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在不同的时间对于不同的人,表现得千差地别,在朝堂上他可能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好官,但在私底下却可能是一个暴力伤人的丈夫,一个六亲不认的逆子,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史上那些功盖千秋却私德极差的人物,看看你知道几个?
一、范晔大家都知道“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其中《后汉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范晔,他的《后汉书》备受史学界乃至文学界推崇,被誉为“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
范晔那是相当有才,称得上“才华横溢”,然而这却是他唯一正面的标签!
后边三个标签分别是:“贪财好色”、“不忠不孝”、“惜命怕死”!
贪财好色还可以理解为才子本色,但不孝却是人生大过。当他的嫡母去世,范大才子不仅未能及时赴丧,好不容易出发了居然还带着购置来的姬妾。
就算对嫡母没有感情,他不屑惺惺作态的话,对自己生母的态度就令人发指了!他整日住在豪华庭堂内,连姬妾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的母亲却住在陋室里,冬天都没有被子盖!等到母亲去世,他也是毫不悲伤,甚至在葬礼上唱歌,就连同样人品不咋地的彭城王刘义康都看不下去了,狠狠修理了他一番——贬官。
范晔也因此对刘义康恨得咬牙切齿,然而后来面对对方金钱美女开道,他又抑制不住自己贪财好色的本性,成功“变节”,拉着整个顺阳范氏走向了谋反的万丈深渊。
当时范晔掌握禁军,刘义康又长期执政,颇有威权,应该说成功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然而就在事发当天,虽然被策反的文帝侍卫一再暗示动手,但范晔却怂了,一场政变就此流产。
两个月后,同谋的徐湛之告发,范晔等人锒铛入狱。接下来他的精彩表演更是让“叹为观止”!
被下狱的范晔先是化身自救恶狗,开始胡乱攀咬。他告诉文帝,整个谋反是孔熙先策划,自己是被诬陷!但当孔拿出他亲笔书写的谋反部署(他是狗头军师)后,这才哑口无言。
后来,整个案子因故拖延,泄了气的范晔以为可以免于一死,马上又像打了鸡血一般,四处求肯,为此他还上书文帝,展示了一番大文豪的风采,他送给文帝一面团扇,上有自己的亲笔题诗:“去白日之昭昭,袭长夜之悠悠”,寄希望于文帝能因惜才留自己一命,然而文帝根本无动于衷。
在刑场上,范晔的谢幕最“精彩”。首先,他见自己第一个被杀,居然提出:“难道受刑顺序也按官职大小么?(彭城王因是皇族,不用上刑场,其他人就属他官最大)”,惹得外甥谢综破口大骂:“你是贼头!当然第一!”
之后,等待临刑,他又痛哭流涕,小孔小谢忍不住喷他:“往日指点江山,自以为一世雄杰,怎么这么怕死?!”
再后来,当受牵连而被斩首的儿子范霭被押上来时,因为用唾沫吐他,他居然又拿起了架子:“我是你爹!至于这么恨我么?”
最后,用范晔妻子的话来作为他一生的总结:“君不为百岁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
二、吴起作为军事理论家与孙武齐名,著有兵法经典《吴子》,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
作为改革家,与商鞅齐名,吴起变法使楚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吴起一生仕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鲁,率弱鲁击败强齐;在魏,创建魏武卒,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的奇功伟绩;在楚,南平百越,北御三晋,西伐强秦,辅佐悼王变法强国。
然而与他的丰功伟绩同样出名的是他的人品。
吴起少时家中富有,为了谋取一官半职,他四面钻营,耗尽了家财却仍一事无成,“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几句随意的玩笑,便杀了几十个乡亲,司马迁称他毫无人性!
吴起惹下大祸,只好远走他乡,他的母亲整日忧惧,不久染病去世。得知消息的他拒绝回家奔丧,以至于老师曾参都鄙视他的行为,与之断绝了关系。
后来吴起在鲁国发达了,官至大夫,但他依然不满足。前412年,齐国田白攻鲁,穆公欲任他为将,但听说其妻娘家在齐,便罢此意,吴起闻之抽刀杀妻,拿老婆的头颅换来将军之印。
唐代名相房玄龄在《晋书》中就说:“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残忍至极。”
赵匡胤也因此将他踢出了武庙。
三、蔡伦蔡伦的历史功绩就不用过多赘述了,他的造纸术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排行榜》中,将他排在了第七位,远远超过了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一众大牛,美国《时代》周刊也将他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然而蔡伦的人品却实在不敢恭维。
蔡伦十多岁就入了宫,二十来岁就做到了小黄门的“高位”,但他并不满足,为了巴结当时受宠的窦氏,他设计诬陷宋贵人行“巫蛊之术”,导致其服毒自杀,太子刘庆也被废为清河王。而后,他又陷害梁贵人,致其忧郁而死。
章帝死后,窦氏成了皇太后,而蔡伦也鸡犬升天,被封为中常侍,“豫参帷幄之中”。
92年,已长大的刘肇想要亲政,恰逢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密谋造反,闻到风声的蔡伦又毫不犹豫转舵,投靠了刘肇,事后,蔡伦加位尚方令,成了权倾朝野的一方宰执。
而他改进造纸术也并非为了造福人类、传播文明,而仅仅为了讨好当时的太后邓氏。
106年,二十七岁的刘肇病逝,刚满百日的刘隆继位,由其母邓太后垂帘听政。
邓氏为了推行新政,组织了一批学士校订经书,颁行天下,而这就需要大量的纸张。蔡伦意识到这是一个讨好太后的良机,便利用职务之便,改进了前人的造纸术。
蔡伦献上“蔡侯纸”,果然得到了邓太后的褒奖,又被加封为龙亭侯,“实封三百户”,权势也达到了顶峰。
蔡伦一生阴险奸诈,见风使舵,但世事无常,终有一天,他会为此付出代价。
121年,一直庇护蔡伦的邓太后薨逝,汉安帝刘祜亲政,而刘祜就是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隆无后)。
刘祜亲政后,便开始重审自己的奶奶宋贵人当年的巫蛊案,蔡伦知道再也不能迎风而倒,于是服下毒酒,畏罪自杀了。
四、李斯李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谓功盖千秋。他谏止逐客令,使四方人才齐聚大秦;他废除分封,建议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华夏一统的基础;他修订秦律,禁止私学,是秦王朝一系列政策的最大策划人。
另外,他在文学、书法、哲学等方面的贡献在历史上也有相当的地位,《谏逐客书》是古代散文名篇,《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等也是传世名迹,《苍颉篇》七章更是被称之为“秦三苍之首”,是历代启蒙科普读本之一。
然而李斯的人品却被人诟病千年,他讲排场,爱慕虚荣,奢侈无度,秦始皇都因此对他有微词;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陷害韩非子;他唯利是图,为了一己私利,和赵高一起篡改始皇遗诏,赐死扶苏,害死蒙家兄弟,致使秦二世而亡。
当然他自己也不得善终,在赵高的陷害下承认谋反,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五、施琅施琅大家都知道,帮助康熙收复台湾,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他一句话——不统治台湾,会成为残明势力根据地,让康熙改变主意,不将台湾送于荷兰人,而是纳入大清统治。
从这一方面来讲,他对中华民族是有巨大贡献的,可谓功盖千秋。
但他的私德却是非常不堪的。
施琅原为郑芝龙部将,随之降清,后因不被重用,又随郑成功反清复明。
很多人以为施琅是因为全家被杀而再次降清,其实刚好相反。他投靠郑成功后,郑并未予以重任,反而对他的傲慢跋扈怀有戒心,施琅也因此大为不满,他表示想去当和尚,以刺探郑对他的态度,郑不为所动,他便一怒之下剃光头发,不再参见郑成功。
顺治九年,受施琅节制的曾德为求出头之日,“恃郑氏亲昵,逃于郑所”,施琅悍然不顾郑成功“驰令勿杀”的严令,将其捉回斩首。
此举激怒了郑成功,于是命右先锋黄廷将施琅父子拘捕入狱,后施琅在一些亲信部将的帮助下逃降清朝,郑于是将其父弟统统处斩。施琅也因此对郑恨之入骨,一意同郑氏为敌。
施琅投降后一开始并未受到重用,但他四处钻营,无论是对当时的权臣鳌拜,还是对后来的明珠和索额图都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不过清朝对他这样降了又叛的反复之人防范太深,所以一直也未得重用,直到康熙打算收复台湾,施琅才成为复台的主将。
如果这些还能用矢志报仇来掩饰的话,那他后来的一系列行为就是其真实品性的体现。
史载,施琅在攻占台湾后,巧取豪夺,占据了大量的田亩,几乎是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名为“施侯租田园”,后来,他甚至连澎湖渔民也不放过,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
施琅也因其反复、跋扈、贪财的形象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负面评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因“收复台湾”成功翻案,成了民族英雄。
六、张居正明朝第一首辅,实行一条鞭法,伟大的改革家,万历中兴的核心人物,史称“为大明续命百年”。
但是,就私德而言,张居正却颇为不堪。
比如,在徐阶与高拱的争斗中,他私下里与高拱接触,明面上却与徐阶保持着亲密的师生关系,徐阶致仕后,又为了利用高拱排挤其他阁僚,确立自己的地位,与司礼监李芳把退养在家的高拱重新弄回了内阁。
高拱主政期间,张居正让其在前面冲锋,干得罪人的差事,而他自己则在私底下与司礼监、后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待条件成熟后,便联合冯保、李太后轻松扳倒了口无遮拦的高首辅,成功上位宰相。
如果说这是权谋,无可指摘,那么在个人作风上,张居正又有更多的不足之处。
比如,张居晚年恃宠而骄,嚣张跋扈。他曾自称:“吾非相乃摄也”,甚至把别人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堂而皇之的挂在堂前:“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不但不将皇帝放在眼里,还明不张胆的自称皇帝老爹。
再比如他的骄奢淫逸,他回乡祭祖,乘坐的是三十二人抬的华美大轿,比皇帝的十六人大轿还拉风。另外,他到处搜罗美女,以致家中宠姬成群。根据他的好友、明末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的记载,戚继光就“时时购千金姬”送给张居正,而且还把家乡蓬莱出产的海狗肾送去了好多。
甚至,张居正之死也与此有关,用王世贞的话说,就是壮阳药惹的祸——“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以至于暴病而亡。
对于张居正的人品,当时有一个叫艾自修的秀才就评价说:“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七、秦九韶南宋著名数学家,他的大衍求一术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领先西方数百年;他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他的名著《数书九章》,是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称他是“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然而立下如此功绩的秦九韶却是个十足的小人,时人给他的评价是:“暴如虎狼,毒如蛇蝎,非复人类”。这样恶劣的评价可以说是史上独一份。
他的“劣迹”有很多,比如他曾经派手下去杀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此还亲自设计了几种杀人方案,如毒死、用剑自裁、溺死等,当手下不忍心杀害少主,偷偷将他放掉时,他又开出巨额悬赏,满世界追杀儿子和手下。
再比如,他喜欢收集毒药,甚至自制毒药,一旦有人得罪了他,他最喜欢的方式就是让其“试毒”,看哪一种毒药最让人痛苦。有一年,秦九韶和宠姬月夜在庭院中偷欢,不意被一个汲水的仆役撞见,他先是让其试药,待仆人试用了数种毒药而不死后,又将其以偷盗之名送官,官老爷认为罪不至死,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判,他竟因此怀恨地方官,企图将其毒死,当时的记载说他:“多蓄毒药,如所不喜者,必遭其毒手”。
除此之外,他的劣迹还包括带着妓女参加老爹的宴会,鱼肉下属官吏,抢夺百姓田产,建造超豪华庄园等等。
他的人品已经不能简单用差来形容了。
七、杨素杨素其人,军政全能,智勇兼备,才干卓绝,既是辅助隋文帝统一华夏,打垮突厥的开国元勋,亦是帮助杨坚开创“开皇盛世”的得力辅弼。
杨素初随名将韦孝宽东征,击斩北周宗室宇文胄,为杨坚代周建隋立下大功;伐陈之战,杨素在长江三峡口突袭大破陈军,摧毁其长江舰队,南朝将士丧胆,畏之曰“江神”;陈后主被俘后,江南各地降而复反,杨素历时百战,越岭翻山,次第荡平,华夏重归一统;杨广即位后,汉王杨谅据并州而反,杨素仅以数万人平乱,他先在高壁之战中山路袭敌,破杀赵子开十万余,又在清源之战,以正兵大败杨谅十万军,生擒当世第一猛将萧摩诃;后来杨素两次北征,第一次以骑对骑,打得达头大汗重创而遁,第二次征突厥,奇袭大破之,从此突厥远遁,漠南无复虏庭。
单从功绩上来讲,无论是对大隋,还是中华民族,杨素都是有大功的。
然而,世人皆知他就是一个玩弄阴谋,陷害忠良,品行不端的祸国奸臣,比如他为了军功,对麾下将士极为残暴,若不能破阵,退还者尽数斩首;为了上位,他诬陷贺若弼、史万岁、李纲等忠臣良将,致使功臣蒙冤,天下沸腾;为了讨好杨坚,滥用民力建造离宫,致使“死者数以万计”,然后将尸骨一焚了之,连杨坚都骂他:“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为了巴结杨广,陷害杨秀,助其夺嫡,后来又在文帝病重时假传圣旨助杨广登基。
从品性上说,杨素就是一个小人。
八、沈括中国科学史中最牛逼的人物,也是史上最全面的才子,外交上曾出使辽国,军事上曾戍守西夏,政治上曾任三司使,参与王安石变法。数学上,开垛积术研究先河,物理上,最早证明了磁偏角的存在,并对小孔成像原理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化学上首次提出了湿法炼铜,提出“石油”这一概念。天文学上,改进浑仪、漏壶,发现真太阳日有长短。另外他还在历法、地理、水利、医药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一部《梦溪笔谈》让他成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中科学院为了纪念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沈括”。
然而,沈括成就虽高,影响虽广,贡献虽大,但人品却不行。
沈括曾经对好友苏轼背后捅刀,当年苏轼被贬杭州,遇到了好友沈括,两人诗酒话旧,言笑晏然,好不畅快。临近尾声,沈括提出让苏轼拿出诗作让其拜读,苏轼不假思索一口应承下来。
谁知沈括当晚就将诗作誊抄了一遍,并将里面有诽谤朝廷之嫌的诗句圈点勾画,然后秘呈给了皇帝,苏轼因此锒铛入狱,后来多亏王安石等人求情,才从轻发落,被贬黄州。
括至杭,与轼论旧,求手录近诗一通。归则签帖以进,云词皆讪怼。其后李定、舒擅论轼诗置狱,实本于括云。”
——《元佑补录》
对于王安石,沈括的所作所为也尽显下作,作为王的老乡,沈括一直是支持者王安石变法的,所以两者的关系也很好。但后来王安石罢相,沈括立马就换了阵营,他秘密向当时的宰相呈万言书,细数变法的种种不力,为了洗白自己,甚至反戈一击,将王安石批的一文不是。
宰相非常不齿他的做法,将其书公之于众,王安石直呼他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神宗也发誓永不启用这等无耻变节之人。
从此以后,沈括的个人信用彻底破产,他在守旧派和变法派中里外不是人,两派固然视同水火,但在鄙视他这件事上,立场却是出奇的一致,纷纷踩他,不久他就被逐出京城,贬到了宣州。
后来哲宗即位大赦天下,朝中人纷纷上书历数其罪行,哲宗便说,天下谁都可赦,唯独沈括不赦。那时沈括人品败坏的形象就已经铁上钉钉,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