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拉宾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沟通真相:
在情感态度传递过程中,语言内容仅占7%的影响力,语音语调占38%,而肢体语言的权重高达55%,这被称为"73855定律"。
这一法则也帮助我们发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语言交流机制,早已在基因深处埋下了肢体语言优先的密码。
而在职场中,沟通更是每一位职场人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这次开始,和大家聊聊几个容易被忽视、却很重要的肢体语言类表达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帮助。
这次先聊聊我们的“笑”。
提到“笑”,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可能会觉得奇怪吧?说职场沟通的话题,咋还专门要说说“笑”呢?谁还不会笑啊?笑笑有那么重要吗?......
还真是,职场中掌握好“笑”的技巧,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更加开心欢愉;而另一方面,也更能够帮助自己做好沟通。
现在大家先想想:咱们周围同事有没有哪个人,TA特别爱笑?就是那种笑点特别低的人,别人随便说点什么,就能让TA立刻开心地笑起来的那种。绝不是什么假笑啊,一定是那种真的笑起来!
估计很多朋友能想到身边有这样的人。如果你想到了某位同事就是这种类型的,那么我这里追问一句:你觉得TA在你们公司和同事们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可能具体你未必了解,但是大概,或者至少感觉上,这个人在同事关系当中“有多好未必好说,但是至少不会太差”。
是的,正所谓“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爱笑的同事,至少在人群中,绝不是人情太差的人。尤其是职场新人,还是女的,又特爱笑,那么她估计很快就会在同事们当中建立自己的人设,也很容易很快建立和周围同事们比较熟络的职场关系,至少比“少言耍酷”的更容易受欢迎!
真的别小看,这就是“笑”,爱笑也会笑,在职场中所天然具有的积极意义。
所以这里我再多说一句:往往那些爱笑的人,都是“聪明人”。
这里我不是说爱笑的人耍心机,而是他们这种“笑”的表达语言,客观上给别人一种认真积极聆听和善于共情反馈的好印象。
我们试想一下:你讲了一段暗藏着某个梗的话,或者你抖了个包袱,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积极反馈。如果对方听过之后没啥特别反应,你估计就会很失望吧?或者觉得对方没在认真听;或者觉得对方的“智商”有问题。
而如果你这段话一出,对方某个人瞬间大笑起来、瞬间就给到了你预期的反馈,你除了得到某种“满足感”之外,心里面是不是也对对方的如此“机敏聪慧”的反应能力而有些欣喜呢?而且你还会因为对方在“认真听你讲话”而觉得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好些吧?
一个人因为你讲的有趣的内容而被逗笑,你就会很容易觉得对方内心对你真诚并尊重,这些都是看似极其普通的一个“笑”而能够带来的价值。
所以现实职场中我们是不是也容易有这样的发现:那些特别善于笑的人,尤其是女性,往往他们常常能有种“信息交流中心”的能力,因为往往他们和很多部门很多同事的关系都还不错,特别容易接收到各种讯息,当然也包括很多人更愿意主动找他们倾诉吐槽......
聊到这里,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疑问:好像这种“笑”的表达,更适合女同事,更适合普通员工。而我现在已经是管理者了,而且还是男的,那么“笑”是不是就不适合了?好像感觉做领导的,如果笑的多了,感觉容易没有权威感,或者觉得不够庄重严肃。而且,如果真的有问题发生,还笑嘻嘻的,是不是就更不合适了?
嗯,确实,这里我们说“笑”,肯定不是没啥就呵呵笑啊......具体什么时候你应该笑出来,确实是要根据具体的真实场景所需的。这里我更强调“笑”本身也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给你选择。
比如你作为团队管理者,还是男性,那么对“笑”的把握自然有其特别之处:
一方面是团队内部管理中,恰当的面带微笑,包括讲话时带着微笑,是很有力量的与下属亲和力的建立方式,而且对于那些偏敏感的“玻璃心”型下属员工尤其作用明显!
另一方面,是如果在与“对手”的争论或应对挑战时,如果你是带着微笑,且态度果断坚决地表达,此刻你即使哪怕言辞多么的犀利,甚至尖刻,也会让别人觉得你是有着冷静思考、有备而来、心里有底、不慌乱的稳重,说服效果其实更强!也更容易征得“中间力量”对你的好感与信任!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面带笑容”,在给自己征得力量的同时,更容易让对方失控,你其实已经在掌控局面了。
反过来设想一下:一张满脸怒气狰狞的脸,这样的人说的话再好听,都会被别人容易认为是气话、假话,很难相信!
还有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如果是职场女性领导,她们爽朗的大笑,其实是很加分的!非但没有传统意义上觉得“女性不应该那么容易笑”的落后观念,反而更体现女性领导的积极正念、阳光健康、思路清晰、自信强大等积极的强者表现!
所以我倒是觉得女性领导更应该善用“大笑”这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但是职场中“笑”的表达,也有几个注意事项:
一是确实“笑”的时候,需要把握时机合适,以及火候尺度。不能有人心情烦乱忙工作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你这边哈哈大笑的,给人家一种看热闹,甚至笑话人家的误解。
二是到底是“大笑”,还是“微笑”,亦或者只是“面带笑容”,都是根据当时沟通表达的具体场景所需而定。尤其作为管理者,本身的各种肢体语言,是很容易被下属“放大解读”的,所以很多时候只需要你“点到为止”可能就足够了。另外确实,如果领导经常无厘头地哈哈大笑,确实让人有些觉得“奇怪”。
三是某些敏感工作岗位的“笑脸”,确实需要谨慎,比如财务、审计等,尤其是在处理某些敏感工作过程中的时候,笑多了,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联想......
总结来说,毕竟“笑”作为沟通表达语言,是为了维护和提升职场关系的,肯定不是为了故意讨好的。
善用“笑的语言”,可以增加我们的职场表达魅力,但也需要注意拿捏尺寸把握火候。
希望咱们大家每天的职场生活,都多些笑容与笑声,开开心心的更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