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我们说:出门带好智能手机,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之前上厕所人手一份报纸,现在蹲坑手拿一个手机。之前查资料需要买大量书籍到处翻,现在查资料用手机电脑搜索引擎一下。
上学时期大家人手一本的《读者》还记得吗?好像毕业后再也没有见过了。曾经感同身受的《知音》貌似也没有了踪迹,打发闲暇时间的《故事会》也销声匿迹了。这些风靡一时的杂志读物为何都退出江湖了呢?
电子书籍层出不穷
我们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书架上多久没有添置过新书了?大概已经不记得了吧!杂志类读物虽然篇幅较少不需要我们浪费太多的精力,但是我们已经不喜欢去书店挑选一本书籍去填充书架了。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让阅读变得轻松快捷,让社会信息变得快速透明,我们不需要借助其他杂志书籍去充实知识,去了解社会。电子书籍能让我们更快地捕捉到所需要的知识,纸质类杂志不是当下年轻人需要的。
电子产品的出现势必对纸质类杂志造成冲击,由于电子书籍没有印刷等环节,所以价格都比较低,甚至很多都是可以免费阅读的。但是《读者》《故事会》《知音》这些读物却还需要花钱购买,从价格上就没有了优势。
《读者》《故事会》《知音》这些读物的排版字体印刷格式都是固定的,无法选择自己更喜欢的样式。但是各类APP出现在人们身边,我们可以通过自己需要对电子书进行排版、字体放缩、随时检索和复制。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已经没有系统的时间用来阅读纸质读物,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来看一些书籍。电子书籍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上下班路上、吃饭前后,只需要掏出一个手机就可以。
《读者》《故事会》《知音》这些杂志现在的市场光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子书籍的出现,影响了销量所以很难再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很多纸质类书籍依然在市场上很活跃,所以电子产品并不是主要因素,那么这三类杂志为何能被社会淘汰呢?
杂志内容不符合当下的三观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读者》是极其重要的一本杂志,人手一本读者,每天挖掘优美句子,增添自己的作文素材。哪个90后敢说自己没读过《读者》?它就是中学生作文的标杆,优美的文章、精致的句子都是学生仿写的模板。
《读者》内容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灵魂和理想化的生活行为,在应试教育下可以用于作文写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适用。人们处于一个信息透明的大社会中,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小孩,不仅能接触到美好,还能看到黑暗。
《读者》带来的内容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讲就是不写实的,虚幻的,太假的东西是不会受到人们欢迎的。当人们看到社会的黑暗后就会觉得真善美的东西是那么可笑,所以《读者》优美生活的内容已经不是人们向往的了。
《知音》创办于1985年,主要是情感类杂志。杂志内容是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引出很多名人轶事。《知音》能受到大众喜爱,是因为故事内容能让人引起共鸣,尤其是女性情感。以直达人们心灵的内容作为卖点成了《知音》爆火的原因。
可是人们的感情观是随着社会变化,爆火的《知音》就成了低俗老套的故事,什么“痴情女、负心汉”就变成了人们吐槽的内容。“低俗”竟然成了《知音》内容的代名词,这样的杂志怎么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呢?
《故事会》以猎奇幽默恐怖的故事瞬间吸引了很多读者,人们喜欢在闲暇时间买一本《故事会》打发时间。《故事会》成为当时年轻人最喜欢的课外故事书,主要看得并不是内容背后的深刻含义,而是搞笑的故事。
可是它开始发布一些不切实际的广告,这样的杂志是不适合青年人观看的。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故事会》的内容开始趋向于各种奇怪的故事,但却不适合大众理解的三观。
《读者》《故事会》《知音》三种杂志的内容变得虚假、夸张、低俗,这样的杂志只能引起一时间的爆火,长久下去自然会受到大众的抨击。
信息传播迅速,杂志内容滞后
我们处于大数据时代,别说个人信息得不到保护,可能无意间和朋友交谈的话语下一秒就会冲上热搜。这一秒你只是个普通人,下一秒或许就成了网络红人。信息传播太快了,网络是我们无法超越的。
杂志内容印刷、排版、选题都是需要时间的,可能今天还能爆火的内容,你过两天再发就已经黄了。人们想要知道社会热点新闻话题,不必再去通过杂志、新闻联播知道,各种微博、抖音、快手立马就出来了。
网络是快速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可能只有一两天的热度,《读者》《故事会》《知音》这些杂志发布根本跟不上网络传播,内容发布势必会延迟。人们通过网络已经把热点话题扒得很透彻了,杂志除非能挖掘到网络上没有热点,不然很难吸引大众。
为什么现代的春节小品大家笑不起来了?之前是每年的小品是下一年的段子,现在是一年的段子是今年的小品。网络太发达,网友的段子太多,让小品演员都想不出更多地点来逗人们开心了。杂志也是这样了,内容已经跟不上网友的头脑风暴了。
结语
《读者》《故事会》《知音》这三种杂志曾经也是我们年轻人的一代回忆,风靡当年的三大巨头杂志如今却夕阳落幕。网络发展很快,对纸质类书籍有很大影响,但是纸质类书籍是文字的载体,独特的书墨香气是人们内心深处向往的味道。
网络的发展,电子书的出现,不应该成为这三类杂志没落的理由,他们应该是鞭策杂志社创造出精品,做更加优质的适合大众的内容。希望《读者》《故事会》《知音》会以全新的面貌回到人家的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