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前往印尼参加亚非会议。
这次会议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国民党反动派从中阻挠,这次行动是秘密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一行人在路上耽误的时间越少越好。
可当他们途径昆明时,还是稍作停留,周总理更是冒着生命危险见了一个人。
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初恋女友——张若名。
两人见面后,并没有感到丝毫拘谨,相反,他们大大方方地握手,随后便自然而然地展开了聊天。期间,周总理感慨地说道:“多年未见,我代表小超向你问好。”
那么,周总理与张若名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故事?他们这次见面,邓颖超又是怎么看待的?
【革命情谊深厚】
周总理风流倜傥,一心为国,能让他看上的人必定不简单。张若名作为她的前任女友亦是如此,她与周总理一起革命时,为我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又成为我国第一位留学法国女博士。
张若名虽然出身比周恩来好,但也是个苦命人。她出生于1902年,那个时期,封建旧制还没有完全被取缔,她的母亲虽是正妻,却也挡不住父亲纳妾。而自从父亲纳妾之后,她们母女两人的生活就变得艰难了起来。
在这种处境下长大的张若名,从小就有一种“男女应该平等”的思想。
所以,当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国时,张若名和众多女同胞毅然决然地加入其中,同样为了中国未来而奋斗的邓颖超也是其中之一。就这样,她们渐渐开始和周恩来有了交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周恩来已经是21岁的热血青年了,张若名当时才17岁,而邓颖超就更小了,只有15岁。
张若名年长些,加上她很有主见、且有才华,所以许多人女同学愿意和她一起共同革命,比她年龄小一些的都喜欢称她为“若名姐”。
因为能力突出,张若名便有了机会去认识更多的革命领导人。就这样,她遇到了周恩来。
当时的周恩来风流倜傥,眼中充满了对革命的坚定。当他站在讲台上洋洋洒洒地宣传革命思想时,台下的张若名早已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两人在后来的接触中,渐渐地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优点。周恩来对这个思想先进的女孩也很有好感,但当时每个人都在为了革命而努力,根本没想过谈情说爱。
五四运动不久之后,周恩来和张若名等人将进步的学生聚集起来,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包括邓颖超在内总共21人。
在之后的一年里,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当下的情况,并且越来越坚定革命的思想。两人在“朝夕相处”中,关系也越来越好,但当时的他们有着“革命独身”的态度,两人也坚信着这是一份纯洁的革命情谊。
在社团其他人眼中,周恩来和张若名更像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不仅有着共同的志向,就连才貌也不分伯仲。在当时新思想的影响下,社团人员私底下也会打趣两人。
对于这些起哄,两人心中虽有些“别样情愫”,但还是坚定地说:“我们都一心为了国家、百姓着想,哪有时间想其他的?如果说我们之间有感情,那一定是深厚的革命情谊。”
看着两人这么坚定,其他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不过偶尔还是会提起,甚至还期待着他们在哪一天能捅破那层“窗户纸”,幸福地在一起。
虽然之后这件事确实成真了,他们之间也共同经历了很多。但被人称作“天作之合”的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年“觉悟社”成员在周恩来的带领下,他们还创办了“觉悟社杂志”,并在上面发表了很多男女平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些杂志的发表引起了许多爱国学生的共鸣,却让当政者十分头疼,总是明里暗里打压这些青年学生。
面对强权,青年学生们并不害怕,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们全身上下都在沸腾。可终究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许多青年学生还是遭到了当政者迫害。
【确定恋爱关系】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和张若名以及“觉悟社”的其他两名成员,即将举行一场游行活动,这是一场难以完成且充满危险的活动,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在出发之前,他们交代好所有的工作,将爱国学生聚集了起来,浩浩荡荡地向政府示威。手无寸铁的他们在手持枪械的官兵们面前,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可即便这样,他们还是要坚持反抗。
结果不出意外地失败了,周恩来、张若名四人被捕。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场活动是成功的,许多有志青年团结一心,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想法。
四人被捕入狱后,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他们相互鼓励,并积极自救。在外面的“觉悟社”成员以及青年学生们也不断要求放人,社会各界人士也都加入了进来。半年之后,政府迫于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将四人放了出去。
彼时,恢复自由之身的周恩来和张若名,通过在监狱中的相互鼓励和支持后,对彼此的好感又增加了很多。他们更加坚定了“革命救国”的思想方针,打算前往法国继续深造。
就在他们准备出国留学事宜的时候,张若名的家人却不允她这么做。在封建礼教之下,他们认为张若名作为一个女子,就应该遵循“三从四德”,当一个大家闺秀,最后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
可接受了新思想的张若名又怎么会这样屈服?她为了能够前往法国留学深造,直接扬言要和家中断绝关系。对此,张若名的父亲一怒之下,竟然说出“去了就别回来”了的狠话。
听到这样的话,张若名心中五味杂陈。俗话说亲人之间的关系“打断骨头连着筋”,父女二人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但张若名可以肯定的是,她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
就这样,张若名和周恩来等人在1920年11月,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在这里,他们认真学习,经常聚在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等等,还不断分享自己的心得。
当然,周恩来和张若名也没有忘记国内的“好友志士”们,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而作“妇女代表”的邓颖超,也与两人之间的联系频繁了起来。
张若名在得知邓颖超开办了《妇女日报》后,表示自己会写与之相关的稿件,可以发表到上面。这让邓颖超十分开心。
在法国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周恩来觉得如果自己的另一半能够坚定不移地选择革命,那么两人在一起能够相互敦促,也是一件好事。
周恩来在与张若名的接触过程中,察觉到了她对自己似乎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而自己也在与她长期的接触中,发现对她有着和别人不一样感觉。
是的,那就是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时的感觉。
周恩来确定了自己的情谊之后,便对张若名诉说了自己的心意。
张若名听到自己仰慕已久的男子对自己“表白”,心中十分激动。以前碍于“革命独身”思想的影响,张若名始终没有表露心迹,也不知道周恩来的心意。如今张若名得知周恩来心意,便立即答应了。
两人在一起的消息传回国内后,“觉悟社”的成员给他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其中也包括邓颖超。此时的她也和所有人一样,都觉得周恩来和张若名是“才子才女”最佳组合。
张若名周恩来两人在一起后,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对彼此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这让周恩来更加坚信两人共同革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当所有的一切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时,“不幸”突然降临,周恩来和张若名也走向了分手。
1924年,张若名在一场会议上,因为激进的语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麻烦,张若名不仅被当地的警察追查盘问,还遭到了相关人员的秘密监视。
除此之外,张若名还因为家庭的问题,三番五次地被上级组织叫去审问。此时的她即便想离开法国,也成了一件难事。
而这一年,周恩来即将离开法国,回到中国继续革命。
独身一人在法国的张若名深感委屈,自己明明为革命做了那么多,还是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审问。在那样的压力之下,张若名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甚至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种种原因之下,张若名决定退出党组织,将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打算学成之后再归国效力。
得知张若名做出这一决定的周恩来,惊讶不已。在他的眼中,张若名对革命一直都很用心,从没想过她会这样。于是,他不断劝她不要如此草率。
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张若名早已下定决心“不问政事”,面对“男朋友”的挽留,她依旧没有“回头”。无法“回心转意”的张若名让周恩来也很难过,不久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周恩来和张若名“和平分手”。
两人之间虽然没有解释,但都明白彼此的心意,也就没有相互纠缠,而是遵从了内心。
【再见已是许多年后】
回到中国后的周恩来又开始忙于自己的革命事业,此时邓颖超闯进了他的视线。这个一直奋斗在革命最前端的女孩,让周恩来十分赞赏。
当初在“觉悟社”的时候,周恩来就很照顾邓颖超,因为那时的邓颖超还没有成年,所以两人之间也从未想过有任何的可能。后来邓颖超在得知周恩来与张若名分手时,还难以置信。她自始至终都觉得,张若名是最配得上周恩来的那个女子。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们之间的感情,邓颖超也不便多问。
之后,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接触越来越多后,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渐渐升温。当周恩来得知邓颖超有一颗一辈子都要投身革命的心时,当即便决定与之表白。而邓颖超也被这个有魅力的人所吸引,表示自己愿意。
之后,周恩来在百忙之中向邓颖超求了婚,两人于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了婚。
婚后的两人一直都是革命界的“模范夫妻”,虽然聚少离多,但心中一直有着彼此。
而他们和张若名的关系也很坦然,虽然邓颖超和张若名是周恩来的“现女友”和“前女友”,但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这层身份感到尴尬。
周恩来也表示,这世界上不是分了手就要分道扬镳,两人依旧可以做朋友。
后来,张若名获得了法国的博士学位,也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同为博士的杨堃。
至此,周恩来、张若名都在彼此的世界里幸福地生活着。
1948年,张若名夫妇被邀请到云南大学任教。在那里,他们辛苦培育着莘莘学子,而周恩来夫妇则继续为了革命奋斗。几人都很忙碌,几乎没有怎么见过。
1955年,当邓颖超得知周恩来会途径云南前往印尼参加亚非会议时,便叮嘱丈夫:“你抽空去看一看若名姐,代我向她问好。”周恩来笑着答应。
于是,此时已是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停留云南完成妻子的心愿。当他第一眼见到张若名,便感慨地说:“多年未见,近来可好?我代小超向若名姐问好。”
听到这话,张若名莞尔一笑,随之便聊了起来。他们像是多年未见的好友,轻松地聊着彼此的生活,以及未来的计划。
这次见面结束后,周总理便按计划前往印尼参加了亚非会议。
等到周总理回到家中后,邓颖超迫不及待地打听起他去见若名姐的事情。周总理笑着看着自己的妻子,温柔的说道:“她现在过得很好。”
“你怎么不拍张照让我看看她?”邓颖超娇嗔的说道,仿佛在埋怨周总理。
他们两人笑着相互打趣,就像是普通的夫妻一样,生活的平凡而又幸福。
周总理一生清正廉洁,即使在对待感情问题上,也十分谨慎,很尊重女性的想法。不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