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的修建历程复杂,以下从其修建背景、过程、主要工程等方面介绍:
修建背景
法国扩张需求:19世纪,英法等国侵入东南亚及中国云南,法国企图变云南为其殖民地。1885年,法国通过中法战争与清政府缔结《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取得对越南“保护权”及在中国西南诸省通商和修筑铁路权。

自拍图片
经济利益驱动:云南资源丰富,法国希望通过修建铁路,掠夺云南的矿产等资源,将云南纳入其经济势力范围,还可掌控云南的进出口贸易,获取巨大经济利益。

自拍图片
修建过程
南段(越段)修建:1901年,滇越铁路越段动工,1903年建成,从越南海防市经首都河内至中越边境的老街市,全长394公里。

自拍图片
北段(滇段)规划变更:法国人原拟的西线经河口、新街、新现、鸡街、建水、馆驿、通海、玉溪、晋宁、晋城、呈贡而达昆明,因沿线人民强烈反对,改走东线,即由河口经蒙自碧色寨至开远,中段由开远沿南盘江北上,经华宁盘溪至宜良,上段由宜良经呈贡抵昆明。

图片来自免费图库
北段(滇段)修建:1903年10月,滇越铁路河口至昆明段开始动工修筑,1909年4月15日通车至碧色寨,1910年4月1日全线通车,正线铺轨464.567公里,设置车站34个。

自拍图片
工程难题与解决方案
地形复杂:滇段沿线山峦陡峭、河流湍急,高差大。为此,铁路建设采用了展线、螺旋线等设计,以减缓坡度,如在碧鸡关等路段。同时,架设了大量桥梁,如人字桥,解决了跨越峡谷的问题。

图片来自免费图库
气候恶劣:滇南地区炎热、潮湿,瘟疫时常暴发。法国殖民者未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劳工们在恶劣环境下死伤惨重,只能不断补充劳工继续施工。
施工技术与材料:当时缺乏先进施工设备,劳工们只能用简单粗笨工具施工。轨道器材等钢材预制件全部从法国运到中国,在工地现场安装。
劳工情况
劳工来源:除役使云南各族人民外,还从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等省招募大量民工,前后7年间,总数不下二三十万。
劳工待遇:劳工们劳动强度极大,每天工作时间长,且生活条件极差,居住环境简陋,缺衣少食。同时,还遭受法国监工的虐待和折磨,死亡率极高,被人形容为“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

图片来自免费图库
建成意义
经济方面:促进了云南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使云南的大锡等矿产资源得以更便捷地运往国外,也让国外商品进入云南,刺激了云南近代工业的发展。
交通方面:结束了云南没有铁路的历史,改变了云南交通闭塞的状况,成为云南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对云南的交通运输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来自免费图库
文化方面:滇越铁路带来了西方的文化、技术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使云南的地域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