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的三个方法:身体、情感、思想

木火土金水文文 2024-12-10 05:21:02

盖闻人身之妙,莫大于心,而心之所显,不外乎身、情、思三者。

是故吾人日用之间,未尝离此三端。

然世之人多逐物而不返,鲜有能内省其身,观照自心者也。今试言之。

夫身者,载道之器也。昔吾每临诊前,必先闭目养神;及至讲学之时,亦尝与诸生共静坐十五分许,以定其心。

何哉?以此有助专念,增益事功。若夫有习静坐者,或平时稍加留意于己身,则可同论一二。

当吾人营职居家之际,曾否细察身体是否松缓?亦或某处痛楚,某处紧绷,乃至全身皆紧?此中感受,实为要义。

平日吾人往往将意念投注于外,思索万事,购物观影,与人交谈,关注他人反应,致令身心状态反遭忽略。吾将此等对身体的感受引入意识之中,名之曰“身之觉”。

次则,除却体会身形各部是否松驰之外,吾人又岂能无视脑中繁杂之念?倘能有所“觉知”,则谓之“思之觉”。

例如吾今阅书,幸得相对安定,偶有杂念跃出,而不碍吾读书,此乃“清宁稳定”之状。

如使吾人多数时分均能处此境地,虽观影买菜,乘火车,乃至争执,亦能保持“清明稳定”。吾人可以一边争论,一边仍保有内心之平静。

且此三端之运行,需赖能量以维持,此即中医所称之“气”。

当吾人能觉察自身身、情、思之态,并能维系相对之“清明稳定”,则生活更趋和谐安康。

久居于此种状态者,身心愈健,事业亦有所成。古语云:“自知者明。”人愈了解其所处之境,自然行事有度,进退适宜。

然而,世人生活,常为“清明”与“散乱”交错,明白时刻少,偶现亦难持久,更多是在散乱中徘徊流转,受诸力影响而不自知。

吾人之思与情、言与行,既可能因外界刺激而紊乱、冲动,反应失当,亦可能因此而生……

吾人对“自我”早已习惯,亦惯于无意识之合理化。

是以欲求安全并更好地生活,吾人须对自己之身心及精神状态有所感知与了解,始能学习“熟识”自己。

除观己身和思想外,尚可观照情感情绪之状态。此时此刻,汝较放松平静耶?亦或内心纷争不已?是喜是悲,是紧张还是恐惧?

人之生命活动,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身、情、思三者同时存在的运作,但不同之人各有侧重,形成各自主导模式。

或天生如此,或后天教育环境所致……好研问题者,可能更依赖“思”之工具。

入社会之后,受过度格式化教育影响,易偏重“头脑”和“思”,而疏忽“身”和“情”,遂将自己局限于一隅……

少年初涉世事,易被情所驱,遇刺激而反应,往往过于张扬个性,不知深层次之情乃是相对平静,能够持久维系长久关系之情。

人人皆有其主导模式,或以身为主,或以情为主,或以思为主。它们既是生命不同层面之运行方式,亦为人所用之工具。

是以,人人皆需了解熟悉自身特点,此过程即为不断深入之自我觉察。

如何使三者均衡发展,不偏不倚,减少内在冲突,乃吾人毕生学习之课题也。

有诗为证:

觉察三端细思量,身心思想共参详

身如载道需调护,情似流云易感伤

静坐凝神知气运,冥思观照识心房

清明散乱皆经历,自省方能岁月长

2 阅读:19

木火土金水文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