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军明主任医师针灸验案二则

西岩宇 2024-06-19 16:29:31

安军明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妊娠呕吐案一则

近期,有多名孕妇因妊娠呕吐来到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安军明主任医师门诊就诊,经针灸治疗后,所有孕妇的呕吐症状都明显缓解。现择其中一例病案分享如下:范女士,28岁,确认妊娠2月余,自诉自怀孕2周后即开始出现呕吐症状,食入即吐,每天呕吐十余次以上,非常痛苦,多处求治无果,慕名前来寻求针灸治疗。

安军明主任医师结合患者的舌脉,四诊合参,给予针灸治疗一次后,患者诉针刺当天只呕吐一次,针灸治疗三次后,范女士诉再未出现呕吐症状,偶有喉间恶心不适,但可耐受,且可少量多次进食、饮水。范女士对针灸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安军明主任医师介绍,妊娠呕吐中医称之为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又称“妊娠呕吐”、“子病”、“病儿”、“阻病”。其主要机理为孕后经血停闭,血聚冲任养胎,冲脉气盛,胃气素虚,胃失和降,冲气挟胃气上逆而发本病。

本案中,安军明主任医师针灸治疗主要选穴为:足三里、阴陵泉、内关,攒竹及方氏头针伏脏中焦穴区。其中,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腑之下合穴,《难经·六十八难》篇中载:“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出合治内腑,故而选取这两穴可以起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从而改善脾胃虚弱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属于八脉交会穴,交阴维脉。明代刘纯在《医经小学卷之三》中首次载录了“八脉交会穴歌”,其中说到:“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针经指南》中认为:心胸满闷,腹胀腹痛,可针内关缓解。因而选择内关穴可以起到平冲降逆、和胃止呕的功效。攒竹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膀胱经夹脊与膈、脾胃相连,针刺攒竹穴可以调理气机,使气机通畅,呕吐自除。方氏头针伏脏为总感觉中枢,主治内脏疾患及全身感觉异常疾病,其中中焦穴区主治肝胆脾胃系统疾病。以上诸穴合用,可以使气机调达,从而起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效果。

安军明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崩漏案一则

近日,42岁的薛女士因子宫异常出血来到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安军明主任医师门诊求治。据薛女士自诉,自己半月前月经结束后三天,因自觉小腹部冷痛,遂在家自行艾灸治疗,即出现子宫异常出血,且出血量多,至今已持续二周仍未见好转。血常规检查回示血红蛋白80g/L,并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为此,薛女士非常苦恼,经人介绍,特来寻求针灸治疗。

安主任主任医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诊断:崩漏(脾不摄血证),遂给予薛女士针灸治疗。经过短短2次针灸治疗,薛女士高兴地告诉安军明主任,自己子宫出血的症状痊愈。一周后随访,告知未复发。

安军明主任医师介绍,崩漏是指女性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者。突然出血、来势疾骤、血量多者为“崩”, 淋漓下血、来势缓慢、血量少者为“漏”, 合称崩漏。本病多见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常见病因多为血热、血瘀、肾虚、脾虚等。病变多涉及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脏。本医案中,薛女士月经淋漓不止,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故辨证为崩漏,脾不摄血证。

安军明主任医师针灸治疗该患者时,选取隐白穴、三阴交穴、地机穴、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和方氏头针伏脏下焦穴区。其中,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脾主统血,隐白穴是治疗崩漏的经验效穴,针刺可止血调经,故《医学纲目》云“妇人下血不止,取隐白”。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针刺有益气、养血、活血的功能。地机穴为脾经的郄穴,是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的重要穴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有补气摄血、养血调经的作用。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有着调节、蓄积气血的功能,关元穴和气海穴是任脉位于下腹部的腧穴,针刺此二穴有调冲任、理经血的作用。方氏头针伏脏下焦穴区主治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以上诸穴合用,可以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总之,针灸治疗崩漏效果较好, 副作用较小, 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