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唐尚珺,瞒着家人高考14次只为上清华,34岁仍再战

奔跑的营养分子 2022-07-22 17:34:16

如果有一份重点本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放在你面前,你会去吗?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的回答。但有一个人,偏偏是例外。

对别人来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录取通知书,在唐尚珺那里,却是再次复读的敲门砖。所以也有人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唐尚珺在念高三,等自己也高三了,唐尚珺还是在高三读书。

唐尚珺

对应届考生来说,一次高考就足够让他们有很大的压力。而唐尚珺却复读13次,考了14次,其中艰难和心酸难以想象。期间,他对其他学校不屑一顾,只对清华情有独钟。

在他一次次复读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他最后成功了吗?

求学背后的谎言

2014年春节,广西一个名叫唐尚珺的年轻人正垂着头,听着一名中年男人埋怨自己。那个随意地坐在椅子上,神色不虞地不停说教,却故意不看他的男人,是他的三堂哥。

之前这位三堂哥给他打了不少电话,但唐尚珺都没有接。听到三堂哥的话,他眼神飘忽,尴尬地笑着解释道:“哪里知道是谁,有些人无聊骚扰我,我就没接……”

他不说还好,一说这话三堂哥更生气了,直接扭头回怼道:“你开机看看,起码有三四个未接电话,都是同一个号码你就应该回拨过去。”

其实,唐尚珺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只能陪着笑,更加局促地站在一边。看到他这样,他三堂哥也是没了脾气。不过,等晚上到了饭桌上,他又忍不住提起来这件事。

他一边吃着饭,一边语重心长地教导唐尚珺。“假如说你以后当了一个小领导,三哥打电话给你都不接,叫门不开,不能做这种事情,即使给你当县长,当到省长都不能这样做。这是基本的人情道理。”

三堂哥说着,还一边用手点着唐尚珺。而唐尚珺只是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很快,饭桌上又继续开启了新的话题,都是一些家长里短。而唐尚珺虽然成功从话题中心逃脱,却一直情绪低落。

在饭桌上的其他人看来,那只是一个小插曲。唐尚珺刚毕业不久,出来工作学点人情世故也是好的。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唐尚珺,竟然瞒了他们那么大的一件事,还瞒了那么久。

而这,要从2009年说起。那年,家境贫寒的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他的目标,是考上清华大学。

在落后的村子里,村民们几乎没听说过除了清华、北大之外的大学。在这两所大学中,他们最常提起的就是清华大学。

据说,那是因为前些年他们附近有人考上了清华,还给家乡修了路。自那之后,那里的人都认为,考上清华就意味着出人头地。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下,唐尚珺也把清华定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院校。

但梦想毕竟是梦想,这目标对于当时的他而言过于遥不可及。

几年前,唐尚珺走出了大山,被县城的中学录取,是家里和村子里经常夸奖的有出息的孩子。不止家人对他期望很大,他也对自己的成绩很自豪,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那个村子很穷,他们家更是贫困。因为贫穷,他的哥哥姐姐都没能顺利完成学业,只剩下最小的唐尚珺还在读书。

家境的贫困,让唐尚珺更加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因此,他也越发坚定自己要好好学习,改变现有的生活。

小时候的唐尚珺

但很快,现实却让他深受打击。他发现,城里的孩子很早就学英语,但他是刚开始接触。每次上课,他都听得云里雾里,以至于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时间长了,他的心情更加烦闷,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那年高考,他只考了372分,刚过三本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难以接受。而看到家人失望的眼神,他既愧疚又不甘心。他坚信,如果再来一年,他肯定能考到一个好大学。

正好,在当地复读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唐尚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选择再战高考。对于他的决定,他的家人也比较支持,且对他充满了信心。他们还安慰唐尚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明年争取考个好成绩。

但说是如此,唐尚珺还是在紧张的复读氛围中,越发感觉压抑。但他越想调整状态,就越是手忙脚乱。而之前学科的短板,也依旧让他焦头烂额,越临近高考他就越发焦虑。

他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不可能考出好成绩。所以那次他依旧没能如愿,只考了405分。以他的这个成绩,只能去一所民办三本院校。

唐尚珺

对于这个结果,唐尚珺自然不满意,但他的家人认为已经复读一年了,没必要再浪费一年。再者说,复读的学费对他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于是,他的家人纷纷劝他去上学。

唐尚珺在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只能暂时答应了。但实际上,他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发不甘心。既然这次比上次高考成绩高,那下一次肯定也会更高。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明面上不能去复读,那偷偷去就好了。

不久,唐尚珺明面上告诉家人,他被南宁机电大学录取了。他带着家人费心筹到的17000元大学学费,来到县城一所中学继续偷偷复读。

他本想再次高考,考到好成绩之后告诉父母。到时候,就算他们怪罪,也不会太生气。但他没想到,这一骗,就是好些年。

前往清华,愈加坚定

当一个谎言出现,就必须用更多的谎言来圆谎。唐尚珺的成绩和他预想中的一样,逐年递增。到了2012年,他已经能考500多分,成功过了二本线。但这和他预想中的结果,还是差了太多。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唐尚珺开始怀疑自己。他曾经的骄傲,也逐渐在一次次失望中破碎。他无数次问自己,是否还有坚持的必要。犹豫、迷茫、不安、愧疚都在围绕着他,让他整日心情沉重。

在极度苦闷中,唐尚珺决定去清华大学看看。不管他到时候是否要继续复读,也真正见过了清华大学的样子,算是了却自己的一个小心愿。

他买了车票,不过因为没座,在洗手台上坐了一天一夜。凌晨三点左右,他成功抵达北京。在激动和兴奋中,他根本睡不着觉,索性在公园长凳上眯了两个小时左右。等到天刚刚亮,他就直奔清华大学。

唐尚珺

唐尚珺在清华大学里游荡了一天,贪婪地欣赏着那里的景色。当时,他正好赶上新生军训,看着一个个青春稚嫩的面孔,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未来。他也要向他们一样,在这所大学里学习。

回去之后,唐尚珺不再迷茫。因为他见过了无数次出现在自己梦中的学校,眼里更加没有除了清华之外的第二种选项。

他收拾行囊,再次开始备战高考。在清华大学的激励下,他更是一头扎进学习资料中。2013年,他考了537分,成功过了一本线。但很明显,他离考入清华大学依旧有遥远的距离。

唐尚珺

而除此之外的另一件事,也让唐尚珺越发头痛。因为在他的家人看来,他那年刚好大学毕业。这意味着,家里人不会再继续给他学费,他想复读,会变得更加艰难。

唐尚珺也不敢想家人得知真相的后果,最开始他想着早日考上名校,也好有个说法。但谁曾想直到他“毕业”,他依旧未能如愿。

早在他复读的时候,他就格外紧张,生怕在进出校门的时候遇到熟人。如果不是必要,他都在学校里不出去。但即使他再如何谨慎,也差点被发现过。

唐尚珺

那次,唐尚珺被他三姐意外发现,被问怎么从南宁回来了。他被问懵了,磕磕巴巴地说是有同学生病,自己是回来发传单替他筹集医药费。再有一次被发现的时候,他又谎称自己是来找同学玩。因为他一向让家人省心,倒也都成功蒙混过去了。

不过,唐尚珺每次想起都会十分羞愧,感到坐立难安。他本就不甘心,这些年投入的成本又太高了,更别说他还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清华大学。于是,他准备继续复读。从最初到现在,他的成绩已经过了一本线。如果再试试,说不定就能成功。

就这样,唐尚珺再次说服自己复读。不过,已经“毕业”的他复读更加困难。最难以解决的,就是学费的问题。找家里人肯定是不行的,但他也没有别的快速拿到钱的办法。就在他焦虑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唐尚珺(左)和何汉立(右)

一个名叫何汉立的老同学主动找到了他。原来,当年何汉立考了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在一家电视台工作。不久前,何汉立刚从别的同学那里得知他多次复读的事。正好他在为拍摄选题而发愁,便想将唐尚珺复读的经历拍成名为《高十》的纪录片。

刚开始唐尚珺并没有同意,不过何汉立保证,这纪录片拍完之后只会在一些地方频道播放。同时,他承诺会给他一些金钱。

于是,急需学费的唐尚珺最终还是同意了。在何汉立的拍摄中,唐尚珺的生活也被摄影机记录了下来。

诉说真相,前路漫漫

在离2014年春节还有6天的时候,唐尚珺所在学校放假了,他也准备回家过年。不过,在那之前,他需要做一些准备。因为他们那有一个传统,参加工作了要买些年货带回家,还要给小孩子发红包。

之前他告诉家人,自己在广州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包住不包吃。工作轻松不累,就是钱少,每月只有1500元。不过,他的母亲对这个倒也不太在意,毕竟是个出路。

为了不露馅,唐尚珺还专门把印着“钦州”字样的塑料袋换成了没有字样的黑色塑料袋。这些年为了安抚家里,他已经对这些事轻车熟路。

早年为了不让家里怀疑,他还专门办了南宁的电话卡。就连每次回家,也要专门转车,营造自己是从南宁回来的假象。

为了安抚家里,唐尚珺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700元钱抽出来500元给了妈妈。而唐尚珺的妈妈第一次拿到儿子的辛苦钱,脸上是难以克制的开心。

之后,他们还一起去了年前的集市购置年货。期间,唐尚珺还遇到了自己的一个女同学正在摆摊售卖蜡烛烧纸。唐尚珺对她还有印象,之前她成绩不好,四处打了几年工又回到了老家。经人介绍,她嫁了人,还有一个三岁多的孩子。

她的生活忙忙碌碌,看起来平凡且幸福。而他另外的同学,也大多已经成家。而他在父母心中,其实也早就到了结婚的年纪。过年的一天晚上,他妈妈催他找个对象。可能是出于直觉,她感觉唐尚珺过得有些辛苦,想让他早点成家。

唐尚珺的母亲

而唐尚珺看着满头白发,眼里闪着泪花的妈妈也是红了眼眶。他说:“讨老婆是容易的事 你儿子一表人才什么都不愁。”和自己比起来,唐尚珺更担心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

他们一个66岁,一个67岁。常年的辛苦劳作,让他们看起来远比同龄人苍老。还是唐尚珺“走上社会”了,他们才敢稍微歇一歇,不再继续在山上忙上忙下地种甘蔗,也下定决心花钱给家里修了排水沟。

而唐尚珺看着爸爸如释重负的笑脸,心情越发沉重。在他独自守夜熬煮年棕的时候,他终于抱着吉他稍微释放了自己的情绪。他的脸被火光映衬地忽明忽暗,他的歌声听起来也有些飘渺不定。他唱道:“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

但唐尚珺没迷茫多久,很快就又收拾好了心情。在不断重复的复读中,他已经习惯了在成绩出来后安慰自己,下次还能考得更好。

2015年,唐尚珺考了587分,被双一流的一本院校吉林大学录取。在别人看来,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很多人纷纷劝他去上学。但他依旧拒绝了,他认为,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如果考不上清华大学,那一切将毫无意义。

每年暑假,他都会去打暑假工,为自己攒复读的学费。

2016年,唐尚珺以625分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录取。虽然没有成功考入清华,但唐尚珺觉得,这个成绩还算可以,是时候告诉家里人真相了。

于是,唐尚珺拿出了录取通知书,告诉了两位老人自己这些年骗他们的事。他妈妈听到之后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释然了。她笑了笑,还安慰唐尚珺,让他以后专心念书,不要操心。他的爸爸也是拿着录取通知书,很是为他骄傲。

但后来,唐尚珺还是没有去上大学。原来,当时他的父亲被检查出患上了胃癌,还是晚期。

那时候,他发觉考什么大学不重要,亲情才是最重要的。而他家境贫寒,癌症的治疗费用又实在是昂贵。这让他十分焦虑,想为父亲做些什么。

唐尚珺的父亲

可他去哪里弄钱呢?如果要去上学,家里经济只会更加困难。于是,他开始另辟蹊径。

当时有一所学校对分数线超过一本回来复读的考生极为优待,可以给十万元的奖金。如果考上清华,还可以奖励60万。

这让本就不甘心的唐尚珺十分心动。于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也为了给父亲筹集医药费,他选择再次复读。不过,他做决定的时候,怕家人反对并没有告诉他们。

他知道父亲一直没出过大山,对北京很是憧憬。为了帮父亲完成心愿,他带着父母来到北京。

他们坐了地铁,爬了长城,吃了北京烤鸭,还去看了他“即将入学”的中国政法大学。

期间,唐尚珺的父母十分激动,到了政法大学门口时更是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对于儿子能在北京上学这件事,他们一直十分骄傲。

9月份,是政法大学新生入学的日期,而唐尚珺只是匆忙看了一眼校园后就离开了。那年10月,唐尚珺的父亲开始接受全面化疗。

之后,唐尚珺父亲的病情一直恶化。往常一心扑在学习上的唐尚珺还专门请假,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他一个月。但遗憾的是,两年后,他父亲还是去世了。

而唐尚珺在他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萎靡不振。想到父亲之前为他骄傲的目光,他决定再次复读,一定要考上清华,用完美的结局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但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成功。

2017年,570分;2018念619分;2019年,拿到重庆大学录取通知书……2022年,是他复读的第13年。

小结

早在2014年,唐尚珺准备去打暑假工挣复读的学费时,他接到了西南政法大学老师打来的电话,确认他的入学意向。

当时,唐尚珺顿了一下,表示自己要去打工谋生,就不去上学了。电话那头的老师劝告未果,只能叹了口气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就看个人怎么选择了。”

这样的电话,唐尚珺接了不止一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劝他。但正如那位老师说的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唐尚珺选择的那条路实在是过于坎坷且艰难。

其实,有时候不局限于一种结果,说不定会有更好地局面。不过不管如何,还是祝愿他可以得偿所愿,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