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非单肉体之存在也,更有“精、气、神”之无形宝藏。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今世之中医,乃探求生命之大道者,不仅治肉体之疾,更养精气神,以达天人合一之境。
中医之道,视人之肉体如杯盏,而重在杯中之物。夫精神、魂魄、意志、气势、胆识、谋略、心量、气魄,及气血、气机格局等,皆为无形之力量,乃人之软实力也。
学习中医,首在洞察其研究对象与涉及之广。中医不惟疗疾养生,更关注人之精神与能量,此其与现代科学之异也。
观中医之视人体,与今世科学大相径庭者,在乎其注重大生命背景之研究。
此背景,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之思想。中医将人之健康与疾病,置于宏大时空框架之中,加以考量。
人对于外界之感受,乃生命之重要能力。不同之人,对同一事物,或有不同之感受。此感受之不同,正显生命之多样性与独特性。
且夫经济之不景气,亦如人体之气血不足。若企业资金链断裂,犹如人气血不足,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市场份额减少,犹如人体营养不足,难以维持生长;领导能力不足,犹如人精神不足,难以维持正常运作。中医以此三者,为判断健康之基本点。
何以言之?资源之有无,流通之畅滞,心神之安定,皆为生命之关键。无资源者,如树木无根,难以生存;流通不畅者,如河道淤塞,生机受阻;心神不定者,如风中之烛,摇曳不定。
故老人于换季之时,易感疾病,此乃因资源不足,难以适应环境之变化也。夏之夜,吾人漫步于野,常见小飞虫于空中飞舞。彼等生于斯,长于斯,其生命之轨迹,即在此无形之环境中。
观生命之轨迹,可见每个人皆有其独特之思想、生活方式与选择。此等选择,虽无形,然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有形之层面,如蚊虫叮咬、身体之伤,皆可见可触;而无形之层面,如思想、情绪等,亦在无形中传播与影响。
南怀瑾先生之书,常提及“感应”二字。有形之物质,乃粗浅之物也;而无形之感受,则更为微妙。学习中医,非惟学习理论知识,更在于开启吾人之感受,以洞察生命之奥秘。
世间万物,皆在相互感应之中。人之思想、情绪,亦如电磁波,无形中传递着信息与能量。故中医讲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是要人保持内心之平静,以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昔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言虽古,理却今通。了解自己,了解外界,方能在此复杂多变之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医之道,亦是如此。了解自己之身体,了解外界之环境,方能养生保健,远离疾病。
且夫中医之养生,非惟养身也,更在于养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定则神安,神安则体健。故中医养生,讲究“心神合一”,即是要人保持内心之宁静与坚定,以应对外界之种种挑战。
回顾中医之道,其核心思想乃在于“天人合一”。人乃自然之子,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人之健康与疾病,皆受天地自然之影响。故中医治病,非惟治人之肉体,更在于调谐人与自然之关系,使人得以顺应自然,恢复健康。
此外,中医亦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时,便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此乃中医之智慧所在,亦是中医之独特优势。通过调养身心、平衡气血、协调脏腑等方法,中医能够帮助人们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从而远离疾病的侵袭。
今世之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容易忽视身心健康。
然身体乃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与稳定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中医之道,宛如一座宝藏,蕴藏着深邃的生命哲学与智慧。
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技艺,更是一种指导人们如何顺应自然、调节身心、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健康知识,还能培养出一颗平和、宁静的心灵。
最后,以七言律诗总结之:
中医智慧贯古今,天人合一理深沉
形神兼顾调身心,养生之道妙难寻
气血和畅精神定,脏腑协调病不侵
顺应自然心常乐,健康生活乐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