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中医认为,阳气就像太阳一样,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反之,若是阳气不足的话,人就容易生病。
1、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
2、推动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
3、防御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和保卫精气;
4、温煦作用,气血得温而行,细胞得温而活;
5、固摄作用,阳气具有固定形神和摄纳精气、精血和精液的作用。
可以说阳气对人体非常的重要,而中医养生讲究“营养平衡”,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会开始不断的衰减;
此外,经常熬夜、过度节食、运动过量、喜欢吃生冷食物、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等,这些行为都会大大耗损体内的阳气,从而容易形成阳气不足。
基于阳气的作用,如果人体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那么体内的五脏六腑皆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各种身体不适。
五脏阳气不足,会有哪些影响呢?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总体来说,人体要是阳气不足的话,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阳气就是太阳一样,温煦着我们的身体。阳气不足,身体的内部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相比正常人来说,阳气不足的人更容易受寒湿侵袭。
因此,若是大家有阳气不足的情况,建议还是早点调理。因为,夏季是养阳护阳好时节,尤其是当下的三伏天。现在这个时段,可以说是一年当中自然界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顺时应季的原则,从而达到温中祛寒的效果。
夏季养阳三法,躺着也能补阳,让你温中祛寒1、晒太阳
中医上讲背为阳、腹为阴,我们可以利用天之阳(太阳),通过晒背的方式来补阳。当然除了晒背之外,晒腹部也是可以的。由于腹部为阴,相比于背部,腹部更容易受阴寒,所以在晒腹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艾叶来辅助,把它敷在腹部,利用地之阳(艾叶)来补阳。
2、肚脐贴
肚脐贴这个方法是出自南怀瑾先生,就是把三种药材桂圆肉(去核),艾绒,花椒捣烂,然后搓成一颗颗小丸子,不要太大,把它塞进肚脐眼里。艾绒有补阳,驱寒逐湿的作用;花椒是散寒温中的,能疏散我们体内的寒气。桂圆肉是养心安神的,而且很黏,有一定的黏合作用。
3、食疗
一杯简简单单的姜枣茶,不仅能温中健脾胃,提高消化能力,又能助阳气升发,升阳散寒,符合夏季养阳的养生原则。
姜枣茶
材料:生姜6克、大枣6枚
做法:生姜洗净切片,大枣掰开,加水煮20分钟。如果不方便煮水,也可以直接放入杯中,倒入开水盖盖冲泡。按3:2:1的比例调配,用温水冲服即可。
【温馨提示】:生姜不要去皮,姜皮是凉性的,带皮吃不容易上火。喝姜枣茶最好的时间是上午,午后吃姜容易心火太旺,尤其是到了晚上,容易精神振奋,影响睡眠。
养阳就是养命,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关注我,健康问题不迷路。
老祖宗说得很明白,阴阳相交,采阴补阳才是精华,药物为辅,精神气统一,才能达到新的高度[汗]
瞎扯,万病不离寒,那小编用桂附理中汤可治万病了。然而自古及今从未有一方一法可治万病,了不起治十病。别把×可吹成星宿派神医,抬轿吹喇叭:×可老仙,法力无边,法驾中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看小编连阿紫都不如。
老就知道中药的重要。
不足!夜夜失眠,心乱意烦,全身无力,手脚发麻,看来事无多了?
菩萨见欲,如避火坑,愚夫见色,飞蛾扑火。
这个讲还靠谱些
好文分享一下你时候
大手术后一年半,中药吃一年多,也还没扶正
相信科学远离中医
晒不知道多少太阳没用啊
主要是现在的中医太不靠谱了,一个专家教授号就是400到900,这哪能看得起啊!
[点赞][点赞][点赞]
[点赞]