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德生的视角打开九·一三:代替周总理,坐镇情况不明的空军

今人说古 2025-04-28 23:54:42

从1969年10月到中央工作开始,李德生就跟“九·一三”有脱不了的干系,或者说他到中央工作就是毛主席为应对“九·一三”所做的一项准备。

“九·一三”前,李德生身兼总政主任、北京军区司令两项要职。毛主席分析评价国际形势,总爱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诗句。自70年庐山会议到71年“九·一三”,这一年时间里的斗争形势,可以用“山雨欲来”形容。

李德生有切身体会,他说自己“仿佛置身于三江交汇的激流之中”。庐山会议后,关于陈伯达的审查,成立了一个三人领导小组,李德生就在其中。审查陈伯达,又离不开101的问题。

而且李德生还在军委办事组中,跟黄、吴、李、邱四位“老前辈”共事。

“九·一三”的发生,相当于那一年斗争的彻底爆发和结束。

“九·一三”发生前一天,结束南巡的毛主席,让中办厅主任汪东兴提前通知纪登奎、李德生、吴德、吴忠四人,到丰台车站谈话。专列停在丰台车站,是一个异常现象,对北京半进不进。

毛主席向李德生等人重复了一遍南巡讲话的核心内容,然后令李德生,从38军调一个师到南口。

李德生听后内心一紧,当即意识到这是个极端重要的军事部署,是毛主席为最坏情况作的提前准备。

9月12日晚上,李德生来到大会堂福建厅参加会议。是由周总理主持的小型会议,主要讨论“四大”《政府工作报告》。

李德生不断回想、琢磨毛主席下午的讲话,根本无心会议讨论。他还时不时偷偷看一眼黄永胜,思考毛主席说的那句,“我就不相信你黄永胜能指挥解放军造反”。

黄、吴、李、邱四人面色沉重,不复过去的轻松、从容;因为从武汉军区政委刘丰之口,他们已然得知毛主席南巡讲话内容。

会议开到晚上10点多钟,突然被大会堂服务人员打断,请周总理去东大厅北小厅接电话。一般情况,这种级别的会议,除了毛主席打来的电话,服务人员都不会打扰周总理的。

周总理去接电话后,过了很久都没回来。周总理不在,李德生等与会人员也没有说话,更没有走动。又过了会,服务人员把吴法宪请出去。几分钟后,吴法宪回来了,神情呆滞,一言不发。

这会开不下去了,但没有通知也不能就这样散会。午夜12点后,服务人员走到李德生旁边,轻声告诉他,总理有请。

在东大厅北小厅,周总理一脸严肃,简单交代完“九·一三”,就给李德生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你代我去空军指挥室坐镇指挥,发生重要情况,必须立即用电话向我报告。

空军跟吴法宪的关系可不一般,1950年5月他就入职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升任空军政委(之前长达7年时间都没人担任),刘亚楼去世后任空军司令。李德生值此危急紧要、情况不明的时刻去空军指挥室,不亚于闯龙潭虎穴。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过这项任务。

吴法宪也没闲着,周总理派杨德中“陪”吴法宪去西郊机场。

李德生在空军指挥室,时刻向周总理汇报三叉戟飞机的位置、高度、方向等情况。眼见飞机北上就要出国了,他大着胆子提出派飞机拦截的建议。周总理说不行,之前吴法宪也提了,但被毛主席否了。

三叉戟飞出国境后,周总理就让李德生查清楚,三叉戟飞机从西郊机场起飞时带了多少油,在山海关机场加了油没有,飞机携带油量能飞多远。

收到数据报告后,周总理向李德生反复确定,是否准确,会不会有偏差。

三叉戟飞机飞走后,李德生十分担心接下来发生的事和所产生的影响。

13日凌晨3点15份,沙河机场报告有一架直升机起飞了,向张家口方向飞去了。李德生厉声质问沙河机场,为什么收到禁空令了,还让飞机起飞?

随后,李德生命令北京空军,起飞8架战斗机,务必拦截直升机。这是周总理指示的,“无论如何不能让它飞出去,要它迫降,不迫降就直接打掉”。

后来收到三叉戟飞机坠机的报告后,李德生彻底松了口气,他在空军指挥室的任务也完美结束了。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