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发展非常迅速。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起义军不但使大秦帝国在函谷关以东各地的统治基本被摧毁,还攻入函谷关,达到了距离咸阳不过数百里的戏。
然而,转瞬间,又仅仅过了3个月,陈胜吴广起义就失败了!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惊人的发展速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前209年七月,随着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反秦起义爆发了!
起义之初,参加者不过是一起“失期”的900戍卒,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勇则勇矣,实力薄弱,不过是随时可能被扑灭的星火。
然而,天下苦秦久矣!起义军顺势而为,在风口上飞了起来!
仅十多田的时间里,他们连克数县,前进数百里,攻入陈境时,已发展成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的庞大武装!
随即,陈胜军趁胜一举攻占了重要城市陈。
陈,西周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都城,战国末年楚国也一度在此立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城。
在这里,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发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响亮口号!
“伐无道,诛暴秦”!一声霹雳,天下震动!
各地纷纷响应,他们杀掉地方长官,“杀之以应陈涉”,一时间,“天下云集响应”、“从之如流水”,起义力量爆发式发展!
随即,陈胜、吴广做出部署。
吴广为假王,率领楚军主力,西攻荥阳,准备歼灭在此的秦军主力。
周文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取咸阳!
武臣、张耳、陈余等人,率3000兵攻打原赵国地区。
其余又分兵攻略各地!
而此后起义发展之迅速,可能连陈胜自己也预想不到。
函谷关以东的原六国地区,赵、燕、魏,在起义军的直接攻略下复国;齐国也在旧贵族田氏的领导下复国!其余各地,又有许多没有归属陈胜(如秦嘉),或者名义上响应陈胜但未接受其领导(如项梁),他们虽各有算盘,但也一起形成了对大秦的打击!
因此,到九月时,广大关东地区,大秦帝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而同时,吴广率领的大军攻荥阳,虽不能克,但夺取了荥阳周围地区,将秦军在内地的主力紧紧围困于荥阳。
同时,周文率军绕过荥阳,直扑关中。
由于周文军行动迅速,“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不及反应,周文既突破函谷关,直接攻到距离咸阳仅百里之遥的戏!
而且,在进军途中,周文军迅速壮大,已发展到兵车千乘,步兵数十万!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起义军迅猛发展,距离灭秦不过一步之遥!
然而,事实上,由于起义领导的一些失误和当时的历史形势,看起来乘风破浪的起义军,不过是在“裸泳”。
六国复国思想,使起义军的发展陷入分裂六国,曾经存在了数百年。像齐楚燕这样的老牌诸侯,甚至存在了800年以上!
800年是什么概念?从现在往前数800年,还是南宋时期···
而陈胜吴广起义时,六国覆灭不过也就是10多年!
因此,我是“楚人”、“齐人”、“赵人”的身份认同,依然十分浓厚,他们对六国的身份归属感依然十分强烈。
许多史书说是旧贵族要复国,其实不然,普通群众对旧六国也是有着身份认同的。
陈胜吴广是底层群众吧!他们建立“张楚”政权,“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也是要恢复、发展楚国!
所以,当关东各地纷纷起义后,大家首先忙着的事情就是复国!
早在陈胜称王之前,张耳、陈余就建议:您不应当称王,“示天下以私”,而应当派人立六国之后,恢复六国,六国受到您的恩德,必然拥护您,“以德服之”,则您可以成就帝业!
显然,所谓“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是忽悠人的鬼话,他们要的不过就是恢复六国罢了。
陈胜拒绝了。
陈胜派武臣、陈余、张耳率军攻略赵地后,张耳、陈余立武臣为王。
随即,当初那个劝陈胜要立六国之后的张耳、陈余,又劝武臣攻略燕地,并把燕地纳入赵国。
然而,当赵将韩广攻略燕地后,又自立为燕王,也独立于楚、赵了。
同时,陈胜派出攻略魏地的周市,在平定燕地后,诸将欲周市自立为王,周市在与陈胜交涉后,立魏咎为魏王。
此外,齐国是旧贵族自己起兵恢复的本就与陈胜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虽然关东皆反秦,甚至反秦势力中有许多与陈胜起义军有直接关系,但皆独立于陈胜势力了。
各恢复的诸侯及独立的势力,虽然根基不复就六国之稳固,实力不及就六国之强盛,但尿性与旧六国却一致:“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皆集中力量维护自己的地盘,不愿再帮助陈胜起义军。
因此,看起来关东皆反秦,但其实张楚政权真正的实力却没有真正发展,反而随着各国复国,“人各有归”,势力分散了。
陈胜的帝王之才不足,无法驾驭形势然而,即便如此,陈胜作为天下反秦首倡者,在当时拥有最雄厚的兵力和最大的号召力,因此,如果陈胜有帝王之才,张楚政权仍然是很有希望的政权!
然而,陈胜在展现帝王之才前,却先有了帝王的架子。
陈胜称王后,就不再亲自带兵打仗了,只住在深宫享清福,发号施令。
不带兵就不带兵吧,如果能择人任势,运筹帷幄,也不错的。
但是,陈胜却做了三件自毁长城的事情。
1、杀故友,失威望。
当初,陈胜在田间时,曾对身边人说:苟富贵,勿相忘。。
等陈胜做了王,故友们找上门来,看看陈胜忘没忘记他。
陈胜先是不接见他们,后来,人家在路上拦路呼喊他,他才把人家接回去。然后,又因为人家说些陈胜过去的八卦,被陈胜直接杀了!
如此,陈胜故友,纷纷离开,再没有人亲近陈胜了。
陈胜故友,未必如刘邦故友一般,有萧何樊哙夏侯婴之才,不被重用不奇怪。
但是,陈胜因为小事,直接把故友杀了,展现出他的无情和气度。
无情,则没有人敢于亲近,因此,陈胜的故友皆离去了。
没有气度,也就没有“远人归顺之心”,对欲归附者失去了号召力和威望!
其实,当时,各地起义军很多,有许多虽然与陈胜没有直接关系,但也有心于陈胜,就连楚旧贵族项梁也以陈王为号;虽然这些势力不可能放弃其割据性,但如果陈胜有大气度,是可能团结更多的势力,将大家组织起来的!
然而,陈胜如此气度,能安定住手下这些人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召远人共行”呢?
2、杀葛婴,激化与诸侯矛盾。
葛婴,也是起义军的大将。
在陈胜称王之前,葛婴率军向靳县以东发展,在不知道陈胜称王的情况下,拥立了原鲁国贵族襄强为楚王。不久,得知陈胜称王,葛婴又主动杀掉了自己拥立的楚王,表示拥护陈胜。
然而,陈胜还是杀掉了葛婴!
在陈胜称王之前,葛婴就自率一军而出,可见这个葛婴是最早参与起义的一批人之一,是老资格。
在不知道陈胜称王的情况下,葛婴拥立一个鲁国贵族做楚王,是为了适应当时形势而已。
在得知陈胜称王后,葛婴及时杀掉拥立的楚王,拥护陈胜,是依然忠于张楚政权。
老资格、忠诚于陈胜的兄弟,就这么被杀了。
相反,武臣自立为赵王后,陈胜“本欲尽族武臣家,而发并击赵”,但在柱国劝阻后,反而向武臣祝贺!
这两件事情放一起,有两个后果。
首先,如张耳、陈余所说的“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
大家都知道陈胜不欲恢复六国,即便恢复也是“以计”罢了,灭秦后还要来收拾你!
其次,一旦卷入诸侯之事,迷途知返,是要被杀头的,只有坚决自立方能自保!
如此,陈胜与诸侯关系更紧张了,诸侯更不可能发兵助楚击秦了。
3、以苛察为忠,与诸将关系紧张。
同时,深宫之中的,陈胜又以任用朱房、胡武等酷吏,独断专行,“以苛察为忠”。
这就引发了两个灾难性后果。
首先,陈胜起义军尚不及建立严密的军法制度,在“苛察为忠”的氛围下,有心者“操作空间大”。
比如,后来,吴广的部将田藏,仅仅靠假造王命,居然就诛杀了吴广!
更重要的是:“诸将以其故不亲附”,不再与陈胜同心同德了!
深宫之中的王与外面领军的将领之间离心离德,这必然是要祸起萧墙的。
也就是陈胜吴广起义败得太快了,来不及搞出更大的乱子,否则,像后来太平天国那样的内部火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此,由于缺乏帝王的才干与气度,在很短的时间内,陈胜就与潜在同盟者、诸侯、诸将的关系都微妙起来。
如此,张楚政权虽然看起来蓬勃发展,但是实际上,年轻的政权已经内部腐烂,失去了生命力。
而这些问题,很快表现在了战场上。
战场失误1:主力分散即便诸侯不帮忙,以当时的形势,三路西征军,力量也是比较够的。
起义军的西征部署是:以吴广军主攻荥阳,争取歼灭在当地的秦军主力;以周文率军直入关中;以宋留率军攻下南阳后由武关入关中。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协调,三路大军,各行其事,无法统一协调。
吴广在击败秦军后,围攻荥阳,要破城则尚难,但要围住当地秦军则兵力过剩;而即便吴广不再抽兵入关,以其在荥阳周围所占领地区,是能够给兄弟部队提供物资支持的。
但是,吴广却长期顿兵荥阳,不支援周文。
宋留在早早打下南阳后,也滞留于当地,不按计划入关作战。
周文军则绕过荥阳,直入关中。
如此,三路西征军,各自为战。
三路西征军形成了:攻则不能并力,守则被各个击破的态势。
这个失误,同时为后续失误埋下伏笔!
战场失误2:周文停军即便有了第一个失误,但从表面上看,似乎周文一军就够了。
周文以前在项燕军中做过“视日”,也就是占卜吉凶的人,也曾为春申君黄歇的门客,有一定的军事经验,在作战中,绕过荥阳,直插关中,行动迅速,颇有章法。
而且,进军途中,周文军迅速膨胀,到达戏的时候,兵车千乘,步兵数十万!
但是,走到戏的时候,周文却停军了!
史料没有记载周文停军的原因,但周文当然不是故意“放水”,是什么原因呢?
有书籍分析,是周文一路长途行军,需要休整。
个人以为不然。
周文军虽是长途奔袭而来,但军队多数为沿途加入群众,且一路未经大战,是“行千里而不劳者”,并没有立即休整的紧迫性;况且,而且,周文军是无后方作战,一路奔袭而来,“望屋而食”,没有后勤补给,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客观上并没有停下来的有利条件。
所以,周文不可能是因为疲劳而休整,其停下,应当是等待后援。
毕竟,咸阳是大秦都城所在,城池坚固,即便没有章邯紧急征发的骊山囚徒,当时也至少有5万材士精锐守城,结合吴广顿兵荥阳的情况,起义军必将遭遇一场大战。
而按照起义军的部署,早在七月就出发攻下南阳的宋留军,应当也已经如约入关靠近,可以形成合力了!
所以,个人以为,周文停军,不是为了休整而休整,而是等待计划中将抵达的援军。
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周文的停军戏下,是致命的失误。
如果不停军,尽管周文是孤军深入,以其雄厚兵力,即便不能一举破咸阳,也能形成围攻咸阳之势,如此,则整个战略形势将完全不同!
而周文停军,给了奄奄一息的大秦帝国喘息之机。
而对于拥有丰富战争经验和高效动员力的大秦帝国来说,喘口气的时间,就足够了!
章邯征骊山囚徒,发武库装备,组建起大军,迅速反扑。
结果,戏下一战,周文大败!
如此,形势大变!
战场失误3:战略暂停周文兵败后,退出关中,撤退到了曹阳。
此时,双方都有机会!
对大秦来说,虽然击退了周文,保住了关中,但是,骊山囚徒毕竟是新建之军,在救急后,需要一定的整训。
因此,章邯被迫在关内整训了两个多月,一直没有出关。
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两个多月,可以做很多事情!
对于张楚政权来说,他们既可以调整部署,增强抵抗力量,又可以团结唇亡齿寒的诸侯,一起抗秦。
然而,在这关键的两个多月里,张楚政权···什么都没有调整。
吴广依旧率领楚军精锐顿兵于荥阳之下,宋留依然在南阳逗留。
而且其他反秦势力中,诸侯皆袖手旁观,坐视秦楚相争。
如此,起义军浪费了宝贵、关键的两个多月,而秦军则经整训,进一步强悍了。
如此,当章邯反击时,起义军只能雪崩了。
连败,解体十一月,章邯出关了。
章邯首先攻击周文军。
毫无悬念,周文军连败,周文兵败自杀,全军溃散!
如此,起义军中数量最众的一支部队,就此覆灭!
随即,章邯准备进攻吴广军。
吴广军,是起义军精锐所在,但战斗力也远不及经过整训的秦军。
更严重的是:章邯还没打,吴广军先发生了致命的内讧!
田藏假传陈胜王命,杀了吴广,自请为将!
陈胜得知此事后,追认了田藏为将的任命,让其替代吴广。
吴广,虽然在指挥上存在许多问题,但他毕竟是张楚政权的“假王”,是第二精神支柱,他被杀害而陈胜居然追认凶手为将,如此则起义军更加人心离散了!
这一情况下,起义军哪里能打得过秦军呢?
毫无悬念,田藏战死,部队溃散!
如此,张楚政权的精锐和主力,已经全部被歼!
陈胜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陈胜死,起义失败这时,司马欣、董翳所率的关中秦军赶来,秦军实力进一步增强!
章邯遂兵分两路,直攻张楚政权的都城陈。
邓说、伍逢指挥部分起义军抵抗,战败,退至陈。
都到这个时候了,战败了而不散去,还愿意回来陈和你坚决抵抗的,是忠臣呀!
然而,陈胜气恼,把邓说杀了!
如此,人心更离散。
随即,陈胜让柱国际率军抵抗,毫无悬念的大败。
陈胜遂亲自出城督战,又毫无悬念的惨败!
如此,陈胜只好放弃陈,向汝阴撤退。
十二月,撤到城父的时候,车夫庄贾,将陈胜杀害,随即投秦!
章邯取陈后,一面扫荡陈胜余部,一面亲率主力去对付陈胜军最后一支主力:宋留。
宋留战败,被章邯所擒,送至咸阳车裂。
如此,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
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发展迅猛,主要是反秦主张深得人心,“除无道,诛暴秦”,是符合人民愿望的历史潮流!
大潮起,陈胜迅猛发展,形势大好!
但是,以当时大势论,天下既有反秦的普遍渴望,又有恢复旧六国的旧习惯,因此,反秦起义,不可避免的面临分裂的风险。
而大秦虽然暴政不得人心,且已经丢失六国之地,但他在旧秦之地,依然拥有无可比拟的财富和曾经横扫天下的动员能力,因此,只要留一点机会,大秦有机会发起汹涌反扑!
形势,仍然十分复杂。
然而,陈胜并不具备帝王之才,他的气度、才能,皆无力驾驭复杂的形势。
最终,陈胜驾驭不了这样的风浪,船翻了。
作为一个王,陈胜是一个糟糕的王。
但是,作为一个反抗暴政的领袖,陈胜永远是伟大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