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建”别墅house,会成为未来房地产的主流吗?

成廉聊房产 2024-06-04 11:58:39

一户建,来源于日语中的词汇,可以理解为“一户人家一栋建筑”。

一户建的模式,有点类似于我国的独栋别墅的居住形式,但是,其所占地块往往更大,楼层、建筑风格等都不受限制,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农村 宅基地上的自建房。

如今,浙江丽水已经在试水出让微型宅地,业主可以独立或联合购买土地,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建设,而且还能拥有独立产权。

此举无疑是为定制化房地产发展,开了一个风气之先,如果试点效果好的话,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从上面的意思来看,现在的提法是“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其实,不论是刚需、刚改、改善、别墅等,无论何种住宅建设标准和规范,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随着新生儿出生人数的骤降,可以预见的是,过去那种排浪式的刚需、刚改和换房需求,也会逐年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诉求。

比如,对户型设计、空间布局、建材结构、外立面风格、装修配套等,每户人家都会有更适合自己的方案。

对于市场而言,规范会变、行情会变,但真正不变的,是人们对追求美好住宅形式的恒定追求。

那么,大部分国人,对于美好住宅形式的定义,又是什么样的呢?

是大平层?还是7层小洋房?还是联排、合院别墅?或是独栋别墅、一户建?

这决定着未来几十年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实际载体,所谓“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就有市场、有发展、有未来”。

然而, 重点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家庭,对于“好房子”的定义,是不同的。

因此,定制化、个性化的住宅形式,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房地产新赛道,当然,这还涉及到一些边界的放宽和试水,比如浙江丽水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

从国际上,大城市的先行建设经验和案例来看,大城市的房产类型,大抵也就是分为2大类:

一类是城市核心区域高楼林立的公寓居住空间,英文叫作“apartment”,也叫“village”,意味一栋建筑中的某个居住单元。

这类公寓住宅,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地段,拥有优质的城市配套资源,无论是交通、商业、医疗、教育等,都是十分出色,商务属性极强,而且很多属于高层、超高层建筑,还会拥有不错的景观视野,堪称各国际大城市十分稀缺的核心资产。

另一类就属于位于城市郊外的别墅住宅区,英文叫作“house”,也就是一幢一幢的、独门独院的独立屋。

这样的别墅住区,往往还会形成一定的聚集居住社区,社区内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医疗和基础的生活配套,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基础生活配套。

如果想要进行更高级、更精细一些的社会分工和活动(如金融、商务等),就需要到附近的城市中心downtown才能进行,而郊外的别墅居住区,距离城市往往会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驱车前往。

当然,在别墅细分中,也出现一些大富巨贾们独栋庄园、城堡级别的存在,条件允许的话,承包一个岛屿都是不奇怪的,但那毕竟是极少数。

因此,国际上大多数城市的居住类型,大致划分为城市公寓apartment和郊区别墅house,是没问题的。

事实上,在多数国际大都市中,城市里的高档豪宅,往往是那些高耸入云的超高层建筑大平层公寓,因为其可替代性实在太有限了,建造一幢超高层建筑的成本,远远高于在郊区新建一套大house独立屋。

就算是在一户建盛行的日本,也是城市核心地段的高层公寓更值钱,而且楼层越高租金和估值也越高。

毕竟,相比低矮的一户建脚下所占用的土地,站在超高层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享受人类商业文明带来的繁华,以及城市配套资源精细的服务和全方位供养,才是真正的稀缺。

从国际城市发展的路径来看,未来一二线大城市中,超高层、高层住宅、大平层会变得更加稀缺,而郊外的一户建、独立屋,反而有可能成为真正大多数普通人的住宅。

因此,如果不考虑城市远近郊区的土地利用成本和利用效率的话,一户建或自建房的形式,成为改善居住的主流,也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4 阅读:547
评论列表

成廉聊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