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故里——扬州大明寺(十四)

杖游说历史 2024-08-23 22:58:57

在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的偏东位置上,也形成了一个南北中轴线的建筑群体,它就是以鉴真纪念堂正殿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群体。 出了大明寺大雄宝殿的后门,就是令大明寺名扬四方的鉴真纪念堂。曾有人说过,鉴真和尚占了大明寺名气的“半壁江山”,实不为过。

鉴真纪念堂是大明寺主要区域,由纪念碑亭、庭院与正殿组成,一式的仿唐代建筑。庭院中有长明石灯笼一幢,为1980年倭岛唐招提寺,正殿中堂供奉鉴真干漆夹纻塑像。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其悠久历史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鉴真和尚曾在大明寺讲律传戒,名闻遐迩,为僧俗所景仰,有着崇高威望,享“江淮化主”之誉。为了 兴隆 佛教,弘法东洋,他接受 日本 僧人邀请,欣然率领众僧东渡扶桑。大师东渡弘法是义无反顾的。当时,他的弟子们因道路遥远,“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而犹豫踟蹰。

鉴真却毅然决然:“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足见他的深远识见和坚强决心。鉴真大师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却毫不灰心,决不退缩,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 成功 抵达 日本 ,实现夙愿。他的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令后人无比敬仰与敬慕。鉴真在 日本 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 日本 人民奉为“文化恩人”。鉴真大师是传教弘法的光辉典范,是 中国 人民的友好使者。他是 中国 佛教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最大的荣耀和骄傲。

鉴真纪念堂由陈列室、门厅、碑亭、正殿四部分组成

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 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 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连接。园内植佳芳卉。

1963年由“四松草堂”改建而成,在陈列室之北,面南三楹。单檐歇山,前后两进,均为六架梁房屋,卷棚屋架,漏空花脊。中开古式大门,抱鼓石一对分置两侧。天井四隅旧植四松,高出檐际,故称“四松草堂”。门厅正门门楣上悬挂篆书“鉴真纪念堂”匾额,出自 扬州 书法名家桑榆之手,黑底衬石绿色字,肃穆而庄重,十分醒目。后进东墙壁上嵌有“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碑”一方,碑上分别刻有 日本 唐招提寺森木孝顺长老与 中国 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于1980年4月25日合题的碑文。

门 厅

出门厅(四松草堂)北行数米即有台阶升腾,拾级而上,抵碑亭。碑亭东西歇山下各自延伸约40米的回廊与正殿衔接,成环抱之势。

从这个碑亭开始,整个回廊院就是梁思成先生的大作了

碑亭,也是回廊院的山门,碑亭两侧有梁思成和赵朴初的半身像

碑亭为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纪念碑采用卧式的形式,下部须弥座模拟了唐代风格。纪念碑自然在轴中线上,碑亭和纪念堂中间过道,放置现唐诏提寺住持彬彬孝顺赠送的长明灯石灯笼,向南走碑亭面是报本堂前厅,厅门上有“鉴真纪念堂”几个大字,字为小篆,门后是鉴真画像石刻,鉴真立像及赵朴初的字等等。最南面的陈设室内大多是关于鉴真像回乡的文字及生平图片等介绍。 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而碑本身是有梁思成设计,因而被誉为当代的“三绝碑”

碑亭中矗立着一方仿唐朝风格的汉 白玉 横碑,高1.25米,宽3米,下设莲花须弥座。碑的正面横刻郭沫若手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9个大字,书法古拙遒劲,笔力千钧。碑身下镌刻唐代特有的卷叶草与花朵结合的图案,聊存唐代风貌和气息。上部碑身四周刻出边框。

碑亭建筑的转角按唐风铺作来做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 “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 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

碑亭背面。纪念碑立在纵中线上。碑亭进深的北面一间与左右步廊相对,南面一间突出到院门以内丁字形小院的横向的部分之间。

眼前的纪念碑则是著名的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为了表达对梁思成先生的尊敬崇拜,而精心设计送给他的一份礼物。设计上采用了卧碑的形制,并且打破卧碑无边的传统,创造性的设计了一个边框,表明是现代建筑,配合郭沫若题写的碑文、赵朴初的铭文象是一幅打开的卷轴,非常有书卷气,体现了鉴真对文化的贡献。碑脚处有佛焰,说明是佛门高僧。 印度 的莲花造型是正莲,这种覆莲造型是 中国 特有的,点出了纪念对象是 中国 的。最经典的是中间的缠枝花卉,雕刻了唐代独有的卷叶草纹饰,点明朝代并暗示了鉴真在中草药方面的建树。而碑体侧面直接就做成了烛台的形状,体现为怀念大师而进行的祭奠活动。整块碑雕塑语言运用得很精彩是鉴真纪念堂得分的亮点。

仿 倭妈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

采用彻上露明造,通长四椽栿,没有使用分心槽,形成一个空间

经过历年的扩建,鉴真纪念堂已经远远超出当初的规模。原有的功德碑也被这长廊代替。

梁栿与斗拱的关系还是按唐代规范

碑亭建筑的驼峰与托脚细节

递角梁与丁栿搭在四椽栿,山面系头栿着力于金槫

碑亭建筑与回廊的连接,回廊是仿唐风格

回廊的端头处,廊的梁架使用平梁、叉手,后世多趋此

回廊的端头处,貌似仿 敦煌 壁画经变画

碑的背面镌刻赵朴初于1963年为纪念鉴真大和尚圆寂1200周年撰写的长篇竖写碑文,通篇酣畅,字断意连,前后呼应;谋篇布局,于严谨中时露飘逸。

0 阅读:4

杖游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