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选举没进候选名单,陈光当众闹脾气,毛主席如何应对的?

今人说古 2025-04-20 23:27:45

中共“七大”召开在抗战胜利的前夕,它的意义非常之重大。“七大”党章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毛泽东思想”在此次会议中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中。

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众多中央领导,在“七大”召开前,就决定务必要将此次全国代表大会,开成“团结的、胜利的”大会。

可是在“七大”召开时,陈光因没被列入候补中央委员的选举名单,公开表示反对,一度造成不良影响。

陈光没进这份选举名单,跟毛主席有极大的关系。“七大”主席团确定中央委员会规模,确定中央委员人数在45人,候补中央委员人数在25人。

确定委员名额数后,主席团提出一份94人的预选名单。“七大”出席代表共有755人,他们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这755名代表,代表着8个地区方面,即中直(包括军直)、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

毛主席审阅主席团报上来的选举名单,将115师代师长、从山东根据地走出来的陈光挪出,换作其他根据地出身的干部。

按照资历、战功,陈光绝对是有进中央委员会资格的。可是既然要开“团结的”大会,就不能只考虑这些,还应当考虑“平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素有毛主席嫡系之称。如今全国选举,毛主席无论是出于避嫌,还是认为“双红一”干部更能理解,都觉得“双红一”干部应该让步,让更多其他根据地出身的干部能参加选举,促使“七大”开成一个真正“团结的”大会。

性格使然,陈光无法理智地思考这一问题,遂当众表示反对,并向毛主席发出“我哪点对不起你”的质问。

毛主席当即给这位井冈山会师时的连长陈光回信一封,以作解释,并作出“有意见会后交流”的许诺。

陈光看过信后幡然醒悟,偃旗息鼓,没再去说什么。“七大”会后,毛主席履行诺言,把陈光夫妇邀到家中吃饭,进行工作和生活上的交谈,高度评价陈光革命战争以来的贡献。

后来,陈光逐渐明白,原来毛主席是把他当作体己的、真正的自己人,才把自己挪出那份选举名单的。

这事大概也让毛主席意识到,把陈光划出选举名单是多么正确的举动。而这,又要从“七大”的具体选举来说。

当时被划出中央委员会候选名单的人,不只陈光,还有西北代表李井泉(井冈山出身)。李井泉跟陈光的态度截然相反,李没有委屈和抱怨,而是坚决支持,坦然接受。

闹出陈光这档子事后,毛主席也专门写信给李井泉解释。李井泉看过信后,当即找到毛主席表态:我完全服从中央决定,不存在任何思想包袱,请主席放心!

此番选举,不只陈光这一段波折,还有各代表团对王稼祥、凯丰和邓发的提名选举有争议,王从吾、肖劲光不在预选名单又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等事情。

后者跟前者陈光的事不同,后者波折主要是大多数代表的想法导致。

进入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并不是一定就会当选。无论是中央委员,还是中央候选委员,都必须得票超半数(投票人数为545)才能当选。

中央委员45位候选人,44人当选,王稼祥落选;但在毛主席的提名下——提他为中央候补委员第一候选人,他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候补委员35位候选人,33人当选,邓发、凯丰落选。

若是陈光进入候选名单,能不能选上也是个未知数。若是没选上,以陈光的脾性,可能又会发生其他的故事。而这显然是不符合“胜利的、团结的”大会宗旨。陈光跟政治上老练的王稼祥、邓发、凯丰还是很不一样的。

陈光军事上的才华是耀眼的,只不过在政治上称不上明白人。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