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故里——扬州大明寺(九)

杖游说历史 2024-08-14 22:42:46

平山堂西侧,就是历来为人称颂的西园,门额上有砖雕刻“芳圃”二字,“芳圃”为西苑别名。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这里的泉水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宋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今天,人们游历大明寺,仍以饮天下第五泉水为乐事。这种将花园与寺院联在一起的建筑在国内十分罕见。

西苑亦称“御苑 ”,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十六年(17年)重修,是乾隆皇帝多次临幸之地。 咸丰 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1949年后又多次重修。园四周丘陵起伏,山路环绕、竹木苍翠、绿树成荫。

园内西部凿池数十丈,瀹瀑 突泉 ,庋宛转折,以水为主,池东堆砌着 黄石 假山。造型如 狮子 盘山图,构思精美怡人。这个花园非常有特点,东部平旷、西部深邃,以水为主,其建造手法一反常态,正常的园林都是堆土为山,依山而建亭台楼阁,而这里是围土在周围,使其成一个正放的锅状,人游览就在这个山凹凹里面,这样就给人感受身在山谷中穿梭,显得山很深、林很密、路很曲折,当年这个花园建造就是根据“重重叠叠山,高高低低树,弯弯曲曲路,叮叮咚咚水”的意境而建。

园内内有楠木厅、柏木厅、船厅、天下帝王泉、梅亭、康熙碑亭、乾隆碑亭、石涛墓塔,无论水体的处理、山体的形态、厅房的布局、叠石的安排,均注意因地制宜,是一处极为精致的人文景观。同时,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交错处理也有步移景变的效果。其造园特色:一是将水分上下二池:下池面积广阔,湖光倒影;上池狭小,势如山涧的写真;二是假山以石为主,分为上山和下山:下山气势博大,上山则曲折婀娜。山中叠有石屋,形式多异。既叠有洞谷,宛转曲折; 又叠有悬崖,悬崖 石柱 。 山南 还叠有巨峰,状如拱云,横跨山涧、屋前、岩下、水池。绕山而行,生机盎然;三 是碑亭、井亭、水上建筑、墓园等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文化性,西园巧妙体现了“藏建筑于茂盛的山林之中”的意境。这种处理手法在 中国 园林中是罕见的。

如今,这个山、树、路还是当年的样子,可惜这个水再也不会叮叮咚咚了,原因在于面前看到的这座黄石叠山,原来就是依据这当时下面的一个自然喷泉而建的。使喷泉由山顶涌出,又流泻下来形成瀑布,极为美观。在瀑布旁设“观瀑亭”,后来由于没有水了,便改为“待月亭”。

待月亭

大明寺西苑梅林之南有一小池,称“上池”池边六角尖顶的风亭,名“待月亭”。待月亭在第五泉北侧。檐间面南悬黑底、白字“待月亭”匾额,为 扬州 著名书法家魏之祯所书。 亭为六角重檐,小瓦竖脊,攒尖顶,面南设一小门,东与 黄石 假山山洞相通,周边设八边形观景窗四个,亭内设圆石桌一张、圆石凳四张。

西园又名御苑,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这里的泉水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宋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今天,人们游历大明寺,仍以饮天下第五泉水为乐事。

观月亭前有一眼深井,开挖于南朝宋大明年间,古称“下院蜀井”,当年这口井水清冽甘甜。唐元和九年(814年)状元张义新著有《煎茶水记》曰:“扬子 江南 冷水第一( 镇江 中冷泉)、 无锡 惠山寺 石泉 水第二(歇马亭二泉), 苏州 虎丘寺第三(虎丘寺井), 丹阳 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 大明寺第五,吴江水第六……”。因此, 扬州 大明寺泉水誉称第五泉。唐代评水专家刘伯刍,以水煮茶后通过品茶来区分泉水的优劣得到的结果。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后来此井漂没,明僧沧溟和郡守王宗贯、卫使李铠于大明寺掘地复得此井,井内有殘碑。嘉靖年间巡盐御史徐九臬于井旁立石,碑高2米,上书“第五泉”、(现六于“美泉亭”旁的“天下第五泉”石刻,为道光年间一诚书),字形丰腴壮丽。

待月亭与第五泉

泉井侧勒石“第五泉”,为明代御史徐九皋书,旁为观月亭,亭后筑有梅花厅,以奇石为壁,两壁夹洞,壁中有泉淙淙。昔时剖竹相接,钉以竹钉,引第五泉水贮入僧厨,有古诗云“引泉竹溜厨入”。

由山亭入舫屋,池中建覆井亭,上置辘轳,仿效古之美泉亭。亭前建荷花厅。缘石磴而南,石隙中又有井。明僧智沧溟于此掘地得泉,即是此井。泉侧勒“第五泉”石刻三字,为明御史徐九皋所书。旁为观瀑亭,亭后筑有梅花厅。以奇石为壁,两壁夹涧,壁中有泉淙淙。昔时剖竹相接,钉以竹钉,引五泉贮以僧厨,有古诗句云“引泉竹溜穿厨入”。

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

水中锦鲤鱼围成一圈。

美泉亭

天下第五泉四周设有正方形透空栏杆,其上建有美泉亭。清代赵之璧《 平山 堂图志》卷一云:“宋时,泉上有美泉亭,欧阳修建。《修集》自注:大明井、美泉亭,今无可考。”清代李斗《 扬州 画舫录》卷十六云:“覆井亭在池中,高十数丈,重屋反宇,上置辘轳,效古美泉亭之制”。

现美泉亭为1963年复建,四角方亭,板瓦顶,置挂楣,下有四根混凝土圆柱支撑,亭顶中间开正方形口,设透空圆形窗,可直观蓝天。圆窗周边设有红、黑、蓝、白等色的彩绘,亭北向悬“美泉亭”匾,咖啡色底,淡蓝色字,为吴南敏书。立此亭,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在亭之 西北 侧有一长方形的“天下第五泉”石碑,石碑架于 黄石 之上,构架适中。碑文曰:大明泉列天下第五,泠在蜀冈上、山馆廊下。旧有泉,王虚舟太史为马氏书“天下第五泉”,将寿石而寘诸壁,后刘景山索去,遂不果。予重葺是园,泉已规石为井。暇日因缩摹虚舟书,补勒于石,刻诸廊侧,聊志蓺林一段佳话云。道光癸巳初夏,个园主人识,王城书。

美泉亭(环亭)

其实,在这里有两口“第五泉”,一个在岸上,也就是这口井,另一个在西侧池中,为清雍正年间凿池时发现的,当时的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第五泉,并在上面建了井亭。在泉亭的四周还有观瀑亭、待月亭、柏木亭、般厅等建筑。而奇怪的是井亭并没有顶盖?是谓“环亭”,环亭在在国内十分罕见(老朽尚未见到第二座)。

“天下第五泉”也在大明寺的名讳的波折反复的历史中,出现了同寺而两眼泉,究竟“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孰是刘伯刍口中的第五泉,还是都是,古往今来吸引了很多人去一探究竟。 出现了同寺而两眼泉,究竟“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孰是刘伯刍口中的第五泉,还是都是,古往今来吸引了很多人去一探究竟。

0 阅读:3

杖游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