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故里——扬州大明寺(一)

杖游说历史 2024-07-29 04:26:41

从瘦西湖北门出来,前行不远为扬州唐城遗址,顺便在遗址处停留一下,拍几张图片。然后继续前行,步行约十分钟,便来到了千年古刹大明寺。

现今的扬州唐城遗址,实际就是唐建中四年(783年) 淮南 节度使陈少游深沟高垒修筑的广陵城。经过发掘整理后,在原址基础上修建的仿古建筑与博物馆。当然,曾经的古老城池的遗迹经过保护还可以看到部分。

在去大明寺的路上,远远的就望见栖灵塔

大明寺位于瘦西 湖北 郊海拔28米蜀岗--瘦西湖风景区的蜀岗中峰之上,虽不高,但对于处在里下河洼地的 扬州 城来说,确是最高峰,有君临 扬州 之势。立于岗上放眼四顾远山含翠,长江如练,依山面水,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宗教旅游胜地。

寺院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名大明寺。又称“栖灵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又因其位于唐城之西,亦称“西寺”。唐时,栖灵塔毁于雷火,宋代重建,不久又毁。于后,寺名亦由栖灵寺复名大明寺。乾隆皇帝南巡,看到“大明”二字很不高兴,认为 扬州 人思念大明朝,故敕名为“法净寺”。 清 咸丰 三年(1853),大明寺(时称“法净寺”)又一次毁于战火。至同治中兴时期,由两淮盐运史方涘颐出资方有重建之举,再现当年“江淮化主”的香火盛况。所以今日所见大明寺的主体建筑,多为晚清风格。一直延续到一九八零年,鉴真大师的塑像从倭岛“回国探亲”,以恢复原名“大明寺”。

大明寺建在扬州蜀岗上,受地形限制的缘故,其总体平面并不是方 方正 正、左右对称的那种 中国 常见的建筑格局,从游览图上可见总体上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中路是大明寺主体建筑:从木质牌楼开始,由南向北,山门殿、大雄宝殿、 平山 堂等老建筑,包括鉴真纪念堂这个 新建 筑都在这一区域。 西路是大明寺布局着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和西花园,以水面为主,曰旌池,池旁古树参天。怪石峻刚,池之南北点缀着水榭、般厅等建筑,池西有真赏轩、天下第五泉。而园中天下第五泉尽是假的,真的泉眼在旌池的中间,有石径可通般厅,泉上有亭,曰“美泉亭”,亭旁有“天下第五泉”横碑。有康熙御碑亭旁有一鹤冢,系光绪年间大明寺主持星悟和尚为两只白鹤所建。 东路是大明寺近年扩建部分,有重建的藏经楼、鉴真纪念堂、方形栖灵塔, 新建 卧佛殿与弘佛亭寺和戒坛等。

大明寺以北,一水之隔是新建的鉴真佛教学院和鉴真图书馆。总面积近500亩的高冈之上,古典建筑恢宏雄伟、大气磅礴。 大明寺内共有六部分建筑群和园林景观的结合,构成优雅秀丽的风景名胜区,身临其境,空间感觉开朗而多变,各建筑之间既独立存在又相连续,且视线上不受干扰。布局适宜 建筑依山逐渐增高,错落有致、组合自然,总体布 局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在大雄宝殿东南有“文章奥区”与之相对称的是“仙人旧馆”园门,可以分别进入东轴的“鉴真院”、西轴的 平山 堂。这种布置很好地借助空间的组织与导向性,起到了引导与暗示的作用。主轴线以外的东西轴线:西轴线以欧阳修祠西侧园门入西园,东轴线的碑亭以深深小巷入东园,体现出园林景观 渗透有序、层次分明的效果,可谓小中见大,曲径通幽。当步入内园,觉得空间豁然开朗。

大明寺平面图

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 建平山堂。明万历年间, 扬州 知府吴秀重建大明寺,崇祯十二年漕御史杨仁愿再次重修。 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扬州 时,慕名前来大明寺礼佛,见寺名“大明”二字心中不快,怕人们见寺名而追念大明王朝,故特赐名“法净寺”。 咸丰年间寺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建,大明寺一直称为法净寺。

蜿蜒石阶,信步其中,走向千年古刹

牌楼对面立着大明寺碑

怀着朝圣的心里,由蜀冈脚下蜿蜒而上的百级台阶拾级而上,苍松翠柏掩映,随着尘俗渐渐远去。人也来到了大明寺山门前,大明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山门前没有影壁,却有一座典雅的木质牌楼,四柱三楹,下为石础,牌楼上面是灰瓦庑殿顶,级别很高,仰如华盖。 灰色砖雕双龙戏珠脊刹,不是常见的那种狂舞龙,而是卡通龙。鳌鱼脊吻,这在徽派屋脊上很少见,徽派还是以鸱吻居多,鳌鱼脊吻多出现在岭南。更奇妙的是,戗脊下的端兽是金色的;而且戗脊下不是挂风铃,却是一个花哨的垂花柱。这座牌楼应是是 新建 的,是借鉴的古代原有的样式吗?中门之上塴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书,字体雄美。

牌楼前广场

在大明寺牌坊前,有一株因伤断卧的圆柏。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因受雷击,这棵古柏不幸倒下。但人们没有抛弃它,而是为它搭了一根“铁树干”,给予支撑。固定后,这棵圆柏树干呈卧龙状。

牌坊前另一棵圆柏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曾无不自豪地写诗赞誉这座古刹:“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因为秦观的诗句, 扬州 大明寺有了“淮东第一观”的美誉。

牌楼外东侧墙壁上,面南嵌一方石刻,上刻“淮东第一观”。碑立于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明钥提议,采用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景观的句意书刻,字由金坛家蒋衡山书写。

牌楼和大明寺外墙平齐,说明山门缩进很厉害。东墙上写着“淮东第一观”,出自北宋扬州 当地诗人秦观的《广陵五题》“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这诗题的并不是大明寺,而是其邻平山堂,所以说的不是“第一道观”,而是“第一景观”。

牌楼外西侧墙壁上,面南嵌一方石刻,上刻王澍书“天下第五泉”

牌楼下那一对石狮也不是这里的原物,为六十年代从重宁寺遗址迁移到这里。这对狮子 看上去是北狮风格,民间石狮 。官家狮除了威风堂堂之外,最关键的是要有高级的基座,至少是雕刻的须弥座,而且要有锦铺。 由于山门向寺院内缩进很多,故山门和天王殿合二为一,山门兼天王殿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去了山门和天王殿之间的广场,减少占地。但这也有个缺点,就是天王殿前没有钟、鼓楼的位置了。这样合二为一的就不能叫山门了,应叫山门殿。进了山门殿就是大雄宝殿,没有过渡空间。 由于山门向寺院内缩进很多,造成山门两边既无钟楼鼓楼,大雄宝殿两边也无配殿。这应该是重建寺䢊的结果,只重建了山门殿和大雄宝殿。配殿的位置盖了商业设施(现在寺院的商业气息在这种情况下了)。是当初入没盖配殿,不是配殿另做他用就不得而知了,

山门为三券门,灰瓦单檐硬山顶,黛瓦黄墙,石拱券门

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两边有八字影壁,影壁上有字,应是新题的。

山门(天王)殿内居中的佛龛为纯实木制作,没有贴金饰玉过多的装饰,只是雕琢精美的图案,完全封闭的样式。前面是 弥勒 佛,金身法相,笑迎天下客;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后面是护法韦驮尊天 菩萨 ,金刚杵立于地上,惩恶扬善显天将威风,护国安僧受灵山嘱托。

0 阅读:0

杖游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