军包围阳樊。

阳樊人仓葛在城上高声怒吼:“德,是为了安抚中国;刑,是为了威服四夷。你们竟然用对待蛮族的手段对待我们,我们才不愿服从!”闻听此言,晋人把阳樊人放出了城,仅仅得到了阳樊的封地。

同年冬天,晋国军队又包围了原邑,晋文公命令军队只带三天的军粮,如果三天内原人不投降,就放弃此城。

三天时间过去了,文公下令撤兵。就在此时,谍报人员回来报告说:“原人就要投降了!”

有人提出先不要撤兵,晋文公对他们说:“信义是国家的命根子,没有信誉,国将不存。这次我们虽然可以得到原邑,但却失了信用,今后还怎样取信于民?不能因小失大!”遂令全军撤退。

晋军撤离三十里之后,原人见文公是礼义之君,便宣布归服。文公把原邑封君迁到冀地,任命赵衰为原邑大夫。

晋文公四年冬天,楚成王率军进攻宋国,宋国派大夫公孙固到晋国告急求救。为了与楚军展开决战,晋国由原来的二军扩充为三军,然后出发。

晋文公五年春天,晋国军队大举攻曹,向卫国借路,卫国不答应。于是晋国回军,从河南渡过黄河袭击了曹国,然后调过头来攻打卫国。正月初九,晋军占领了卫国的五鹿。

晋文公随后再次发兵攻曹,进入曹国国都。

晋人声讨曹国国君的罪状,指责他不任用僖负羁,当年胆敢轻视晋侯,现在是罪有应得!晋文公下令三军:任何人不得骚扰僖负羁的家宅!

晋军将领魏犨和颠颉不满地说:“国君不报答我们这些厮杀疆场的人,反要报答什么僖负羁,岂有此理!”命人烧了僖负羁的家宅。

晋文公听后大怒,想杀死魏犨,又可惜他的才干。

听说魏犨在作战中受伤,就派人送去东西,借机观察病的轻重,如果伤得重不能治好,就下令杀他以申军纪。使者到了魏犨那里,魏犨得知此情,让人把自己的伤口包扎好,见到使者说:“托君主的福,我还要杀敌立功!”说着,前后跳跃了几下。晋文公以为魏犨还可利用,就饶恕了他。

此时楚国仍在围攻宋国都城,情况危急,宋国再次派门尹般到晋国求援。

晋文公为难地对臣下们说:“现在宋国来求援,我们不帮助的话,宋国有可能倒向楚国一边;我们同楚国开战,秦、齐两国又不支持我们,这可如何是好?”

先轸献计说:“我看不妨这样:让宋国送礼品给秦、齐二国,请求他们救援。让秦、齐二国出面与楚国交涉。我们把得到的曹国和卫国的土地让给宋国。楚国喜欢曹卫二国,必不会答应秦齐二国的请和要求,秦齐二国与楚的关系就会恶化。”

晋文公觉得言之有理,立即依计去做了。

形势变得对楚国越来越不利。楚成王决心撤军,他率军驻扎到申邑,命令子玉从宋国撤兵。他派人对子玉说:“晋侯在外漂泊十九年后得到晋国,什么 滋味都尝过。老天爷让他大难不死,不是偶然的。兵书上说,适可而止,知难而退,德不可挡。这三个条件正适合晋侯,我们还是不要与他交战。”子玉年轻气盛,没有听从。

楚成王十分恼怒,只拨给子玉少量的军队和一百八十辆战车。

子玉派大夫宛春到晋国军中谈判说:“如果你们晋国恢复卫侯的君位,让他回国,同时把曹国的土地归还,我们楚军就解除对宋国的围攻。”

子犯听后吼道:“子玉是什么东西!他仅仅解除围宋,就要我们付出复卫封曹两项,这不合算!”

先轸却冷静地说:“楚人一句话而使宋、曹、卫三国得安宁,我们不答应,会使三国遭难,我们岂不是无礼了吗?我们一定要答应楚人的请求才是。当然,我们还应讲策略,暗中派人给曹国和卫国恩惠,使他们归附我们晋国;同时扣押楚使宛春,以激怒楚军,使他们孤注一掷。”

晋文公拍手称妙,照计而行。不久,曹、卫两国果然与楚国绝交。

子玉的阴谋未能得逞,恼羞成怒,向晋军进攻。晋文公下令撤退。

将士们都不解地埋怨说:“作为国君率兵出战,却逃避对方臣下的军队,这是奇耻大辱!”

子犯向大家解释说:“出兵作战,正义的一方压倒非正义的一方,有理则气壮。当初陛下流落楚国,曾答应如果两国交兵就退避三舍。当初受人恩惠,现在应该报答,知恩不报,这是亏理。如果我们退避了,楚军以臣犯君,理亏在他方,会挫伤他们的士气,那时他们才真正不堪一击。”

将士们想通了,主动地撤退了三天行军的路程。

见晋军撤退,楚军的将士们不愿再战,子玉不同意,强令追击。

四月初一,晋、宋、齐、秦与楚、陈、蔡双方军队对峙于城濮(今山东范县临濮城)。楚军背靠着险要的丘陵扎营安寨。晋文公为难地说:“当初楚国给予我很多恩惠,我不忍心交战。”

第二天,晋、楚双方摆好阵列,子玉派将军斗勃请战,对晋文公说:“让楚、晋两国的武士较量一下,我子玉陪陛下一同观看。”

晋文公派大将栾枝回答:“楚国的恩情从未忘记,所以撤退至此,我们以为楚国已经撤兵了。既然你们不肯休兵,那就奉陪到底!”在战争中,楚军全线溃败。

城濮一战,楚军受到前所未有的创伤,向中原扩张的脚步暂时受挫。晋国击败楚国,一举成为中原霸主。

四月二十七日,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召集各国诸侯前来会盟,并筑造王宫,请周天子前来参加。

五月十日,晋文公把俘虏和战利品献给周天子。十二日,天子设宴款待晋文公。周天子册封晋文公为诸侯领袖,赐给文公高级乘车和战车以及相应的服装仪仗,红色的弓一把、红箭百枝、轩弓十把、黑箭千枝、香酒一卣、勇士三百人,勉励他说:“今后要带领四方诸侯恭敬地服从天子的命令,安抚四方,惩罚邪恶!”接受了册命文书,晋文公率军离开了周都洛邑。

同年冬天,晋文公再次召集鲁、齐、宋、蔡、郑、陈、莒、邾、秦等国君主在温地会盟,商量出兵讨伐不顺服的国家。同时,晋文公派人迎请周天子到会,文公亲自到天子的住所朝见。

晋文公八年,晋国在三军的基础上,又扩建了两个军。这在当时各诸侯国中是绝无仅有的。赵衰被任命为国卿。

晋文公霸业的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能任人唯贤,在他周围有一群为国为君忠心耿耿的贤人。最典型的例子是赵衰。赵衰追随晋文公多年,尽忠竭虑,不计私利。

晋文公组建新军,征求元帅的人选,赵衰提议说:“郤縠合适。他年近五十,学识渊博,懂得德政仁义。”赵衰还屡次让贤。

晋文公感慨地说:“赵衰屡次让贤,难能可贵!他所推举的人选都十分合适,我依从他,也正因 此故。”

晋文公九年冬天,文公去世。晋文公六十二岁即位,在位九年,终年七十岁。

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同齐桓公比较,晋文公更崇尚德政和仁义,更能任人唯贤。

齐桓公晚年任人不善,太子不立,结果五子争位,国内大乱;晋文公去世后,襄公即位,国内安定、政治清明、霸业未衰,这同样是晋文公的功绩。

1 阅读:67

雁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